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高職院校工程造價控制課程教學模式改革與創新
作者:姜藝雯
發布時間:2023-02-13 14:59:28 來源:陜西教育·高教
[摘 要]作為高職院校工程造價專業的核心課程,工程造價控制課程對學生專業技能培養具有基礎性支撐作用。信息化背景下,必須從學生學習現狀出發,強化教學模式改革,有效提升學生學科核心素養,全面提升學生學習水平。文章在簡要概述高職院校工程造價控制課程教學模式改革必要性的基礎上,分析改革的具體內容及信息化平臺的創新應用形式,并結合實際提出信息化平臺的應用要點,以期能為相關教學改革提供參考,進而促進工程造價控制課程教學水平的提升。
[關鍵詞]高職院校 工程造價控制 信息化 教學模式改革
引 言
工程造價控制是培養工程項目建設造價員、預算員、資料員及項目管理員等職業崗位的核心課程。在當前建筑工程行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相關方面的教學改革不斷深入,信息化平臺應用水平不斷提升,但是在實際應用中依然存在教學模式改革固化、信息化技術效能發揮不足等問題。針對此,強化信息化的應用創新成為研究的熱點問題。
信息化平臺應用于高職工程造價控制課程改革的認識
1.信息化教學的概念
信息化教學是基于信息化平臺為運行基礎,以網絡信息教育資源為基本依托,以新型教育技術為支撐,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構建的新型教學模式。相對傳統教學模式而言,信息化教學模式更適合現代高職院校教學要求,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主動性和創造性,能夠縮短學生的認知過程,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便利,引導學生提升個人信息素養,逐漸養成良好的終身學習習慣。當前信息化教學已經廣泛應用于各層次的教學模式體系改革中,為推動我國教育水平提升發揮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2.信息化平臺在高職教學改革中的應用優勢
在我國高等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的背景下,對高職教育人才培養體系變革提出更高要求,對教學模式改革也提出更高要求。應用型人才培養、實踐型人才培養、創新型人才培養等都已經成為高職人才培養的基本導向和能力要求,這些培養方向和能力要求的實現,離不開信息化平臺的支撐。將信息化應用于高職教學體系改革,首先能夠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中學生被動接受理論知識的不足,引導學生成為信息加工的主體及知識體系的主動建構者,從而為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奠定良好基礎。在信息化平臺應用過程中,學生需要充分利用各種途徑采集與知識學習相關的內容,以實現學習情境的多元優化,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實踐機會,從而更好地提升學生實踐能力。在信息化平臺應用中,學生還能夠將網絡渠道自主學習與課堂知識形成良好的銜接,將各種學習元素進行有機整合,從而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從這些方面而言,信息化教學已經成為當前高職教育體系改革不可或缺的支撐條件,成為教學模式改革的主要方向。
3.高職院校工程造價控制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高職院校工程造價是以培養應用型造價人才為主的專業,同時也是建筑工程行業綜合型人才培養的基礎性專業。工程造價控制課程屬于工程造價專業的核心課程,但是在傳統教學模式中主要是以灌輸式教學為主,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培養的重視不足,不僅容易造成學生整體上處于被動學習狀態、學習興趣缺失、教學效果不理想等問題,同時還對建筑企業人才培養造成多方面的不良影響。信息化背景下,高職院校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對信息化平臺的依賴度不斷提升,高職院校應充分利用這方面的優勢,對教學模式進行深層次、創新性的改革,有效規避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之處,全面提升造價人才培養水平,這是當前工程造價控制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的有效路徑。
4.信息化平臺在工程造價控制課程教學模式改革中的應用形式
將信息化平臺應用于工程造價控制課程教學模式改革,主要有如下幾種應用形式:一是利用圖片、動畫、課件等優化工程造價控制課程內容載體,將工程造價控制的不同元素以更加形象的形式展現給學生,能夠更好地提升學生課堂學習注意力及課程教學效果。二是利用微課進行課前自主學習,引導學生提前學習相關理論、概念等,以此為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提供條件,確保課堂學習時間能夠更多地應用小組討論和案例實踐,提升學生主動性。三是利用藍墨云班或MOOC平臺等實現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遠程對接,為學習活動開展中的信息交互提供更加便利的條件,在突破課堂教學時間和空間的基礎上,滿足學生自主學習的實際需求。四是利用信息化平臺進行作業布置和批改,改變傳統作業模式,要求所有學生都能夠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業內容,并將作業批改結果納入學生成績考核體系,促使學生重視日常學習,更好地提升學生專業素養。
