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真教育 真做教育
——以“致真”文化為核心的課程體系構建的高新實踐
作者:張玲霞
發布時間:2023-03-16 15:47:29 來源:陜西教育·綜合
所有的探索都從追問開始;所有的追問,都以實踐回應。真心做,做到真……
一屆又一屆的學生走到這個叫作“學校”的地方來,度過他們最美好的童年及青少年時代,學校應該教給他們什么?是教他們應對考試嗎?答案肯定不是的。西安市高新第一學校的辦學理念是“給予每個生命創新的機會和成功的體驗”,關注的是學生個體生命本身的發展。在新課改和教育功利化背景下,學校提出了“做真教育,真做教育”的“致真”理念的教育主張,把“真”作為學校文化價值觀的核心,以“致真”教育理念引領學校高品質內涵化發展。學校“致真”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實踐的出發點,就是關注學生生命的成長,實實在在為學生的長遠發展服務。
“致真”課程內涵
“致真”源自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名言:“千教萬教,教人學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致”即達到,“真”既是真實、真知、真理,又是真誠、本真,寓指事物的內在規律和人的優秀品性。
教師最根本的教學目標在于教導學生追求真理,學生最根本的學習目標在于學習做真誠的人,教育的根本目標就是:用一顆真誠的心,去追求人生的真理。所謂“真人”,也就是傳承“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精神的大寫的“人”;是具有中國情懷和國際視野的一代新人。
教育追求“真善美”。“真善美”的基礎是“真”;“真”的升華是“善”和“美”。自建校以來,學校一直將“務本求新”作為校風,將“回歸教育生活本真”作為教育愿景,這一切行動都是“真”的落實,是“真”的延伸。
“致真”課程理念的提出,意在通過課程建設與實踐,提升學校文化價值,通過“致善”“致雅”“致美”“致悅”“致成”五大體系分支,倡導真誠的人際關系、求真的學習氛圍、務真的教育態度,從而構建一校“修品以真、修學致真”的教育空間。
“致真”課程價值
“致真”課程的價值追求是:做真教育,真做教育。學校要立真心、循真道、養真德,建立“真”課程;啟真智、傳真業、研真學,培育“真”學生。學校以“致真”課程實踐作為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載體,作為滿足學生興趣選擇、成長需求的環境,為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基。
從學校文化價值觀最高層面上,引領學校全局性工作。遵循學校“小學做實”“初中做強”“課程做精”“特色做亮”的辦學思路,整合學校課程資源,把教育教學、藝體活動、科技創新等多方面工作融為一體,形成學校內涵發展特色。
激發教師主體性,回歸教育本真。教育的根本任務在“立德樹人”,“致真”理念的核心也在“教人求真,學做真人”。學校發展離不開教師隊伍的強大支撐,“真”教育才能讓教師回歸到有效的教育教學中,不斷地審視自我,超越自我,繼而創新自我。
立足學生成長,培養學生“致真”精神。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出發,以義務教育階段養成良好學習方式、培養創新思維為宗旨,通過學校特有的課程體系,引領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與生活,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及家國情懷,讓學生成為學校教育的“真”主體。
“致真”課程體系
課程是濃縮的世界圖景,是多維連接與互動的課程。不論是學科課程的特色化拓展,還是主題課程的多學科聚焦,都應盡可能回到完整的世界圖景上來,讓孩子們領略“世界圖景”的完整結構。
學校“致真”課程體系在做實國家課程的基礎上,不斷探索,依托“535”模式,即五大分支、三個路徑、五種類別全面實施。
五大分支為“致善、致雅、致悅、致美、致成”課程,涵蓋道德與公益、傳統與文化、性格與體魄、藝術與審美、科技與創新等五個與學生全面發展息息相關的領域,立足學生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促進學生多元個性化發展,從而實現學生生命的成長。
