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陽縣是寶雞市北部山區的生態農業縣,屬于國家六盤山片貧困區。近年來,千陽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教育工作,始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切實做到“六個優先”:優先安排教育投入、優先規劃教育發展、優先保障學校用地、優先滿足教育設施、優先引進教育人才、優先落實教師待遇),把教育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和希望工程,始終堅持“小縣辦大教育、山區縣辦強教育”的理念,不斷滿足群眾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交上了一份山區縣創建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的答卷。

制定大規劃。縣委、縣政府高起點高標準出臺了千陽縣教育事業發展規劃和教育布局專項規劃,推動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一是調優布局。千陽縣將原有的10個學區優化、精簡為現在的7個學區。每個學區鎮中心校管轄1-3個學校,改變了以前學校布局點多、線長、面廣的零散落后狀況。學區內實行“管理策略、共享設施、教師調配、師資培訓、課程規劃、教研活動、組織備課、質量監測、評價激勵”等九個統一。二是調大規模。盤活現有鎮村學校存量,新建學校擴大城區學校增量。改擴建啟文小學,讓百年老校重獲新生,煥發生機。消除了農村學校弱、城區學校擠的問題。三是調整區域。根據進城務工隨遷子女上學需求和學校學位實際,劃分服務區,服務半徑縮小1公里,學生就近入學率達到100%。將農村學校學生全部納入營養改善計劃,努力辦好老百姓家門口的每一所學校。

實施大投入。縣委、縣政府在財力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堅持教育優先發展不放松。一是教育投入優先保障。全面實現預算內教育經費、教育事業費、生均公用經費“三個增長”。“十三五”教育經費投入比“十二五”末翻了兩番。“十四五”以來預算內教育經費和教育事業費占全縣地方財政經常性收入的57%以上。二是教育項目優先支持。在全縣整體規劃中優先布點教育項目建設,為教育事業發展讓路。規劃建設了燕伋小學、縣體育館、縣體育場、青少年活動中心等一批高標準的教育大項目。十年來,累計投入教育項目建設資金13.5億元,完成了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校園環境和運動場建設,農村薄弱校改造等教育項目200多個。三是教育資源優先配置。高標準裝配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設施,強力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實施“三通兩平臺”校園網絡系統建設,實現了校園網絡、視頻監控、一鍵報警系統、智慧黑板等基礎設施全覆蓋,徹底改變了偏遠地區農村學校信息化水平落后的局面。

促進大發展。一是優化教師隊伍。率先實施“縣管校聘”管理改革試點,加大教師招錄補員力度,持續優化教師資源配置,實行城鄉統一的教師編制標準,適當向農村兩類學校傾斜。開展名師結對培養、全員崗位練兵和帶教、支教、送教下鄉等活動,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近年來,招聘補充教師430余名,培養省市級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263人,培養義務教育學校“三級三類”骨干教師365人。二是提升學生素養。打造“高效課堂”,實施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啟發式、互動式、探究式、項目式教學。拓展“課后課堂”,全縣義務段參與課后服務學生、教師、學校達到100%。一校一案開設知識拓展、答疑解惑、興趣培養三大類150多種課后服務科目。注重從小培養學生的藝體素質、審美情趣、人文素養。紅山中學、啟文小學連續三年獲得全市中小學生合唱藝術節一、二等獎;培養出了亞運會皮劃艇冠軍蘇輝,全運會競走亞軍倪媛媛和倪婕、倪文娟、周潔、張紅麗等國家級運動健將。延伸“社會課堂”,組織全縣中小學生就近到縣內海升、森寶蜂業、千湖林海等大型企業、工業園區、生態建設示范點等基地開展研學實踐活動。三是提高教學質量。積極推進“雙減”政策落地生根,以作業革命為突破,以名校創建為抓手,培育名校長、塑造名教師、培養好學生,打造全省教育名縣,促進全縣教育高質量發展。實施“名校+”戰略,推進“一聯一”工程,以城帶鄉,均衡發展。推進教育事業從外延式向內涵式深化,向課堂要質量,優化教學常規管理,提高教學管理效能。從強化隊伍、補齊短板、品牌引領等7個方面20條措施,落實教育質量提升、考核、激勵干事創業三個意見和教師績效考核一個辦法,建強機制,全面推行教育質量三級包抓責任制。近年來,群眾對千陽教育的滿意度逐年攀升,2021年公眾滿意度測評為92.31%,位居寶雞市13個縣區之首。(陳諶 何鵬)

作者單位:寶雞千陽縣教育體育局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