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上級行政部門發布的教育文件要求,筆者有幸組織學校(全市首批“作業革命”示范校)實施了“作業革命”教學改革實踐探索,現將推進“作業革命”的思路與舉措梳理如下。

一、專題研討,提高認識是前提

近年來,學校開展了十余次與“作業革命”相關的優化作業設計專題大教研活動。每學期教研組開展五次專題大教研,每月一次。專題教研活動前,各教研組充分準備,要做到“五有”,即有活動主題、中心發言人、互動研討、現場評議、領導點評。學校要求各學科教研組教師細致研究本學科、本年級學生作業質量標準與要求,從科學性、針對性、目標性、綜合性、發展性方面綜合考量,立足當堂作業布置,優化單元作業設計,杜絕重復抄寫、簡單刷題、機械訓練等低效現象,要做到輕量化、精準化、高效化、個性化。教研活動中,參與研討的教師從學科規律出發,結合學生年齡特點,提出了切實有效的優化作業設計思路。教師現場觀摩,使用量表、量化打分,由包抓組領導全面進行點評。通過這樣的專題大教研,既提高了教師對“作業革命”的思想認識,又激發了他們參與“作業革命”的行動自覺。

二、分層設計,精選精練是關鍵

在作業設計時,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差異因材施教,設計多梯級、多層次的作業,給學生留有自主選擇的空間,進而充分發揮他們的學習主動性。

為了達到“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的精選目的,學校研發了“作業分層設計批閱記錄分析表”。此表在作業設計上,有精選共性作業,此類是基礎訓練題,緊扣當天所學內容,主要目的是鞏固新知。另外,還有拓展選做作業,一般為兩個訓練題,要求學生二選一完成,這類訓練題有一定難度,主要是為學有余力、基礎較好的學生設計的,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此表還設計了學生完成作業的情況分析,便于教師及時掌握課堂中學生的學習狀況。

三、限時訓練,提質增效是核心

隨著課后服務“5+2”全覆蓋后,學校對每天下午的課后服務時間予以科學規劃,作業輔導也采用“限時訓練”方式進行。學生的作業要精選精編,提前印制。課后服務開始時,學生要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業,教師對訓練中出現的普遍問題予以集中講解,個別問題進行個體輔導。限時訓練和精準輔導,提高了學生的作業效率和學習效果,切實減輕了作業負擔。

四、全程指導,課后服務是抓手

教務處從課后服務的輔導教案、課堂管理、習題選編、輔導效果等方面進行細化管理,每天的課后服務輔導教案要分層設計、有效對接,提前備寫教案。教研組每周進行檢查,教務處每月進行評比,學校期末進行總考核。課后服務輔導過程中,我們堅持領導督查、值周組巡查、值崗教師檢查三項工作。學校還會定期開展問卷調查,廣泛征求家長意見,全方位保證課后服務的輔導有計劃、有策略、有反饋、有改進、有效果,真正實現提質增效。

五、周末延伸,習慣養成是目的

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學校利用周末、節假日對學生進行學習指導。此項活動由班主任負責組織,教師全員參與,共同指導學生的課外學習生活,以更好地開展第三課堂。

每逢假期早上八點半,班主任在微信群里推送當天的學習安排,主要有學科知識的復習鞏固、體音美藝術欣賞與實踐、社區志愿服務活動、家務勞動與疫情防控等,全方位指導學生合理安排假期的學習生活。假期每天下午六點,班主任提醒家長反饋學生當天的學習生活,引導學生養成“當日事、當日畢”的學習習慣。

六、規范管理,技術支持是保障

為有效推進“作業革命”,學校新購置了一套文印設備,并安排專人負責3~6年級作業的印制工作,有力地保障了日常教學練習及課后服務“限時訓練”的順利開展。各學科教師根據教學任務,提前一天設計限時作業,同年級、同學科的教師自主選編習題,做到了資源共享,同時也有效避免了學生重復訓練的作業負擔。

總之,“教者若有心,學者必得益”。優化作業設計是一種創新,更是一門藝術。“作業革命”以作業設計撬動教學改革,讓教師在研究中錘煉素質、提升能力,讓學生在減負中高效學習、快樂成長。我們有信心,通過創新思路,多措并舉,探索實踐,“作業革命”減負提質增效的積極效應一定能在學校的教育教學改革實踐中日漸顯現。

作者單位   陜西省寶雞市陳倉區虢鎮小學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