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美育邏輯 尋社團路徑
——以小學馬勺臉譜繪畫社團教學為例
作者:劉育茹
發布時間:2023-03-23 09:52:08 來源:陜西教育·教學
“五育并舉”是新時代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雙減”政策是減負增效的現實選擇,積極開展第二課堂和第三課堂是教育教學高質量發展的應然。美術具有教育的本義,旨在培養學生的圖像識讀、美術表現、審美判斷、創新實踐、文化理解等學科素養。那么,如何創建更高質量的美術社團?推動學生美術核心素養的養成呢?下面,筆者通過實例加以說明。
一、小學馬勺臉譜繪畫社團面臨的困境
(一)教學內容繁雜
馬勺臉譜繪畫社團教學內容繁雜,譜式圖案多取自戲曲人物、歷史人物、神話故事人物的臉部造型。其制作過程復雜,對技法要求高,與學生學習、生活交融較少,絕大多數學生對這一傳統文化了解甚少,導致馬勺臉譜繪畫社團成為小學美術教學中的薄弱環節。
(二)缺乏系統指導
目前,學校馬勺臉譜繪畫社團缺乏系統的教材,教師大多是自己找資料,找內容,找視頻,不能更深入講授馬勺臉譜的內容及內涵,不能從專業的角度為學生授課。在講授馬勺臉譜制作時,由于教學內容不完善,學生缺乏全面了解,連基本的用筆技法也沒有掌握好,更無法真正把馬勺臉譜的韻味美和藝術美表現出來。
(三)教師理論素養不強
現代教育教學理論強調,教師承擔著傳播先進文化的使命,是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的引路人。小學馬勺臉譜繪畫社團是教師落實引領作用的重要途徑,教師可以從主題選擇、情境創設、活動開展、過程評價等方面進行落實。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的理論儲備和認知能力欠缺,不愿意也無法進行有效的活動設計,有些教師認為是社團就可以放任自流,讓學生隨便活動;有些教師設計的教學活動不合理、不科學,教學效果達成與設計初衷相背離,影響了課程的實效性。
(四)學生能力不足
小學階段的學生感性認知能力較強,抽象思維能力欠佳。馬勺臉譜繪畫兼具形象感知與抽象思維的雙重作用,對學生來說學習難度較大。多數學生習慣于教師的滿堂灌,在社團活動中不善于積極思考,喜歡被人牽著鼻子走;有些學生雖然樂于參與社團活動,但是由于教師提供的鍛煉機會太少,導致活動能力欠佳,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欠缺。在社團活動中,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組織能力、分工合作、實施能力參差不齊,許多教師的馬勺臉譜繪畫教學比較傳統,缺乏豐富的色彩和透視解剖,使得學生對馬勺臉譜制作的興趣不高,學習積極性低,這些都是影響馬勺臉譜繪畫社團活動效果的重要因素。
(五)缺乏教學評價機制
由于缺乏教學評價機制,導致小學馬勺臉譜繪畫社團活動難以進一步推廣,有些社團活動效果雖然不錯,但學生是否真正深度參與則無從考究;有些社團活動效果雖不理想,但學生卻有了更多的體驗和思考。可見,教學評價機制對馬勺臉譜繪畫社團教學至關重要。
二、小學馬勺臉譜繪畫社團課程的邏輯性
(一)生活邏輯——小學馬勺臉譜繪畫社團課程的源頭
文化源于人們的生產勞動和社會生活,馬勺臉譜繪畫是三秦大地的藝術瑰寶,馬勺臉譜上的人物造型粗獷夸張、性格鮮明、想象豐富、色彩明快、線條流暢,體現了老百姓的喜怒哀樂,寄托著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在教學關公臉譜時,筆者讓學生先觀看《三國演義》的視頻片段,再對這一人物形象進行討論,如關云長是什么樣的。學生一個個興趣濃厚,與同學分享的積極性十分高漲。筆者進一步為學生介紹了關云長的仁義忠勇,極大地增強了學生對人物形象的認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的忠義勇智意識。此外,馬勺臉譜繪畫教學應遵循生活邏輯,再現生活情景,引導學生在探索、挖掘生活素材中講好馬勺故事,在生活體驗中激發興趣,啟迪思維。
(二)學科邏輯——馬勺臉譜繪畫社團課程的本真
馬勺臉譜繪畫社團兼具美術教學和活動型課程的雙重特征,包含情境、問題、活動、任務等教學要素。在社團活動中,教師不僅要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還要遵循美術學科的內在邏輯,為學生設計真實、適度、開放的問題,讓學生在構圖、填色上能夠分清主次。此外,教師設置問題時,要切合教學內容與教學任務,讓學生帶著任務去賞析、思考;要遵循美術學科邏輯,使過程結構化、序列化,形成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的任務群,一步步引導學生由淺入深、由此及彼地學習;要遵循學科邏輯,科學設置社團任務,讓學生在賞析、討論中學會用綜合思維看待馬勺文化,在文化的浸潤下培育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三)育人邏輯——馬勺臉譜繪畫社團課程的旨歸