高職院校工程造價控制課程教學模式改革內容
1.人才培養理念的改革
在我國高職教育體系整體改革不斷深化的背景下,高職人才培養面臨的形勢更加復雜。在教學活動開展中,既要能夠切實提升學生的理論知識水平,又要全面提升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但是受制于高職院校學生基礎薄弱、學習興趣缺失等方面因素的影響,使得人才培養體系改革和教學模式改革都明顯滯后。對相關教育工作者而言,必須要適應信息化高速發展和廣泛應用的現實需求,認識到新媒體、網絡教學平臺及信息資源庫在教學改革中的應用優勢,在教學活動開展的各個環節都能夠充分融入信息化內容,全面革新人才培養理念,才能夠為教學改革的優化組織奠定良好基礎,推動教學改革在整體上不斷深化。
2.教學內容的改革
在當前工程造價控制課程教學體系中,教學內容通常是依據工程項目實施的具體階段分為決策、設計、招投標、施工和竣工驗收等模塊,再根據實際情況對模塊進行細分。這種劃分模式雖然能夠適應造價員崗位工作職責要求,明確造價控制的要點。但是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學生缺乏全過程控制意識,對造價控制的關鍵點認識也不夠清晰,依然與當前建筑行業造價管理工作開展存在脫節問題。信息化背景下,教師必須強化對當前工程造價行業運行模式的研究,強化與企業之間的對接,充分發揮行業運行引導作用,對教學內容進行對應的調整,合理優化不同教學內容的占比,重點做好對學生專業技能影響較大且企業需求較為明顯的教學內容的組織,從而培養出更加符合企業運行管理需要的人才。
3.教學團隊的改革
教學團隊建設滯后、教學力量薄弱是高職院校工程造價控制課程教學面臨的現實問題,多數教師都是在畢業后直接到高職院校任教的,他們缺乏企業管理實踐基礎,這明顯不符合高職人才培養的現實要求,無法真正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信息化技術的應用為教學團隊改革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撐,利用遠程教學平臺能夠將企業中具有高水平理論基礎和豐富實踐經驗的教師引入教師隊伍,通過合作教學模式,讓學生利用遠程視頻更為直接地觀察工程現場對工程造價控制的影響,有效提升教學效果。同時,以MOOC為代表的網絡課程教學平臺也為教學團隊多元化改革提供了基本支撐,將網絡教學與課堂教學有機結合,能夠有效彌補現有教學團隊在某些方面的不足,為教學團隊的培養發揮積極的促進作用。
4.教學方法的改革
教學方法改革是工程造價控制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的核心內容,也是信息化技術應用最為深入的部分。在當前各種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應用中,信息化技術都起到不同的支撐和促進作用。以翻轉式教學模式為例,學生在課前預習環節多是以微課視頻或網絡教學視頻為主,將信息化學習與課堂教學有機結合,實現信息化教學與傳統教學模式的對接。在部分教學內容中,學生直接利用算價軟件和計價軟件進行建模、算量和組價是信息化技術的直接應用。基于MOOC平臺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能夠實現教學互補,突破課堂學習在時間和空間層面的限制,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更加便利的條件。同時,在項目教學法和案例教學法實施過程中,還能夠引導學生自主查找學習資料,嘗試利用不同的方法解決項目和案例中的問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5.教學評價模式的改革
信息化平臺在工程造價控制課程教學評價模式改革中的作用更為顯著,通過課堂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的結合,分析出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從而有針對性地對教學環節進行調整和優化。以藍墨云班課為例,在教學活動開展的對應環節插入檢測內容,學生能夠通過客觀題作業形式直接得出檢測結果,分析自身學習情況和知識點掌握情況。教師則能夠利用平臺實時統計結果,掌握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共性問題,以此進行答疑解惑,及時解決學生學習中的重難點問題,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利用信息化平臺還能夠實現對學生評價結構的優化,通過對學生評價結果的數據化分析,從整體上把握學生學習動態,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全面引導。
信息化平臺在工程造價控制課程教學模式改革中的創新應用
1.在學情分析中的應用
在當前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的背景下,信息軟件類型更加多元,能夠在教學活動開展的各個方面起到良好的輔助作用。高職院校學生結構的復雜化,使得教師不得不分出更多精力放在學情分析上,嘗試通過教學改革來提升教學水平。利用信息化平臺能夠更多地采集數據,實現對學情的過程化分析,更加直觀、全面地了解學生思想發展態勢。針對這些方面的數據分析結果及教師的日常觀察,能夠更加精準地發現個別學生在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學習流程組織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并結合個別談話的方式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為學生提供改進建議。部分信息化平臺還具有智能分析功能,能夠提醒教師重點關注某些學生,因此在工程造價控制課程教學改革中,教師應當強化信息化平臺的創新應用,為教學模式改革起到更加積極的促進作用。