致真課程的實施有三個落地路徑,即在學校“目標教學,有效課堂”教學策略指導下進行的“思維型課堂”教學實踐的“第一課堂”;立足校本課程個性化能力培養的“第二課堂”;通過體驗、實踐方式培養學生應用、遷移、創新能力的“第三課堂”。
“三個課堂”從五個方面融合推進實施,即“致真”課堂、“致真”社團、“致真”活動、“致真”之行、“致真”項目。“致真”課堂為“第一課堂”,“致真”社團、“致真”活動為“第二課堂”,“致真”之行為“第三課堂”,“致真”項目為“三個課堂”的融合式學習項目。
學校“致真”課程以特定資源為主題,多學科、多活動聚焦,以加強孩子們與社會生活的多學科關聯與整合。從表現形式來看,既有“學科內統整”,又有“學科間統整”;既有“跨學科統整”,又有“學科與活動統整”以及“校內與校外統整”等,突破了學校資源及場域的局限性,解決了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致真”課程研究專題化
在“致真”課程開發中,學校著重從以下兩個方面提升教師的課程開發整合能力:一是課題引領,營造氛圍。課程研究要求學校以科研的態度、科研的方法對學校課程發展中的問題進行提煉,形成研究專題,并科學地組織、實施研究,將課題研究與校本培訓緊密結合,將課題研究同課程改革緊密結合。例如教師自主開發的校本課題:《金字塔型微美科創課程》《晨誦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整本書閱讀策略研究》及《寫字課程之字源識字》《小游戲大智慧》《兒童禮儀》《青春期系列課程手冊》等均與學校課程發展項目緊密結合。二是多種形式,搭建平臺。如分享展示、參與互動、同伴互助、網上交流、交流切磋、觀摩研究,為教師提供展示才華的舞臺,也為教師的脫穎而出創造機會。
“致真”課程活動立體化
課程是有設計、有組織的經驗系統。在“致真”課程活動設計中,學校采用了多樣的、活躍的學習方式,如行走學習、指尖學習、群聊學習、圓桌學習、眾籌學習、搜索學習、聚焦學習、觸點學習……孩子們生活世界里精彩紛呈、活躍異常的做事方式,就是課程實施的可能方式,而不僅僅是所謂的概念化了的“自主、合作、探究”。實踐、沉浸、對話、互動、參與、體驗是課程最活躍、最富靈性的身影,也是課程實施的最重要方法。重視孩子們直接經驗的獲得,讓孩子們親近自然,走進社會,通過一系列的實踐活動,擴充和豐富孩子們的經驗和見識,這也是學校“致真”課程的主要特色。
“致真”課程實踐成效
1.學生成長呈現“致真”活力
本課程實施以來,共有三千多名學生參與其中。通過近六年的實踐,學生的學習方法、教師的評價方式均發生轉變。“致真”課程體系各方面相互促進、補充,指向學生核心素養。本課程的實施,內化了學生原來的碎片化知識,形成了完整體系,提高了學生思辨能力。“致真”課程也滿足了學生的個性需求,促進學生個性發展。課程實施以來,學生在國家、省、市級高規格的不同類別比賽中均獲得優異成績。
2.教師發展朝向“致真”境界
“致真”教育提倡讓教師回歸有效的教育教學中,不斷地審視自我,超越自我,繼而創新自我。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普遍實現從“單科片面”向“復合發展”、從“任務驅動”向“價值認同”的轉型,近年來,學校有陜西省教學能手7人,市級教育家型教師1人,市級卓越型教師2人,市級教學能手、骨干教師20人,區級“名校長”領航工作室主持人1人,市、區級研修共同體主持人7人,區級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31人,逐漸形成一批專業素質過硬,教育理念新的專家型教師。教師的成長為學校發展增添動力,學校還榮獲了“西安市教師發展研修中心首批基地校(園)”等稱號。
3.辦學品質展現“致真”效應
在“致真”課程引領下,學校獲得全國足球特色學校、全國冰雪特色學校、教育部名師培養工作先進集體等稱號。課程成果《西安市高新第一學校微美科創課程體系》獲陜西省第十一屆基礎教育成果一等獎,市級課題《中學課堂觀察的實踐研究》《以“致真”文化為核心的課程體系構建的高新實踐》分獲陜西省第十一屆、第十二屆基礎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
“致真”課程借助西安市高新第一學校“名校+”平臺,引領11所成員校共同提升,推廣校本課程體系,讓各校的教育教學有目標、有引領、有方向,促進了“+校”教育教學質量快速提升,校本課程體系日趨完善。
在這個被稱為“學校”的地方,孩子們愉快地體驗著“致真”課程學習的快樂,體驗著成長的點滴精彩;收獲著屬于每個人不同的成功時刻。在這里,教育是師生們最美好的成長體驗,教育是成就每個人做更好的自己的美好事業!
作者單位:陜西省西安市高新第一學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