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師進行課堂設計的依據,一切教學活動都是圍繞教學目標展開的,明確的教學目標不僅能為整堂課奠定基調,還是最終進行課堂評價的標準。因此,要將黨史教育融入思政課堂,首先就要從教學目標著手。本節課是《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因而教學目標設計中就應與黨史教育相聯系,即理解并認同黨的領導和黨執政地位的確立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理解我國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的意義;理解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之間的聯系。

從課程標準來看,本節課要求學生了解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不是自封的,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也是由黨的自身條件決定的。新課標要求學生明確:堅持黨的領導對于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具有重要意義。而新課標對教學目標的設計也有了更多的要求,對黨史內容的滲透有了更明確的規定,因此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更應該與黨史內容相聯系,進而進行學科之間的知識遷移。

二、教學重難點

按照與教材相配套的教師用書的相關規定,本節課要求學生理解為什么在新時代依舊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面對這一教學重難點,基于相對和平穩定的國際國內環境背景,學生對于中國革命與建設的歷史了解甚少,對中國實現民族獨立的艱難歷程了解較少,因而這就需要教師搜集大量的黨史資料,通過多媒體將其呈現給學生,使學生直觀地感受到堅持黨的領導的必然性。新媒體背景下如何進行多樣化的課堂教學成為時代發展的新要求,因此教師在講解這部分內容時,可以通過諸如為慶祝建黨百年獻禮的紅歌、各視頻網站剪輯出的融合中國共產黨百年歷程的視頻、為慶祝建黨百年獻禮的影視劇,等等,直觀地讓學生感受到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程。

三、教學環節

(一)課堂導入

基于思政教育的學科特點,本節課用《百年征程縮影》這一視頻導入,視頻主要講述了中國共產黨走過的崢嶸歲月,使學生直觀地感受到國家從貧窮落后到如今繁榮富強的巨大變化,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我國能夠發生如此巨大的變化?在這一歷史性變化中,誰起著關鍵性的作用?由于導入的視頻內容和黨史有著一定的聯系,因而教師在引導學生討論思考的過程中能更好地為后面新課的講解進行鋪墊。

(二)新課講授

按照課堂評價標準,任何一節課的設計都要包含完整的教學環節,切實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積極性,在課堂教學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核心素養培養內容。基于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設計,再結合高中生的特點發現,本節課適合采用互動式教學。

通過充分研讀、整合課本內容,本節課的主體內容可以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新中國誕生前幾種政治力量的較量。教材選擇了將新中國誕生前即20世紀上半葉出現的三種建國方案作為情景導入,通過這三種方案的解釋,進一步說明了中國共產黨執政地位確立的必然性,為了讓學生對此有更深刻了解,教師可以將黨史內容與思政內容相融合,再借助多媒體讓學生直觀形象地感受到中國共產黨出現的必然性。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和黨史有關的視頻能讓民眾對黨史有更深刻了解,感受到中國共產黨的偉大,因此在這節課的教學中,可以安排學生觀看有關視頻,如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發射、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文藝演出等,通過比較中國共產黨執政前后中國社會的變化,使學生明白,中國共產黨執政地位的確立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人民的選擇。此教學環節中,黨史教育內容借助視頻,通過濃縮的形式展現了黨的百年征程。

第二部分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首先,教材論證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進行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開創、堅持、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這一部分內容的講解中,需要引用一些歷史課本中的內容。

第三部分是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深刻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精神實質和豐富內涵,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確保黨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基于此,可以采用互動式教學,組織學生自主討論,為什么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將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作為重點論述?黨的領導包含哪些內容?堅持黨的領導有何意義?從學生角度而言,通過互動式討論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氛圍,而且能夠促使學生立足課本,結合歷史學科知識,在整合各種資源的基礎上尋找最佳答案。由于教材已經闡釋了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的歷史意義與現實意義,教師的設問應與時事聯系在一起,這樣學生在討論時就不會局限于課本內容,再加上文科學科的教材編寫有一定的聯系,因此這一環節的設計能夠有效調動學生進行知識遷移的積極性。由于這一部分的內容對學科專業術語的要求很高,學生在理解的時候容易產生偏差,因此需要用很多素材進行補充說明,比如可以將《血戰湘江》等影片作為對教學的一個補充,通過影片將黨史教育潛移默化地融入課堂教學。這也與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是堅定信仰信念、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要求是相符合的。

教師在學生自主思考和討論的基礎上,可以結合高考考點進行總結,使學生明白堅持黨的領導是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不斷取得偉大勝利的根本保證,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征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長征路行穩致遠的根本保證,是應對重大風險挑戰、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根本保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貫遵循的是“總—分—總”的教學模式,對于這部分的教學內容,在升華的時候可以引述我國憲法的相關規定,同時要使學生明確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與此同時,這也為引出堅持黨的領導做了鋪墊,達到了學科知識遷移與課堂環節相符合的目的。

(三)知識拓展

新課改背景下,高考考查的不僅是學生的課本內容的儲備,還同時考查學生的綜合素養,比如2021年陜西高考材料分析題“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向全黨提出了‘兩個務必’的要求……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的初心和使命”。這一材料體現了2021年黨史教育的主旋律,教師在日常的授課中,可以將這些黨史材料作為教學的輔助材料幫助學生理解“為什么要堅持黨的領導?”還可以將其應用于幫助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遠大理想。由于這部分內容還與《文化生活》中提到的對傳統文化繼承性發展這一部分內容有一定的聯系,教師可以通過這一材料的應用將高中思想政治4本必修教材做到融會貫通,更好地體現不同教材版本及不同領域間的聯系,為學生高三的整合復習打下扎實的基礎。

(四)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要求邏輯清楚,知識點框架明晰,對課程內容進行了高度的概括與總結。在新課改背景下,如果讓學生參與到板書設計中,對學生知識體系的架構也有著重要作用和影響。因此,板書設計主要是對知識點的凝練,可以由師生共同完成。

(五)習題鞏固

按照任務型教學的相關內容,一節完整的課要注重對學生知識的鞏固與測試,因此在這一環節的設計中,習題的設計應依托黨史素材,2021年正值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各行各業都認真地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黨史素材極其豐富,教師在教學設計時可以將這些黨史教育素材作為補充性材料,這不僅可以促進學生對黨史的深入了解,還更有助于學生家國情懷的培養。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只是高中思想政治中的一節課,對黨史教育的運用也是有限的,只是作為筆者對黨史教育的一點思考,以期能對思政教師有一定的參考之用,真正發揮黨史教育的價值。

作者單位   陜西省榆林市神木中學  陜西省神木市第八中學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