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課標提素養 優化作業助“雙減”
作者:薛 雯
發布時間:2023-03-16 15:10:43 來源:陜西教育·綜合
為了進一步推進“雙減”政策,走提質增效之路,實現學校“以正立人,奠基幸福人生”的辦學理念,結合義務教育新課標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和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聚焦學生的核心素養,著眼體現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的培養要求,綏德師范附屬小學(以下簡稱綏師附小)構建了“養正課堂”能力訓練點體系,同時不斷優化作業設計,切實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營造“養正”教育新生態,支持學生個性發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助推學校內涵式發展。
一、聚焦學生核心素養,打造“養正”理想課堂
新課程標準的育人導向就是將黨的教育方針具體細化為本課程應著力培養的核心素養,體現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的培養要求。綏師附小90%的學生為進城務工人員子女,針對學生上課回答問題不自信,小組合作沒能真實發生等現狀,綏師附小立足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本著以生為本的課改理念,計劃用三年時間打造“厚基礎、強能力、展個性、重實踐、悅童年”的“養正”理想課堂,培養學生陽光自信展現自我、小組學習學會合作、取長補短會聽能評、遷移運用樂于實踐的理想課堂新生態,具體從“我最響亮”“合作探究”“評價欣賞”“學以致用”四個維度著手,每學期確定一個課堂能力訓練點作為聽評課的重要抓手,對課堂能力訓練點效果、成果進行驗收與評價。
(一)“我最響亮”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課堂氛圍應該是寬松、愉悅、互動的,為此每一位教師在自己的課堂上都要求學生回答問題、評價他人時聲音響亮、表達清楚。有的教師設置了課堂口號(師:回答問題;生:我最響亮!),學校為各個班級制作了“我最響亮”胸章,讓課堂成為學生表達自己的最佳場所。
(二)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是學生成長的必由之路。學校要求教師根據課型設計小組合作討論環節,討論后有展示、有評比并及時對科任教師就如何在課堂中進行有效的小組合作進行專題培訓,本著先培訓再實踐的原則,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有方法可循:以組長為中心,組員進行分層搭配,將教師拋出的問題分解為難度不等的小任務,讓組內成員根據問題難易程度領取任務,成員在互相探討的同時又能各司其職,保障在有限時間內快速有序完成,最后集體匯報。
(三)評價欣賞
學生學會評價他人也是一種審美的提升。課堂中,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會出示評價量表,讓學生根據量表進行有針對性的評價,同時按星級打分,每個班每學期要對“最佳點評員”進行表彰,通過對學生“評價他人”這一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評價的過程中學會尊重他人、傾聽他人、出言有尺、評價有度。鼓勵學生從評價中發現別人的長處和優點,取長補短,不斷促進自身的發展,展示自我。
(四)學以致用
立足課堂,學以致用,是“雙減”之下教學理念的體現,也是新課標理念中對各學科教學的根本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始終圍繞“學以致用”的教學理念,加強知行合一、學思結合,引導學生將課堂所學運用于實踐,解決生活實際問題,加強學生課內知識遷移應用,讓學生在“做中學”“用中學”“創中學”。
二、科學合理規劃作業,歸還學生快樂童年
(一)“123”作業研討與設計
學校通過“教務牽頭、兩長運行(兩長指教研組長和年級組長)、學科統籌、分層把控、多維評價”的方式,實現“123”作業設計理念。“1”是一個統籌,即每日作業有研磨、有溝通、有公示、有總量監控。“2”是“兩個多”,多進行家校溝通促進家校協同一致,增強落實“雙減”的定力和信心;多進行年級學科教研,精心細化教學目標,精心設計教學內容。“3”是“三個不”,不布置機械重復的作業,不布置一刀切的作業,不給家長布置作業。
(二)“454+X”作業評價與反饋
在加強作業批改的過程中,綏師附小夯實了“454+X”作業批改的新常態,即“四全”“五有”“四改”“X”多元評價。
“四全”即是秉持“全員”觀念,注重“全題”批改,加強“全程”思考,傾注“全心”投入,力求作業批改達到提質增效。“五有”即有發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評、有錯必糾、有糾必改。“四改”是教師采用隨堂批改作業、教師面批、小組批改、自改和互改等方式。“X”即是突出多元評價,除了教師批閱以外,可采取作品展評、展示交流、討論分享等多樣化的方式進行作業評價,鼓勵和引導學生高質量完成作業。
(三)“三進三調”作業質量監測
為加強作業質量監督,學校作業質量管理中心負責人、包級領導、學科備課組長、班主任等各個層面負責人,要對作業質量進行監測,選定某個班級從課堂延伸到課后進行一日全程跟蹤監測,對作業布置采取了“三進三調”的監測辦法。
“三進”是“進教室”“進課堂”“進辦公室”。“進教室”是指校長以及業務副校長和教務主任課間隨機進教室對學生進行各科目學習和作業布置情況的詢問調研,了解課后作業布置內容和數量情況,加強對學生課后作業監測。“進課堂”是以包級領導、教研組長、備課組長為組成人員,每兩周選定一個班級,開展一日的進課堂活動,了解師生的課堂,了解課堂作業布置情況,了解作業的輔導,了解是否體現分層布置。“進辦公室”是由各年級包級領導進所包年級各學科組辦公室,參與教師集體備課,了解集體備課分層作業設計中教師的設計水平與參與度,了解教師是否做下水作業,保證學生作業質量和需求時間,真正做到作業的優質設計和時控有效。
“三調”是調整難易程度、調控作業總量、調節后續安排。學校規定教師不得布置超越學生能力的作業。根據分層作業要求,通過進課堂,實地了解學生知識掌握情況,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水平選擇完成作業。同時加強作業總量監控,班主任對班級作業總量進行把關,審查與統籌協調本班作業總量。做好班級每日作業總量和時間匯總,及時提交教務處審核,根據作業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及時反思,了解學生問題,了解學生需求,調整作業內容的布置,對后續課程安排進行調節,以作業鞏固教學效果,用作業反觀教學效果,進一步改進教學方法和策略。
綏師附小以打造“厚基礎、強能力、展個性、重實踐、悅童年”的“養正課堂”為核心目標,遵循教育教學規律,本著以學生為本的課改理念,打造綏師附小理想課堂,優化作業管理與創新發展,為學生幸福人生奠基。
作者單位:陜西省綏德師范附屬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