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強:深入理解和扎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作者:王強
發布時間:2023-02-20 20:40:58
“概括提出并深入闡述中國式現代化理論,是黨的二十大的一個重大理論創新,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最新重大成果。”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和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習近平總書記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戰略高度,深刻闡述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扎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把黨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標任務落到實處,必須從理論邏輯、歷史邏輯、實踐邏輯上深入理解和準確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
中國式現代化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長期探索和實踐的重大成果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長期探索和實踐基礎上,經過十八大以來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我們黨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的共同夢想,無數仁人志士為此苦苦求索、進行各種嘗試,但都以失敗告終。探索中國現代化道路的重任,歷史地落在了中國共產黨身上。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團結帶領人民浴血奮戰、百折不撓,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為實現現代化創造了根本社會條件。新中國成立后,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提出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奮斗目標,即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經過多年努力,黨團結帶領人民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為現代化建設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寶貴經驗、理論準備、物質基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黨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號召為把我國建成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而奮勇前進,大力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創新,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充滿新的活力的體制保證和快速發展的物質條件。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在已有基礎上繼續前進,不斷實現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在認識上不斷深化,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進一步深化對中國式現代化內涵和本質的認識,概括形成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本質要求和重大原則,初步構建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體系,使中國式現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學、更加可感可行。在戰略上不斷完善,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鄉村振興戰略等一系列重大戰略,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實戰略支撐。在實踐上不斷豐富,推進一系列變革性實踐、實現一系列突破性進展、取得一系列標志性成果,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特別是消除了絕對貧困問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
中國式現代化標志我們黨對現代化規律認識的新高度
中國式現代化理論是在長期實踐基礎上形成的思想理論結晶,把我們黨對中國式現代化的認識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是對世界現代化理論的重大豐富和發展。
中國式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鮮明特色。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概括了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這5個方面的中國特色。這既是理論概括也是實踐要求,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指明了康莊大道。
黨的二十大報告深刻指出:“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高質量發展,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這對于我們深刻理解和認識中國式現代化的科學內涵及特質、旨歸、意義等具有重要價值。中國式現代化理論是基于中國國情、中國現實的重大理論創新,既體現了我國現代化發展方向,也代表人類文明進步的發展方向。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黨的領導直接關系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運、最終成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僅走得對、走得通,而且走得穩、走得好。中國式現代化打破了“現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現了現代化的另一幅圖景,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路徑選擇,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國方案。
中國式現代化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唯一正確道路
新時代十年非凡變革書寫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嶄新篇章。我們黨不僅初步構建起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體系,也更加雄辯地證明“中國式現代化走得通、行得穩,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唯一正確道路”。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統籌兼顧、系統謀劃、整體推進。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沒有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人民民主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應有之義,必須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當家作主。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要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大精神力量。要緊緊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扎實推進共同富裕。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要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黨的二十大報告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布局中突出教育科技人才支撐、法治保障、國家安全工作,體現了黨對中國式現代化規律性認識的深化,體現了抓關鍵、補短板、防風險的戰略考量。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要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軌道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要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健全國家安全體系,增強維護國家安全能力,堅定維護國家政權安全、制度安全、意識形態安全和重點領域安全。
強國必須強軍,軍強才能國安。如期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加快把人民軍隊建成世界一流軍隊,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戰略要求。“一國兩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創舉,是香港、澳門回歸后保持長期繁榮穩定的最佳制度安排,必須長期堅持。要不斷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深度參與全球產業分工和合作,用好國內國際兩種資源,拓展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空間。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在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項前無古人的開創性事業,必然會遇到各種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風險挑戰、艱難險阻甚至驚濤駭浪。經過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我們解決了黨內許多突出問題,但黨面臨的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將長期存在,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群眾危險、消極腐敗危險將長期存在。全黨必須牢記,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黨的自我革命永遠在路上,要保持戰略清醒,對各種風險挑戰做到胸中有數,要保持戰略自信,增強斗爭底氣,要保持戰略主動,增強斗爭本領,以黨的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不斷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絢麗新篇章。
(作者系西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來源:群眾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