美育英才,是美術教學的必然追求。少年兒童有著獨特的心理特征和精神生活,游戲、畫畫、交流、探究等活動是他們的需求。在馬勺臉譜繪畫社團中,筆者不僅選擇了一些適合各個年齡段學生的教學內容,還選擇了一些貼近學生實際的題材,采取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教學,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對臉譜藝術的熱愛,加深了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提升了學生的文化自信,培養了學生的藝術修養和人文情懷。
三、小學馬勺臉譜繪畫社團課程的實施路徑
小學馬勺臉譜繪畫社團課程包括體驗性、議辯性、實踐性、綜合性課程等。那么,如何提高小學馬勺臉譜繪畫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呢?筆者在長期的社團教學實踐中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學情摸底——馬勺臉譜繪畫社團課程開展的起點
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因此,教師一定要了解學情,做到因材施教。在小學馬勺臉譜繪畫社團活動中,筆者對學生的認知能力、繪畫基礎有了全面的了解,其中包括學生的審美能力、接受能力、興趣愛好等。在此基礎上,筆者制訂了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如本學期馬勺臉譜繪畫社團課程開展前,通過調查問卷對學情進行了精準掌握,30個學生都喜歡畫畫,6個學生多次參加區市繪畫比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學生雖有一定的繪畫基礎及審美能力,但大多數沒有見過馬勺臉譜,也不了解馬勺臉譜的歷史,只有兩三個學生見過,但不知道馬勺臉譜是做什么用的。針對這種情況,筆者制訂了分層教學方案,讓沒有基礎或基礎較弱的學生先欣賞馬勺臉譜,嘗試制作簡單的馬勺臉譜;對有一定基礎的學生,筆者采用剖析的方法進行教學,使得馬勺臉譜制作由易到難,便于學生掌握。
(二)師生共進——馬勺臉譜繪畫社團課程開展的前提
教師是馬勺臉譜繪畫社團課程的組織者和實施者,教師的課程意識、視野和能力直接關系著馬勺臉譜繪畫社團活動的質量。因此,教師要積極提升自身組織和實施能力。一方面,要提高自身教學設計能力,要從學生的興趣和實際需要出發,將教學內容與情境創設有機融合,使問題難易程度與學生實際水平相匹配。另一方面,要提升自身課程實施能力,巧設活動情境,創造良好的課堂氛圍,適時引導學生探究,增強活動性課程教學效果,培育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馬勺臉譜繪畫教學的有效性。在講授馬勺臉譜繪畫過程中,學生的理解、制作能力較差,學習興趣及積極性不高,一部分學生上課敷衍了事。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筆者在馬勺臉譜繪畫材料的選擇、表現形式、內容等方面進行了調整,以一種更加親近的方式帶領學生走進馬勺臉譜繪畫教學。例如,在材料選擇上,讓學生選擇攜帶方便的生活用品或學習用品;在表現形式上,由固有的色彩拓展為多樣化;內容則由單一的傳統社火臉譜變成了豐富多樣的、學生喜歡的動物、風景、人物、動漫、山水、花鳥等。這樣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培養了學生濃厚的興趣,為課程的持續開展奠定了基礎。
(三)內容選擇——馬勺臉譜繪畫社團課程開展的切口
在馬勺臉譜繪畫社團教學過程中,筆者結合學生的差異性,選擇了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傳統的社火臉譜。讓學生學習歷史文化,了解人物形象特征、性格特征,在馬勺上描繪自己喜歡的人物形象。二是貼近學生的生活。如讓學生以動物、花鳥等為表現內容,運用點、線、面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構圖,所描繪的形象要飽滿生動,色彩要搭配和諧。可以采用艷麗的撞色法,可以采用同一色系漸變法,也可以二者結合使用,根據畫面的需求決定,還可以采用簡筆畫或寫意畫的形式表現,兼顧不同層次學生的興趣需求,為課程的連續實施搭建知識階梯。
(四)規范操作——馬勺臉譜繪畫社團課程開展的捷徑
