小學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學生只有掌握好數學基礎知識,才能為以后的深入學習打下良好的根基。數學同時也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運用思維導圖,如同給學生展開一幅清楚明白的知識點展示圖,這種結構化的思維導圖,把數學概念和與其相聯系的知識點之間的邏輯關系簡單明了地展現了出來,讓學生對將要學習的知識結構一目了然,這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大有益處。因此,如何在學生掌握好數學基礎知識的前提下,培養其邏輯思維能力顯得非常重要。而思維導圖的有效應用,無疑給數學教學帶來一縷春風。

一、思維導圖概述

英國學者東尼?博贊提出思維導圖,又稱心智導圖,表面看似簡單,但非常有實效,是發散性思維最主要的圖文工具,是變革性的一種思維工具。思維導圖把圖文充分結合起來構建記憶聯系,根據人體大腦的機能,發揮左右腦的優勢,通過閱讀、思考、記憶等方法,幫助人們充分發揮大腦的內在潛能,激發人類思維的巨大潛能,由此可以看出思維導圖在各學科、各領域中的巨大作用。如果很好地掌握思維導圖的方法,尤其是小學數學,就可以有效地把各種數學公式、定理、定義、數字、圖形等許多知識都融于其中,讓學生看了不但能很容易地分清概念、公式等之間的關系,還能對知識點進行更為系統的歸納,便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點。

二、思維導圖在小學數學中的運用

(一)利用思維導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師如果能把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即使是學習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也會得到一定的提升。很多教師總認為數學是一門非常嚴謹的學科,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就要一板一眼地運用“滿堂灌”的教學模式,這樣學生收獲才可能更大,殊不知一節課下來,教師精疲力盡,學生昏昏入睡,時間久了就會使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厭倦心理,教師讓怎么做就怎么做,自己卻從不主動對所學知識進行整理、反思、質疑等,知識點混亂,更不用說從整體上把握知識了。這樣會導致很多學生思維僵化,面對問題時不知道怎樣處理,不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限制了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養成,長期下去也會導致課堂教學效率的低下。只有想方設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進而收到更好的數學教學效果,而思維導圖正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有效方法之一。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抓住學生愛好畫畫、多動等特點,讓學生把數學中的各個概念、公式等用自己喜歡的圖形畫出來,還可以重新給這些概念和公式加上其他名字,以易于自己的理解和記憶。這樣一來學生的積極性被有效調動起來,他們會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之中,學習效率會大大提高。例如在學習和“三角形的分類”有關的知識時,很多學生對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等分得不是很清楚,教師可以要求學生給各個三角形起上一個自己認為比較好聽又感到親切的名字,如鈍角三角形可以命名為“鈍鈍”,或者“小鈍子”等,等邊三角形可以起名為“邊邊”,或者“小邊子”等,然后用水彩筆或者油畫棒把各類三角形卡通化,并把幾種三角形的特點用思維導圖列出來。學生頓時興趣盎然,紛紛動手做起來,很快就分清了各類三角形之間的關系和它們各自不同于其他三角形的特點,與此同時,學生在這一過程中還學會了畫富有創意的思維導圖,個人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二)利用思維導圖把握重點,突破難點

小學數學課本中雖然一些數學概念看起來很簡單,大多是描述性的內容,但是沒有把數學概念表達得更充分和形象,導致一部分學生在理解時會與概念的真正內涵產生一定的偏差,有的學生甚至感到這些數學概念晦澀難懂。教師在講解的時候也很難讓學生通過定義準確理解數學概念,而思維導圖的運用非常有助于這一問題的解決。例如在學習“自然數”時,在講解“自然數”概念時,教師可以用許多實例講解自然數是“用以計量事物的件數或表示事物次序的數。即用數碼0,1,2,3,4,……所表示的數。自然數由0開始,一個接一個,組成一個無窮集合。”讓學生明白自然數必須具備的條件是什么,然后讓學生從自然數的范圍、具備的條件、具體實例、非自然數等方面制作自然數思維導圖,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再用水彩筆等進行適當加工、點綴,或者制作成有趣的小卡通圖片。通過自然數思維導圖的制作,學生會進一步理解自然數必須具備的條件及范圍,對自然數的概念自然也能深入理解。再比如在學習“長度單位的認識”時,學生對米、分米、厘米、毫米沒有一個準確的概念,教師先讓學生邁出一步并做好標記后,再用尺子量一量看這一步有多長,然后再讓學生量一量數學課本有多長、多厚,量一量鉛筆和課桌的長度,把所量長度填入自己設計的思維導圖,學生通過實踐,對這些單位有了準確的理解,再學習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時就會容易很多。通過思維導圖學生一目了然,就不容易把這幾個單位混淆。

