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為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師隊伍建設的指示和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精神,打破用人體制機制束縛,激發教師隊伍活力,近年來,寶雞市千陽縣委、縣政府把教育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和最大的希望工程,堅持“小縣辦大教育,窮縣辦富教育,山區縣辦強教育”的思路,高點定位謀劃,精準施策推進,強化措施保障,積極推進“縣管校聘”教師隊伍改革,著力推動千陽縣教育“內涵式”發展,在寶雞市率先走出了一條新時代教師隊伍改革的新路子。

“三項改革”融會貫通,下好先手棋

千陽縣教體局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在縣編辦、人社等部門的密切配合下,精心謀劃“縣管校聘”改革,深入全縣各級各類學校開展調研,學習借鑒其他地區“縣管校聘”的成功經驗,吸取“縣管校聘”實施中的教訓,梳理教師隊伍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縣教體局領導班子跳出改革看改革,在實施“縣管校聘”的同時,將“放管服”改革與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改革融會貫通,精細謀劃。一是以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為引領,強化學校黨組織領導作用,堅持和加強黨對中小學校的全面領導,完善選配用人制度,避免在“縣管校聘”改革中,出現校長“一言堂”、權力不受約束等弊端,千陽縣教體局黨委先行開展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改革,考察調配學校黨組織書記15名,明確職責,理順關系,提高學校管理效能。二是以“放管服”改革為主線,充分下放管理權,提高學校辦學自主性,把學校領導班子中副職和學校中層管理人員的提名權交給校長,校長考察各管理崗位的合適人選,以個人名義提交縣教體局,縣教體局考察無異議后,予以批復同意,給校長充分的用人自主權。2022年,千陽縣聘任中小學校(園)長26名,經校長提名聘任、局黨委考察聘用副校(園)長15名。三是以“縣管校聘”為載體,進一步打通教師流動堵點,將“學校人”轉變為“系統人”,推動教師合理流動,進一步優化學校教師結構,實現人崗合一,使每位教師都能在自己合適的崗位上盡展其才,發揮自己的專長,從而促進教育教學質量快速提升。三項改革相互補充,共同發力,進一步補齊“縣管校聘”改革中出現的問題、短板。

“三項機制”自上而下,繪出路線圖

在深入調研、精準研判的基礎上,千陽縣教體局、人社局、財政局和縣委編辦聯合制定了《千陽縣推進中小學教師“縣管校聘”管理改革工作實施方案》,把教師的編制管理、績效工資改革、交流輪崗、崗位聘用、職稱晉升等制度協同配套、聯動實施。一是核編定員,建立教職工編制統籌管理機制。縣委編辦根據師生比、班師比等因素,重新核定教職工編制,將教職工編制核定的方式由“核編到學校”調整為“核編到學段”,采取分學段打包核定的辦法,對照現行中小學專業技術崗位結構比例控制標準,分學段統一核定全縣高中、初中、小學及幼兒園的高、中、初級崗位總量,實行集中管理、統籌使用。二是以編定崗,建立教職工崗位設置定額管理機制。縣教體局在縣人社局核定的各學段教職工專業技術高、中、初級崗位總量內,根據學校規模、師資結構等情況重新核定各學校崗位數量,設置管理、專業技術、工勤崗位數,各校以崗定責、以崗聘用,進一步平衡了各職級教師的崗位搭配。三是以崗聘人,建立教職工全員競聘上崗機制。為便于學校操作,縣教體局制定印發了《關于做好2022年中小學、幼兒園教職工聘任工作的通知》,對教職工的聘任原則、聘任流程、競聘方式、結果公示備案及矛盾糾紛化解處置等重點任務和關鍵環節作了規范性頂層設計,各學校根據教育教學工作需要,明確設置崗位要求,招聘所需人員。