在馬勺臉譜繪畫教學過程中,筆者制訂了規范的操作流程:一是讓學生準備材料。如顏料、各種型號的畫筆等。二是練稿。筆者給學生提供了一些喜劇人物臉譜,讓學生在紙上練習鉛筆稿,因學生的喜好不同,他們選擇的題材各不相同。練筆過程中,筆者適時給予學生一定的指導,并幫助學生調整設計樣稿。三是繪稿。筆者讓學生在馬勺上繪制鉛筆稿,先用鉛筆輕輕描出輪廓,確定圖案位置后再定線,對樣稿進行完善。四是涂色。讓學生根據自己選擇的內容,確定顏色,由淺入深,層層疊加,色彩整體要和諧、美觀。五是勾金。讓學生對圖案的邊線進行整理、勾金,加強立體感。六是展示欣賞。讓學生互相學習,體驗成就感。通過上述方法,規范學生的創作流程,使學生從中感受到了馬勺文化的博大精深,對馬勺臉譜繪畫也有了深刻的了解。
(五)因材施法——馬勺臉譜繪畫社團課程開展的關鍵
世界上沒有才能的人是沒有的,問題在于教育者要去發現每一位學生的稟賦、興趣、愛好和特長,為他們的表現和發展提供充分的條件和正確的引導。由此可見,因材施教是有效教學的關鍵。一個人只有對某件事情感興趣,才會對其產生好奇心和探知欲,這種探知欲被激發后,才會成為一種內動力。例如,在《說唱臉譜》教學中,筆者發現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很高,他們竟然跟著音樂唱了起來。于是,筆者趁熱打鐵進一步為學生分析了這些臉譜人物的形象,并結合馬勺臉譜繪畫教學內容,及時為學生介紹了這些人物的生平及性格特征,還為學生播放了相關視頻,以加強學生的理解。學生從中感受到了馬勺臉譜粗獷的造型、稚拙的紋樣、濃烈的色彩、奇特的想象、線條的變化等,學習興趣非常高漲,好奇心特別強,探索的積極性也很高,圖像判斷能力和審美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六)創意實施——馬勺臉譜繪畫社團課程開展的亮點
在馬勺社團課程開發與運行過程中,筆者進行了很大的創新。一是傳播途徑創新。筆者利用微課、QQ、文化沙龍、短視頻等創意形式,極大地增強了課程的時代感。二是課堂內容創新。在馬勺社團活動中,讓學生以動漫創意畫為標題,說說自己喜歡的動漫形象,再說說自己最想表現哪一個,它是什么樣子的,五官特征是什么,色彩如何搭配等。在互動過程中,學生完整而準確地說出了自己的想法,筆者積極鼓勵學生大膽創作,充分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三是表現形式創新。如舉行重大展演活動,將馬勺臉譜文化展示與舞蹈藝術相結合,以舞蹈的形式表演《馬勺娃娃》《臉譜小兒郎》等,極大地豐富了馬勺文化的表現形式。
(七)評價反思——馬勺臉譜繪畫社團課程的延伸
馬勺臉譜繪畫評價包括實施前的評價、實施中的評價、實施后的評價,各階段評價應有所側重,方法應多樣化。在評價過程中,筆者從學生和教師兩個角度進行了多維度跟進,將過程性評價與實質性評價有機結合起來,助推了馬勺臉譜繪畫教學的深入實施。例如,在每周三下午的馬勺創意活動中,筆者都會將學生的作品放在活動室進行展覽,請一部分學生從內容創意、構圖飽滿、色彩搭配等方面進行點評,再讓學生相互討論、交流,最后采用自評、他評、師生互評的方式選出優秀作品,并在學期末評選馬勺臉譜繪畫社團優秀學員,為他們頒發創意作品獎、傳承作品獎等。這樣就能讓更多的師生了解馬勺臉譜繪畫社團,從而起到弘揚和傳播馬勺文化的作用。但是馬勺臉譜繪畫社團活動開展一段時間后,曠課、請假的學生越來越多,面對這種現象筆者非常惱火,于是將這些學生集中在一起了解原因。學生覺得在半圓形的馬勺上用毛筆畫社火臉譜難度太大,自信心受到了打擊。對此,筆者也進行了反思,自己組織社團活動以來,雖然特別重視傳統文化的傳承,但卻忽略了學生的接受能力,導致了學生對活動產生了很大的抵觸情緒。通過與學生的溝通、協調,筆者及時改變了教學策略,針對部分繪畫基礎弱的學生,讓他們畫線條,畫簡單的圖案,畫自己喜歡的人物臉譜,并適當延長繪畫時間,降低課堂標準。學生一個個歡呼雀躍,課堂又恢復了活力。
美能激智,美能發辭,美能怡情,美能育德。美對兒童發展產生的全方位的功能是無可非議的。在馬勺臉譜繪畫社團課程實施過程中,筆者積極創新教學方式,不斷發現問題,尊重邏輯規律,探究創新路徑,促進了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養成,真正踐行了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的美育總要求,為“雙減”的落地和“五育并舉”的落實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作者單位 西安市灞橋區東城第五小學
本文系陜西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課題《小學馬勺臉譜繪畫社團實踐研究》成果,課題批準號:SGH20Y03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