(三)利用思維導圖進行知識整理和復習

小學數學知識前后聯系非常緊密,每一章數學知識內容教授完后,教師一定要及時帶領學生進行復習,以使學生能鞏固所學知識,這樣更有利于學生數學知識的記憶和運用,使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更好的提升。運用思維導圖進行知識歸納和復習,不但能使容易混淆的知識點變得更為清楚,還能使散亂的數學重點內容相互聯系起來,形成一個清晰的數學知識網絡體系,同時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鼓勵學生自主設計思維導圖,這樣學生就有了展示自己個性的舞臺。例如有些學生設計成傘狀,有的學生設計成花瓣狀、螺旋狀、智慧樹等,并涂上各種顏色,有的還專門進行了解釋說明,讓人一看就非常明白。例如在復習“四邊形”時,很多學生的思維導圖設計得非常細致,首先由四邊形延伸為三種情況:一是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這里面有梯形,而梯形又包括直角梯形、等腰梯形、不等腰梯形;二是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這里面有平行四邊形,而平行四邊形還有兩種特殊情況就是長方形和正方形;三是沒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通過對這些知識的整理,學生記憶起來就容易多了。

(四)利用思維導圖建立錯題本

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緊緊抓住每一節知識的重點和難點,深入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時做到有的放矢,圍繞難點問題組織學生進行扎實訓練。充分利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理清思路,把握重點和難點,并及時教給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找準思考問題的突破口,例如建立錯題本,以便更好地查漏補缺和復習鞏固。例如一個長為26厘米,寬為15厘米的長方體玻璃水槽中灌滿了水,然后將水再倒進一個正方體的玻璃器皿里,這個正方體有多高才能裝下這個長方體玻璃水槽中盛的水,有些知識掌握不牢固的學生沒有很好地理解題意,不知道該如何解這道題。教師就可以通過思維導圖把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公式展示出來,然后在多媒體上演示倒水的過程,同時讓學生通過思維導圖理解雖然物體的形狀發生了變化,水的深度發生了變化,但是長方體玻璃水槽中水的體積是沒有變化的,這樣學生就能更好地理解題意和尋找更好的解題方法了,教師教授完知識內容后,可以讓學生及時把解題的方法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寫到錯題本上,便于以后的查漏補缺和復習鞏固。

(五)利用思維導圖提高解題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明確知識點,學以致用,利用課堂學過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教師要認真研究教材,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及時調整和引導學生提高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注重因材施教,把課堂真正交給學生。利用思維導圖開拓學生思維,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的學科知識素養和能力得到全面的發展,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例如在學習“圓環的面積”時,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把計算圓環的幾種方法教授給學生,學生看后也是一目了然,然后可以選擇多種方法解決問題,最后教師可以再列出幾個問題進行鞏固。思維導圖能使學生的思維得到很好的鍛煉,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使課堂效率和課堂質量有了極大的提高。

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恰當地使用思維導圖,能夠使學生更清晰地了解和掌握知識點,并能加深學生記憶和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有助于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課堂教學質量。教師引導學生制作思維導圖,能使學生更好地歸納和整理數學知識,這對學生的預習和復習都有很大的幫助。因此,教師應不斷探索,認真研究,最大限度地發揮思維導圖內在潛能,使學生能夠習得更多的數學知識,為今后的數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   山東省淄博市沂源縣西里鎮中心小學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