“三個機構”把控全局,拿準平衡尺

作為“縣管校聘”改革的首次嘗試與探索,為確保在全系統穩妥推進,縣教體局從組織領導、聘任實施、問題仲裁三個方面,組建專門機構,全面把握全局,精心組織實施。一是縣級統籌。成立以縣政府分管領導為組長,縣教體局、縣委編辦、縣財政局、縣人社局主要領導為副組長,分管領導為成員的千陽縣“縣管校聘”管理改革工作領導小組,縣教體局牽頭抓總,建立聯席會議制度,通報、協調、研究、解決管理改革中出現的問題,制定相關政策措施。2022年8月以來,教體局黨委先后召開“縣管校聘”專題會議4次,倒排時間、掛圖作戰,全面推進。二是校級實施。成立以黨支部書記、校(園)長為組長,新聘任校級班子、中層領導為成員的教職工聘任工作領導小組,全面負責組織實施本校教師聘任工作,確保“縣管校聘”有序推進。三是及時糾偏。教體系統點多面廣,全面實施縣管校聘涉及教師的崗位和切身利益,為妥善處理教師聘任中出現的問題,成立了由各校校長任組長,學校領導、教職工代表為成員的“縣管校聘”人事爭議仲裁工作領導小組,負責處置教職工聘任中出現的相關問題,及時糾偏,將問題化解在基層,將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確保聘任工作平穩有序推進。

“三輪競聘”雙向選擇,提高契合度

依據“優化結構、均衡配置、賦能增效、激發活力”的工作目標,千陽縣教體局指導全縣29所公辦中小學、幼兒園制訂學校教職工競聘方案。各學校堅持“按需設崗、擇優競聘、雙向選擇、公平競爭”的原則,嚴格依照“公示競聘方案—個人自主申請—述職考核競聘—聘用結果公示—上報備案批復”的程序,分三輪自主開展教師聘用工作。一是校內直聘。主要優待年齡大、產病假等特殊情況的教師,對年滿57周歲男性教職工和年滿52周歲女性教職工由學校直聘,安排相應工作崗位,校內直聘166人。二是校內競聘。學校按照教育教學工作需要,設置崗位,設定人數和標準,在原校人員中聘用人數比例控制在學校教師總數的80%左右,達到教師流動的目的,被本校聘用的教師不得再跨校、跨學段競聘。三是跨校競聘。對本校內未競聘上崗的教師,積極引導在縣域內有空缺崗位的學校進行競聘,可跨學段、跨區域進行競聘,直至競聘到合適崗位。經跨校競聘,交流教師131人,占應交流教師總數的13.3%,其中同學段交流92人,跨學段交流39人。在三輪競聘中仍未競聘上崗的,由領導小組進行調劑,根據教師專業統一調配到缺編學校任教。同時,建立退出機制,對不服從組織調劑的人員,將按照落聘對待,落聘人員由縣教體局安排為期一年的學習教育和跟崗實習,績效工資按原標準的50%執行,跟崗學習考核合格的,可參加次年競聘,仍然落聘的取消績效工資,連續三年落聘的視情況直至解聘。

“三方認可”定崗定責,激發新動能

三輪競聘結束后,各學校根據聘用情況,逐層達成共識,取得各方認可。一是全體教師一致認可。各學校將聘用結果在全校范圍內進行公示,向全體教職工公示崗位類別、人數,教師專業技術職稱設置、所聘人員信息等,無異議后,取得所有應聘人員的一致認可。二是學校崗位足額聘任。學校根據各崗位設置,足額聘用人員,設定崗位職責,分別與聘用教師簽訂為期三年的聘用合同,受聘人員認真履行崗位職責,完成崗位任務,現實表現考核與績效工資發放掛鉤。三是縣級聯動運用結果。各學校將聘用人員上報縣教體局,縣教體局對全縣教師競聘結果研究后予以批復認可,并報縣委組織部、縣委編辦、縣人社局備案,對聘用人員的人事關系、職稱評聘、工資待遇等一并聯動落實。縣級層面編制總控、調節指導,學校因崗定責、因崗聘用,教師分層競聘、因崗履職,所有“縣管校聘”實施程序全部結束。

寶雞市千陽縣“縣管校聘”工作的順利實施,打通了教師流動堵點、化解了師資結構缺員、提升了學校管理效能、彰顯了辦學自主特色、激發了教師工作動力,形成了廣大教師競爭上崗的危機感、熱愛事業的責任感、爭先創優的緊迫感,在全縣教育系統掀起了比拼爭先、追趕超越、干事創業的良好局面。

作者單位:陜西省寶雞市千陽縣教育體育局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