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西村》是統編版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21課《古詩五首》中的第4首,是一首游記詩。全詩八句無一“游”字,而處處切“游”字,生動地描繪了豐收之年,農村一片歡愉的氣象和鄉間的風光習俗,刻畫了農民淳樸、好客的品性,表現了詩人喜愛農村愜意自在生活的真摯感情。古詩的頷聯“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善狀難寫之景,又于寫景中寓有一定的哲理,成為千古傳唱的名句。


學情分析

大聲誦讀、流利背誦對于七年級學生來說不是難事,但深入地細讀文本,知人論世體悟情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還需要教師的指導,本堂課便是針對七年級學生的薄弱之處進行設計的。

設計思想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筆者帶領學生暢游山西村,品農家美食,賞山村風景,觀鄉俗風情,并以發朋友圈的形式讓學生沉入文本,提高感悟能力,描述自己對“最美農家樂”的感受,再深層次挖掘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目標

1.積累相關文學常識。

2.品味古詩語言,賞析古詩意境,體悟詩人情懷。

3.培養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提升學生的文化品味和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熟讀能背,品味古詩語言,賞析古詩意境。

教學難點

體悟詩人情懷,提升文化品味和審美情趣。

教學方法

反復誦讀法,情境創設法。

教學過程

一、播放視頻,解題導入

1.播放《游山西村》的朗誦視頻,帶領學生走進詩境。

2.談話。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陸游的詩作《游山西村》。從題目中你大致了解了哪些信息?

設計意圖:開門見山地為學生營造古詩詞鑒賞氛圍,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文本。

二、跟著詩詞去旅游

1.學生根據七律節奏齊聲誦讀古詩,教師及時糾音。強調律詩的朗讀節奏,指導學生把握古詩情感基調,讀出節奏感(二二三),押韻(一韻到底),韻腳要讀長一些。

設計意圖:補充格律詩的基本常識,幫助學生掌握誦讀古詩的基本方法,為品讀鑒賞古詩奠定基礎。

2.游農家,拍畫面。同學們讀得不錯,旅途中我們總會看到美景,吃到美食,領略當地民俗風采,并拍照記錄。今天,就讓我們來一場“山西村一日游”,看看山西村有哪些好吃的、好看的、好玩的。

游蹤:農家—村外—村中。

好吃的:臘酒、雞豚。

師提示:酒以清為貴,“渾”酒質量不高;“足”,肉多,食物粗糙,但情盛。

好看的:山、水、柳、花、月,這些山村平常之景,但有哲理之趣。

好玩的:簫鼓、春社。祭祀土地神的儀式,民風淳樸,自漢代就有了秋社。

設計意圖:通過本環節,學生初步了解古詩大意,理清游記詩記錄的主要事件,把握鑒賞的門路,初步感知詩的意境。

3.首聯“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是誰的言語?為什么要這樣說?(指名學生回答)

設計意圖: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體味作者語言的藝術性。

4.“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句詩僅僅是在寫景嗎?

“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包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一語雙關,有“遇到困難時會迷茫彷徨,但只要堅定信念就會看見光明”之意。

設計意圖:讓學生鑒賞古詩關鍵語句,學會鑒賞古詩中生動優美及具有代表性的語句與字詞,為后面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作鋪墊。

5.旅途中總有一些瞬間觸動心靈,永遠定格在記憶中。假如你在旅途中興致高漲,想要發朋友圈,你會選擇哪張照片,配哪些文字呢?

活動設計:助力山西村旅游,請你寫一句宣傳語,并說說理由。

提示:快樂的時光總是很短暫,游玩了一天的你想要給伙伴分享什么呢?學生思考討論后,指名回答。

設計意圖:讓學生明白詩詞也是生活的展現,生活可以用詩詞來點綴,學以致用,享受詩意生活。

6.推測一下南宋愛國詩人陸游寫這首詩時的心情,他是一個專注游玩的人嗎?引用《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示兒》,回顧陸游一生力主南宋朝廷積極抗金,并愿身先士卒為國家收復失地的愛國情懷。

