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慧教育平臺的作業管理變革
作者:周 娜
發布時間:2023-03-16 15:26:34 來源:陜西教育·綜合
“雙減”政策的出臺,讓開展科學有效的作業管理工作成為各個學校關注的重點,在教育信息化2.0中,提出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調動不同的社會力量,建立具有融合特點的作業管理形式,利用智慧教育平臺,形成教學部門、教研主任、教師、家長等多樣化的作業管理職能,同時在 “備、審、控、評”層面對于學生的作業進行精準化管理,以此來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2019年《教育信息化和網絡安全工作月報》提出,10月份中小學互聯網的接入率,100M以上出口寬帶分別是98.4%、87.5%。以上的數據分析結果充分說明,在信息化發展的重要時期,互聯網技術得到了廣泛性的應用,學生能夠利用網絡的優勢完成學習的任務。
為了提升作業管理的效率,學校對使用的互聯網教育平臺進行了及時地調整和優化,教育專用資源在逐漸向教育大資源的方向轉化,網絡教育資源呈現出多元化發展的特點,小學生在學習中具有了完備的學習資源,能夠利用信息化技術順利地完成作業,同時也不斷地提升了中小學生的信息素養。良好的網絡環境將線上和線下有效連接起來,讓作業形式更加多樣,讓學習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在對國家相關政策的研究和分析中,學校認識到了信息化技術在作業管理中應用的重要程度,進而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調動不同的社會力量,建立了具有融合特點的作業管理形式。利用智慧教育平臺形成教學部門,同時在“備、審、控、評”層面對學生的作業進行精準化的管理。
作業管理職責精準化。在作業管理中,學校要對作業管理的方式進行綜合設計和規劃,以此作為作業管理的指引性綱領。教研組長和備課組長主要的工作任務集中在具體作業上,主要有作業的內容、總量控制和形式等;年級組長的主要工作任務是對不同學科的作業進行有效協調;在教學中班主任要合理地安排和控制作業總量;任課教師的主要工作職責是對學科作業量進行控制和調整。以此建立相互連通,緊密聯系的立體作業管理結構。
作業備案管理精準化。在課程結束之后,教師需要在智慧教育平臺上,以圖片、文本等形式上傳本節課程的作業,同時設置作業完成的時間,另外還需要對選擇的作業進行進一步地篩選和改變,建立專業化的作業資源庫,在教學中不斷地思索,同時也便于家長查詢和學習。總體上來說,作業布置的操作較為簡便,在確定了作業的內容之后,僅僅需要1~2分鐘就可以上傳到平臺上。通過智慧教育平臺進行作業管理,較大程度減輕了教師的工作負擔,提升了作業管理的效率。
作業審核管理精準化。將作業設計和教學管理有效結合起來,上傳的作業經過教研組的集體審核和把關后,才能正式發布學習任務,讓作業布置更加精準。
作業調控管理精準化。為了有效地減少由于教師之間溝通不暢造成的作業量過多或者是過少的現象,教師發展中心統一規定了每天布置作業的學科及作業量,年級組長和班主任要及時查看平臺中不同課程教師布置的作業信息,對教師布置的作業數量進行科學的把控,如果出現了作業過多或者是過少的現象,要和相應的代課教師進行及時的溝通、交流,對作業量進行合理的協調,使得作業量始終保持均衡狀態。
作業評價管理精準化。教研組長和備課組長要充分利用智慧教育平臺,對于本學科教師布置作業的情況進行綜合性評估,分管教學的校長需要對教師布置作業的情況進行檢查和評價。另外,教師在提供校內延時服務的過程中,能夠使用智慧教育平臺來了解學生作業完成的情況,分析作業的難度和數量的合理化程度,有助于教師及時發現作業管理中存在的缺陷,積極采取措施來改進作業管理的方式。
作業數據管理精準化。智慧教育平臺的大數據統計功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教師要利用大數據信息技術,對相關的作業數據進行精細化管理,分析作業的質量。教研組經過不斷探索后,建立了科學的發展戰略,有效地減輕了教師的工作任務。
第一,回顧前測,精準講評。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學生如果能夠在課前對當堂內容進行很好的預習,會大大提升課堂效率。教師可以依據課程的難易程度布置預習任務,但學生預習的效果如何呢?對生字詞掌握得如何呢?這是在正式進入課文教學前,教師必須要了解并解決的問題,所以每次課前教師都要借助智慧教育平臺引導學生有針對性的進行預習、完成課前導學,同時采取圖片和視頻的方式布置作業,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智慧教育平臺后臺的大數據報告可以讓教師第一時間掌握學生的預習情況,保證在課堂上有的放矢。
如《狐貍和烏鴉》一課的課前導學反饋數據顯示,大多數學生都將“狐”字的右邊看成了“爪”字,教師可以使用平臺的“漢字學習”組件給學生推送“狐”字的學習資源,圖、文、聲結合,可以幫助學生從字的結構、意義等方面重新認識“狐”字,糾正認識誤區(如圖所示)。
第二,課后作業,一鍵批閱。
對于教師來說,由于學生的數量比較多,會面臨較為繁重的批閱工作。有了智慧平臺,教師只需在前期編輯好內容和答案,后期客觀題一鍵批閱,系統會瞬間統計出本次作業或考試的各項數據,如整體平均分、個人表現、單題得分率等。根據數據,教師既可以給表現好的同學獎勵小紅花,又可以直觀高效地進行錯題講解。教師及時地批改、有針對性地講解以及小紅花獎勵都能激發學生課后完成作業的主動性。
教師布置作業是對學生學習成績進行評價的一種重要方式,在教學不斷深化改革的過程中,探索科學有效的信息技術推動作業的方式,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
在信息化技術的發展和推動下,信息傳播的速度不斷提升,由此出現了大量的數據信息。在數據技術的發展和利用下,對于人才的判斷標準不僅局限在對知識的掌握上,而且更重視對新知識和新技術的合理化利用。
信息化發展時期對人才需求、育人目標等都產生了新的要求。這不但促使師生開展了具有創新特點的作業觀改革,而且還實現了信息的共享和利用,有效減輕了教師的工作壓力,提升了教育水平。
作者單位:陜西省咸陽市涇陽縣城區第四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