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學生遇到寫作文就會頭疼,有些教師在教學生寫作文時也會產生困惑。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明確寫作要求,引導學生學習作者的寫作手法,然后讓他們在課下加強練筆,如此才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一、閱讀與寫作相結合

1.明確寫作要求

在開展教學前,教師要明確單元寫作要求,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教師要細致講解作者的寫作手法、結構安排,明確作者的選材目的等。在學習單元后幾篇課文時,教師要鼓勵學生用已有經驗進行自主學習,并總結文章的寫法特點。整體學習完后,教師讓學生理清單元課文在寫法上的不同以及共同點,并掌握作者在文章表達方面的技巧。

2.加強仿寫練習

每篇課文都有精彩的地方,值得學生去深入挖掘。在學習完課文內容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仿寫。學生仿寫的范圍很廣,可以是文章的寫作順序和結構,也可以是文章的修辭手法和遣詞造句,還可以是文章的情感表達等。經過仿寫,寫作會變得容易,進而也能消除學生寫作的畏難情緒。在教學三、四年級的學生時,教師可以用填空的形式讓其進行仿寫,大多數學生可以在課堂上完成任務,這無疑增強了學生寫作的自信心。在教學五、六年級的學生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整段仿寫,這個時候學生就能通過已有經驗仿寫出精彩的內容。學生還把仿寫的內容讀給家長聽,得到了家長的一致好評和贊揚,經過仿寫學生的寫作興趣越發濃厚。

3.  積累好詞佳句

課文是精選出來的,每篇課文都是學生學習的典范。因此,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會讀、會寫,還要讓他們學會運用。教師可以讓學生準備一個積累本,把課文中學到的好詞佳句全都積累進去,并鼓勵學生在平時仿寫的過程中積極運用,久而久之,這些好詞佳句就會形成內化,學生寫作時也能熟練運用了。

二、學會自由表達

1.做好預習

課前,教師讓學生認真研讀寫作要求,按要求提前準備好寫作素材,這樣能助力學生在課堂上輕松、自由地表達。例如,在預習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我學會了____》時,教師讓學生選擇“一件最有成就感的事情”作為本次寫作內容,再以問答的方式準備素材。問題這樣設計:(1)你是怎樣學會做這件事的?(2)在學習過程中,你遇到了哪些困難?是怎樣克服的?(3)有哪些有趣的經歷?心情有哪些變化?學生解決了如上問題,其實也就理清了文章的寫作順序,掌握了文章的重點。實踐證明,做好預習是完成寫作的前提。

2.加強指導

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之上,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分析寫作要求,并適時提醒學生融入寫作方法,充分利用范文指導學生完成寫作。例如,在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變形記》的教學中,教師讓學生說一說:“如果有機會變成另外一種事物,你想變成什么?”接著,教師出示兩個范文片段,引導學生體會“環境渲染、設置情景”這兩種寫法,鼓勵學生想象“自己要變成哪種事物”,并運用學到的寫法進行創作。隨后,教師出示范文《歷險的一天》,讓學生從內容、情節、寫法三個方面談談自己的讀后感受,并完成《歷險的一天》的寫作提綱。最后,教師讓學生按照提綱完成寫作。通過教師不斷的引導,全班學生都能按照要求完成寫作任務。

3.學會修改

當學生寫完作文后,教師把較好的作文和有待修改的作文展示給學生,讓學生一起找出優點和不足,并提出修改意見,這樣會給學生修改作文提供一定的示范。我們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互相聽聽對方的意見,如此學生就能學到別人的長處,知曉自己的不足,然后取長補短。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學生修改過的作文,內容更加細致和生動了。

三、增加課外閱讀量

新教材對學生的課外閱讀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認真選擇課外讀物。如教師可以讓學生按照“快樂讀書吧”的要求選擇課外讀物,也可以按照教材推薦的課外讀物進行甄選。

總之,教師要做好總把關,向學生推薦有價值的課外閱讀,引導他們用課內學到的讀書方法閱讀課外讀物,把碎片化的時間用于閱讀,增加自己的閱讀量,為寫作打好基礎。同時,教師還要加強學生寫法的積累和好詞佳句的運用,讓學生把閱讀、寫作同時兼顧,這樣學生才能積累到更多的寫作素材。

作者單位    西安市碑林區鐵五小學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