(屏顯)隆興二年(1164)陸游積極支持抗金將帥張浚北伐,遭朝中主和派的排擠,以“交結臺諫、鼓唱是非、力說張浚用兵”的罪名從隆興判任上被罷官。回歸故里,陸游的心情是相當復雜的,苦悶與激憤的交織。此詩作于孝宗乾道三年(1167)春天,陸游43歲游山西村農家,寫下了這首著名的七言律詩。

(1)指名學生回答,從詩中找答案。

(2)讓學生帶著感情再讀古詩。

預設:“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渴望再次得到朝廷重用,強調“疑”(迷茫)、“又”(欣喜)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中的“閑”既是當下不被朝廷重用之閑,又是作者憧憬收復失地、實現政治理想之后安享晚年的愿景之閑及年老國興之閑。

設計意圖:品味宋詩理趣之美,知人論世,體會作者在古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同時,從知人論世的角度深度挖掘古詩內涵,突破本課教學難點。

三、詩詞推薦,拓展漫談

古詩詞中游記詩歌很多,現在有節目組需要開設一個“游記詩歌鑒賞”欄目,你會給節目組推薦哪些古詩詞,說說你的理由。

請用“我會推薦                           ,因為                          ”的句式說話。

示例:我會推薦《望岳》,因為這首詩讓我們不僅可以欣賞到泰山雄奇高峻的美景,體會到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雄心壯志,還會獲得不怕困難、勇攀高峰的精神鼓舞。

如《望岳》《登飛來峰》《登幽州臺歌》《次北固山下》《觀滄海》《題西林壁》……

設計意圖:課外拓展,讓學生根據所學初步完善游記類詩詞的鑒賞體系,能夠深度挖掘詩詞內涵,會品讀鑒賞古詩。

四、作業布置

1.背誦積累,默寫這首詩。

2.擴展積累,搜集古詩中富有哲理的句子,理解其深刻含義,體會其現實意義。

3.發揮想象,將這首詩改寫成一篇游記散文。

寄語:同學們,人生有“山重水復疑無路”的迷茫,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只要我們在平淡的生活中有對美的追求,就一定會有詩和遠方。

設計意圖:要求學生根據教學要求,熟背古詩。還要對學生進行課外拓展,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結合古詩內容的客觀描述與主觀感情兩方面,培養學生的感性思維與理性思維。同時,在古詩改寫中提升學生的表達交流能力,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傳承古詩詞文化。

板書設計:《游山西村》——游記詩

好吃的:臘酒,雞豚

好看的:山、水、柳、花、月

好玩的:簫鼓、春社

“閑”:當下之閑、愿景之閑

設計意圖:圖文結合,幫助學生制作古詩思維導圖,準確把握古詩內容與思想感情。

作者單位   陜西師范大學楊凌實驗中學

點 評

杜麗梅老師突破了古詩教學“解詩題、知詩人、明詩意、悟詩情”的窠臼,通過創設情境、問題誘導等方式帶領學生感受古詩內容,領悟詩人情感,走向言意共生。

一、巧以情境激趣

初讀古詩時,杜老師設置了“山西村一日游”情境,引導學生發現山西村好吃的、好看的、好玩的,借此了解古詩大意,進入古詩意境。讀完古詩后,再設情境:假如你在旅途中興致高漲,想要發朋友圈,你會選擇哪張照片?配哪些文字呢?這些方式能夠增強學生的代入感,讓學生聚焦細節,想象畫面,把自己獨特的體驗與詩人的生活形象地表達出來。

二、巧以問題驅動

這是誰的言語?為什么要這樣說?這句詩僅僅是在寫景嗎?推測一下南宋愛國詩人陸游在寫這首詩時心情是怎樣的?他是一個專注游玩的人嗎?這些問題層層遞進,搭梯鋪路,步步深入,從知人論世的角度深度挖掘古詩內涵,在感性中培育了學生的理性思維。

古詩教學要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要教學生以心會詩。朗讀是最重要的媒介,筆者建議杜老師將朗讀指導融入教學過程中,加深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讓學生真正走入詩的意境,與詩人產生共鳴。

(陜西省教學名師  邱俊)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