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進行擊劍訓練 王健 攝

在許多人看來,優秀學生往往“兩耳不聞窗外事”,而在秉承著以“優秀+特長”為培養目標的西安市鐵一中學(以下簡稱鐵一中),這里的學生不僅會學也會玩。每天下午放學后,操場上全是運動鍛煉的學生,如同“下餃子”一樣。國家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全國青少年校園籃球特色學校、國家級校園航空飛行營地、中國中學生體育協會擊劍分會副主席單位……在體教融合方面,鐵一中同樣交出了“高分”答卷。

國內首支女足隊伍誕生于此

提及鐵一中,許多西安人首先會想到的是學校教學質量出眾、學生成績優異,大家很少知道的是,1979年在這里曾誕生了國內首支女子足球隊,從那以后,女子足球逐漸走向了全國。

足球只是鐵一中重視校園體育的縮影。除了足球之外,籃球、田徑也是成績斐然,因而被命名為國家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到了現在,學校更是已經組建了10多個體育專業團隊,去年舉行的陜西省第十七屆運動會上,鐵一中不僅輸送了大量學生參賽,在比賽中也取得了驕人成績,共有9大項40人次獲獎。從2004年至2022年,學校體育團隊參加國家級賽事共有753人獲得了前8名。鐵一中體育團隊成功的密碼,用學校體育老師趙永東的話濃縮為6個字就是傳承、熱愛和氛圍。

采用“管理老師+教練”模式

趙永東既是學校的體育老師,也是校航模隊的教練,他2005年來到鐵一中任教后,當時的校領導提議讓其恢復組建校航模隊。于是,趙永東在學校物色了一些苗子后開始四處求學,學生們學習訓練的過程中,趙永東也跟著一起學,如今他已成為全國優秀教練員、陜西省青少年航空模型隊總教練。

多年的發展,學校航模隊不僅成為省內翹楚,參加全國賽事也是獲獎無數。今年上高一的王梓瑄,在初一入校后申請加入了校航模隊,盡管此前是“一張白紙”,但通過幾年的努力,他在去年參加全國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錦標賽時拿到了冠軍。在他看來,自己在航模領域“小有成就”,離不開學校的氛圍、教練的指導、隊友間的互幫互助。

一個優秀的團隊,離不開優秀的教練。據鐵一中藝體中心副主任馬蒙介紹,學校體育團隊采用“管理老師+教練”的模式,10名體育老師全部是團隊管理老師,其中大部分老師還兼任教練,另外學校還外聘了9名專職教練。

教練與學生的“雙向奔赴”

畢業于西安體育學院的呂源美,大學學的是體育舞蹈,進入鐵一中擔任體育老師后,她被安排負責校擊劍隊的管理工作。學生訓練時呂源美也會跟著“充電”,大概兩年時間后,她成為擊劍隊的教練,如今負責指導隊員基本功以及體能訓練。

學校擊劍隊的總教練,是曾經參加過三運會、四運會的史玉安,2007年學校組建擊劍隊時,他被邀請加入這個團隊。史玉安住在長安區,過去沒有地鐵時,每天光路上時間就兩三小時,但他一直堅持了下來,這源于對擊劍項目的熱愛,也源于對孩子的認可。“這些孩子既要學習文化課又要練習擊劍,他們的精神令我感動,讓我不由自主地愿意將自己的技能傳授給他們。看著他們有了一技之長,我也感到欣慰、幸福。”史玉安說道。高一年級的褚文霏曾在去年拿到了陜西省青少年錦標賽的季軍,中考成績很不錯的她,之所以高中選擇鐵一中,一個重要原因便是被學校的擊劍隊伍所吸引,“我之前就知道鐵一中校隊很厲害,教練很負責,來了之后感受更真切,教練的悉心教導令我進步很快,未來我希望能夠在全國比賽中登上領獎臺。”褚文霏說。

讓體育成為孩子多彩人生的底色

這個星期,學校本學期的籃球、足球聯賽正式啟幕,聯賽持續數月之久,所有年級全部參與,而堅持了60多年的學校體育節,更是幾乎全員上場,或參加競技比賽或參與趣味項目。學校的體育社團、體育選修課也是備受追捧,濃郁的氛圍令學生們養成了主動鍛煉的習慣。每天放學后,田徑場上總會有許多學生,即便是學習最為緊張的高三年級學生,也會擠出時間在場上跑跑跳跳。據趙永東介紹,學校的田徑場“壽命較短”,“因為使用率太高了。”

為了滿足學生多元化需求,學校如今也在積極與省市相關部門聯系拓展新的項目,這學期已經開設了射擊課程,并籌劃建設專業射擊場地。學校藝體中心副主任馬蒙表示:“體育團隊為學校的體育教育工作起到了‘穿針引線’的作用,我們堅持‘優秀+特長’的培養目標,建立課程化體育實踐活動管理體系,通過豐富多元的體育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發現興趣、激發潛能,有意識地挖掘潛力,有序列地發揮特長,為每個孩子打下多彩的人生底色”。

來源:西安晚報

責任編輯:黃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