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先行 上下聯動 培養生物學科拔尖創新學生
作者:宋喜貴
發布時間:2023-03-13 08:56:18 來源:陜西教育·綜合
2010年,陜西省教育廳啟動大學與高中聯合培養創新型人才“春筍計劃”試點工作,作為該項目的生物學科基地學校,陜西師范大學附屬中學高度重視,成立了專門領導小組,并在教研室設立項目辦公室以及成立生物學學科指導教師團隊,積極開展相關工作。自普通高中新課程全面實施、新教材全面使用、新高考全面推進以來,學校更是認為要抓住參與“春筍計劃”的有利時機,特別是要結合實際情況,積極選拔少數具有創造性潛質的高中生進入實驗室參加課題研究,并邀請高校教授參與指導高中生進行研究性學習,以培養他們的科學探索精神和創造性思維能力,把學校的創新人才培養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一、搭好平臺,籌建生物學基地學校實驗室
普通高中是基礎教育的最后階段,也是創新型人才成長的關鍵時期。陜西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具體負責“春筍計劃”生物學科學生的課題研究開題準備工作、生物學通識培訓的組織管理、指導學生與大學教授進行課題可行性商討銜接,以及整理過程性資料、中期答辯資料和組織結題預答辯等工作。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進行研究,學校投資60余萬元建設了專門用于學生進行生物學探究性學習的實驗室。“春筍計劃”生物學科學生常常利用周末時間在實驗室討論生物學問題,進行基礎生物學實驗研究。如在植物組織培養等實驗的過程中,我們讓學生體驗一個科學問題怎樣產生、如何論證、結論如何得出以及如何撰寫成果的全過程。在實驗室,我們還對參與“春筍計劃”的學生開展了關于生物學科技研究新進展的通識培訓,讓學生了解課本之外的最新知識,開闊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對生物學的研究熱情。此外,還組織“春筍計劃”學生以教師的身份進行傳幫帶,這些“老師”組織學校興趣小組、校本課程的學生進行一些力所能及的生物學實驗操作,提升自己“授人以漁”的能力,同時也激發了更多學生學習生物學的熱情。比如由他們指導的生物興趣小組學生胡珍悅說:“在書本中,我知道了植物細胞有全能性。而在實驗中,我親自體驗了半片葉子、一個嫩芽如何長成一棵完整的植株,我很興奮。我還從植物身上學到了一種堅韌,一種有一線希望就決不放棄的精神。我還學會了很多很多,我會帶著這一份珍貴的經歷走好我的人生之路……”
二、上下聯動,創設“在科學家身邊成長”的環境
“春筍計劃”開始實施,學校就一直堅持與陜西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合作,經常組織學生參觀高校實驗室,與專家、教授、院士面對面交流,聆聽專家報告,設計并完成相關課題研究、實驗等。學生參觀了西北瀕危藥材資源開發國家工程實驗室,感受到了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研究氛圍,領略到了大學實驗室的研究水平,也對部分實驗儀器的使用和操作技能有了較好的了解。我們還組織學生參與和兩院院士的面對面溝通和交流活動,學員在和以前看起來遙不可及的院士進行交流的過程中,感受到了院士豐富的學識,進一步激發了學員們參與科學研究的興趣和自信。
三、結合“新課程·新教材·新高考”,開展深度教學突破常規思維
以培養創新拔尖人才為宗旨的“春筍計劃”與“三新”理念是一致的,把“春筍計劃”的相關工作與“三新”改革相結合,既可以使“春筍計劃”更有生命力,又能促進高中課改工作。在教學中,我們著重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敏銳的觀察力、高效持久的記憶力;允許學生“出格”、突破常規;鼓勵學生主動參與,提高動手操作能力;讓學生有挫折體驗,培養頑強的毅力。我們還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猜測,讓外在的生物學知識與學生自身建立起生命聯系,二者相互滋養,成為學生自覺探究的營養源泉。
“薪火相傳,必將燎原。”2012年以來,我們已經培養了9屆參與“春筍計劃”課題研究的學生,第10屆學生正在開啟課題研究。學校多次獲得“春筍計劃”優秀基地學校稱號,先后有10個課題獲評優秀課題,10多名學員獲得優秀學員稱號,多名教師獲得優秀指導教師稱號。截至目前,參與“春筍計劃”課題研究學生合作發表科研論文20余篇,其中SCI來源期刊8篇;參觀實驗室200余人次,獨立完成有關實驗100余人次,撰寫實驗報告數百篇。除這些顯性的成績外,學生們在獨立解決問題能力、創新意識、探索精神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提升,這無疑會對他們今后的學習、深造乃至將來的人生產生深遠影響,不少學生畢業后選擇到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高校的生物學專業進行深造,這也成了學校盡力持續培養生物學拔尖創新人才的不竭動力!
作者單位:陜西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