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建筑科技大學:面向未來貫通交叉培養拔尖創新人才
作者:趙會朋
發布時間:2023-03-14 10:21:30 來源:陜西教育·綜合
面對高校育人工作新課題,西安建筑科技大學(以下簡稱西安建大)全面推進構建“11445”發展新格局,聚焦未來革命性、顛覆性技術人才需求,探索“學科融合、課程化合、資源聚合、產學結合、中外聯合”的人才培養模式,促進學科交叉融合,提升創新創業能力,加強中外聯合培養,著力打造具有前瞻性,能夠引領未來發展的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創新“貫通機制”,提升人才質量
優化“本—碩—博”貫通的一體化人才培養機制,既可以滿足建設創新型國家對高層次人才的迫切需求,又有利于人才培養質量提升,拉長高等教育拔尖人才培養的縱向維度。西安建大按照“寬口徑、厚基礎、深交叉、重融合”的原則,打破傳統專業學科壁壘,推動專業學科交叉融合,促進理工結合、工工交叉,貫通本碩、本博人才培養機制。
瞄準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發展目標,西安建大圍繞“絲路低碳城市”布局建設未來技術學院,對標戰略新興領域和未來尖端領域專業,對學?,F有學科專業體系進行調整升級,通過對建筑學、土木工程、城鄉規劃和環境類專業本博貫通培養方案進行充分論證,以優化資源整合、縮短培養學制、提升培養效率,形成連貫性、體系化的“精尖”培養模式。日前,學院首屆本博貫通拔尖班新生選拔工作順利完成,成為陜西省省屬高校中第一個開設本博貫通拔尖班的高校。
促進“交叉融合”,著力強基育人
面向未來技術的人才培養,西安建大創新教育教學形式,構建新型課程體系,突破課程壁壘,整合課程內容,推進專業課程“化多為精”,促進學科交叉和跨界知識融合,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探索融合的課程建設,對現有培養體系、資源要素、管理模式進行大膽革新,建設一批示范課程,并嘗試在高年級的課程設計、畢業設計中進行多專業聯合設計;采用啟發式、討論式、探究式教學方法,充分發揮教師教學的主導作用和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強化思維方式訓練,強化數學、英語、物理、現代信息技術、人文社科等基礎學科知識,培養學生數理融通能力,為未來技術的創新研究和國際合作打下深厚的基礎理論功底。
近日,在“高教社杯”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西安建大榮獲本科組全國一等獎5項、二等獎4項,一等獎數量并列全國高校第一,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學?;A教學質量和學生實踐能力水平。
協同“實踐育人”,提升“雙創”能力
西安建大大力實施創新創業能力提升計劃,探索通過實踐共建進行協同培養創新創業人才,著力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2022年9月,學校成為首批國家級創新創業學院建設單位。學校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健全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不斷強化創新創業實踐,依托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加強創新創業平臺建設,與企業聯合共建雙創示范基地,并積極發揮學校專業實驗室、工程綜合實訓中心、創新廣場、大學科技園等在創新創業能力實訓中的共建支撐作用,深入實施和支持各類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和競賽項目。
近期,在由教育部等12個中央部委和重慶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八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中,西安建大師生完成的項目《迅建科技——裝配美麗鄉村,打造中國現代農居新標桿》,斬獲“青年紅色筑夢之旅”賽道全國金獎,實現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在該賽道的金獎突破,這也是陜西省屬高校在紅旅賽道金獎的首次突破。
加強“中外聯合”,培養國際化人才
為加快“國際+”轉型步伐,西安建大籌備成立“絲路國際建筑科技大學聯盟”,目前已與22所國外大學建立聯絡并達成合作意向。學校注重中外聯合培養,通過打造國際化平臺深化與世界知名大學的戰略合作,為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提供國際優質資源;學校瞄準國際前沿,引進國際名師,通過與海外知名高校設立“聯合研究院”的模式,開展研究生聯合培養;學校引進優質課程資源,吸納先進的教育理念,掌握最新的教育技術,創新教學方法,提升人才培養國際化水平。
在西安建大南澳大學安德學院建設中,學院以培養未來智慧城市建設與管理的高層次國際化人才為著力點,建立四級教學管理溝通機制,采用國際化教學方法,累計引進課程125門、共建課程106門,教學效果和反哺效應顯現,學生創新素質穩步提升,各類競賽成績突出,畢業生培養質量有保證,出國深造比例高。截至目前,學院共培養421名本科畢業生,其中有149人獲得QS排名全球前150名高校的研究生錄取通知,深造率逾40%。
作者單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