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潼關縣東臨河南北接山西,素有雞鳴一聲聞三省之稱,被譽為華夏金城。近年來,在潼關縣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下,全縣中小學教師“縣管校聘”管理改革穩步推進,有力加強了教師統籌管理,優化了師資配置、促進了縣域內教育協調發展。

8年探索之路

2015年,潼關縣人民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教育改革的系列文件,文件涉及生活補助、校長職級制改革、“縣管校聘”、教師招聘、教師培訓、職業技能培訓、校園周邊環境整治、教師校長交流輪崗等8個方面。同年,縣教育局出臺了“縣管校聘”實施方案,按照“試點先行、逐步推廣”的原則,在四所初中按照“公示崗位—教師申請—校內競聘—校際競聘—簽訂合同—合理分流”的程序,實施了崗位聘任。

2016年,潼關縣制定了《關于進一步健全“縣管校聘”管理體制及推進中小學緊缺學科教師“無校籍”管理改革工作的實施方案》,在城關鎮各小學試行了“縣管校聘”管理體制改革。

2017年,潼關縣制定了《關于中小學教師隊伍“縣管校聘”管理改革試點工作的實施意見》。在農村義務段學校開展“縣管校聘”管理體制改革工作。

2019年,潼關縣制定了《關于進一步深化中小學教師隊伍“縣管校聘”管理體制改革工作的實施方案》。在全縣中小學中開展了“縣管校聘”管理體制改革工作,與應聘人員簽訂了為期3年的聘用合同。

2022年,潼關縣在對“縣管校聘”的實施情況進行了實地調研、問題梳理后,制定了潼關縣教育科技局等四部門關于推進“縣管校聘”管理體制改革實施方案,并成立了“縣管校聘”領導機構。于8月開始按照“宣傳動員—設置崗位—聘用實施—匯總分流”4個階段分段實施。

在設置崗位階段,要求各學校按照陜西省中小學教師編制標準、課程設置標準和學校規模,依照《潼關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關于教育系統崗位設置管理實施方案的批復》控制崗位結構比例標準,結合學校在校生人數和學校班級規劃,在確保開齊課程開足課時的前提下,同時兼顧學科結構,按專業技術崗位和工勤崗位設置學校工作崗位。設崗時應保證專業技術崗位占主體,專業技術崗位人員原則上不能流動到工勤崗位,各學校制訂學校“縣管校聘”崗位設置方案和競聘方案,開展工作前將紙質和電子版報送潼關縣“縣管校聘”管理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審核。

在聘用實施階段,各校要依據崗位設置的審核結果,按照“公平公正、按崗聘用、合同管理”的原則,嚴格依照各校制定的競聘方案實施聘用工作。本次“縣管校聘”管理改革采取校內聘用和校際聘用兩個階段進行。

1.校內聘用。各校依照競聘方案在學校現有教職工中進行公開競聘,由教師寫出崗位申請書,學校按程序組織進行,但聘用崗位不得超過本校應設置崗位的90%。下列情形之一者學校應直接聘用:(1)男55歲、女50歲以上的教師(截至2022年8月31日)由學校直接安排崗位(不占崗位);(2)女45歲以上的職工由學校直接安排崗位(不占崗位);(3)確定為2022年交流輪崗的教職工(不占崗位);(4)參加交流輪崗到期應返校的教職工;(5)處于孕期、產假期間或患有重大疾病不能參與競聘的教職工(不占崗位)。

2.校際聘用。校內聘用結束后,各校要及時將10%的應聘崗位上報潼關縣“縣管校聘”管理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管理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經過匯總,向各學校公開崗位信息。教師根據崗位信息和自身情況,向競聘學校提交書面申請,按程序參加校際競聘,競聘工作由各校組織實施。

在匯總分流方面,經過校內聘用和校際聘用后,仍未能聘用的教職工,可根據自身情況,向教科局提出轉崗申請后,與聘用教師享受同等待遇。“縣管校聘”管理改革工作結束后,學校與聘用教師簽訂為期三年的聘用合同。對于年度考核不合格的已聘用教職工,學校可以調整其工作崗位,調整到新工作崗位后考核仍不合格的,可按有關規定解除聘用合同。各學校要做好聘用教師的日常管理、使用和業務考核,獎勵性績效工資發放及其他相關工作。在核算、分配獎勵性績效工資時,對于由學校直接安排崗位人員的績效工資進行單獨考核、發放;各學校現有后勤人員只減不增,現有在后勤崗位的專技人員流動不納入10%的流動指標。對于非因崗位需要被用人單位安排到后勤崗位的專業技術人員不再享受獎勵性績效工資,在后勤崗位上的專業技術人員不得晉升專業技術職務及崗位等級晉升。各校要將教師聘用情況及時以紙質和電子版報“縣管校聘”管理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

“縣管校聘”工作進行過程中,領導小組積極征求不同類型不同年齡段不同科目老師的意見建議,了解到:一是教師們因為習慣等原因內心不愿意流動;二是老教師們都認為確定的流動對象是原學校不要的、落聘的、表現不好的,他們“面子”上掛不住,這就需要向教師說明“縣管校聘”的目的是為了促進縣域內師資的均衡配置,切實落實中小學的用人自主權,完善學校內部治理結構,充分調動廣大校長教師的積極性,激發教師隊伍整體活力。最終確定流動的10%的教師群體由3個1/3構成:1/3學科富余性流動;1/3自愿性流動;1/3落聘性流動。

“縣管校聘”成效顯著

1.引入競爭機制。實行“縣管校聘”,是打破“大鍋飯、鐵飯碗”的有力措施,全員競聘能在干部、教職工中形成能上能下、能進能出、優勝劣汰的用人機制,使有能力、有責任心的優秀教師充分發揮才工與潛力,使那些不思進取、混日子的教師產生“危機感”。

2.激發學校活力。“縣管校聘”使學校有了用人自主權,教職工有了選擇崗位的權利,極大地調動了學校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推動學校人事制度從“死水”向“活水”轉變,教職工從被動接受工作到主動申請工作,對于促進潼關教育事業的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在本次競聘過程中,教職工對工作的態度、積極性方面有了明顯變化,原來沒人主動干的事、無人爭的崗位也已成為熱點。

接下來,潼關縣將繼續嚴格落實“縣管校聘”管理改革文件精神,逐步形成縣級機構編制部門負責核定中小學教職工編制總量,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負責核定崗位總量,縣級教育行政部門負責統籌使用編制和崗位、人員調配,學校負責具體崗位聘用、考核評價、績效工資分配的工作運行機制。在改革中完善,在完善中改革。加強教師統籌管理,優化師資配置、促進縣域教育協調發展。

作者單位:陜西省渭南市潼關縣教育科技局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