2.在學生自主學習中的應用
高職院校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當前教學活動的薄弱環節,受學生學習基礎、學習態度、課程特征及社會環境的影響,學生明顯缺乏自主學習動力。在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一方面要利用現有資源構建教學資源庫,實時對教學資源庫內容進行補充。另一方面則要適應新時期工程造價管理理念革新和技術快速發展的特征,引導學生利用網絡資源進行自主學習。以中國大學MOOC為例,當前已經收錄包括同濟大學、保定理工學院、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等諸多高校與工程造價學習相關的十多門課程。這些課程內容側重點不同,教學組織形式也不同,學生通過選擇最為契合的學習內容,能夠有效彌補課堂學習的不足,提升自主學習的針對性,從而更好地提升學習效果。
3.在校企合作平臺中的應用
校企合作平臺已經成為當前高職造價人才培養的基本載體,在人才培養模式的變革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促進作用。但是在傳統校企合作平臺體系中,學校與企業之間的對接明顯不足,甚至有部分平臺處于散亂式的運行狀態,無法起到應有的培養作用。結合校企合作運行要求,創建不同的信息化溝通模塊,學校方面將人才培養信息輸入模塊中,便于企業更好地認識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為學生提供更加對應的崗位,激發學生參與企業實踐的積極性。企業方面則能夠及時將學生實踐活動評價結果上傳至合作平臺,讓教師和學生更好地認識知識結構體系的薄弱環節,有針對性地組織教學內容,從而提升學生實踐能力,不斷提高整體教學水平。
4.在教學總結與反思中的應用
工程造價控制課程教學內容是貼合工程行業發展變化的,在當前工程行業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不斷革新的背景下,對行業人才培養也提出了創新要求。但是當前多數高職院校工程造價專業教師依然是固守教材教學內容,教學總結不夠深入、細致,教學反思更是明顯缺失。利用信息化平臺查找與課程教學相關的研究論文、報告,結合學情做好教學總結,能夠更加準確地把握教學活動中的共性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方法改革,為教學活動開展提供參考,有效提升整體教學水平。在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還能夠充分利用信息化評價數據,更為精準地分析教學內容組織、教學模式改革與學生能力培養之間的耦合關系,更為深入地反思教學模式改革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而更好地對教學內容進行優化,對教學模式進行重構,以此推動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促進教學成效的不斷提升。
信息化平臺在工程造價控制課程教學模式改革中的應用要點
1.充分利用信息化平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信息化教學平臺具有直觀、形象等特征,能夠將枯燥的工程造價控制理論以圖像、視頻、表格等多種形式展現出來。針對高職學生學習興趣不高、自主學習能力較弱等現實問題,教師要能夠將信息化教學融合于教學活動開展的各個環節,對教學模式進行整體優化,充分利用信息化平臺的優勢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在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還應當充分利用網絡教學平臺的討論模塊及微信群等,及時對學生學習中的專業問題進行指導,以便更好地完善師生溝通路徑,實現師生之間的良好交互,為教學活動的開展奠定良好基礎。
2.優化教學資源庫,滿足學生多元化學習需求
信息化的快速發展,為工程造價控制教學改革提供了多元路徑和資源基礎,但是在教學改革過程中受多方因素影響,這些資源的優勢并沒有充分發揮出來。要切實提升教學改革成效及整體教學水平,教師還應當充分把握課程教學與工程造價行業變動的關聯性,充分利用信息化資源構建完善的教學資源庫。資源庫不僅要包括教學過程制作的PPT、教學視頻和相關數據等內容,還應當包括與工程造價相關的施工現場視頻等內容,以滿足學生多元化學習需求。
3.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優化人才培養模式
將信息化技術應用于工程造價控制課程教學體系改革,必須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彰顯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在教學組織過程中可以結合項目教學法的應用,引導學生以團隊形式解決項目運行中的問題,借助信息化平臺查找最新的造價控制方法、引導學生通過深層次分析,嘗試構建造價控制體系,這不僅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還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實現學生專業技能培養與職業素養培養的有效銜接,為培養新時期創新型造價人才奠定良好基礎。
4.創新信息化應用模式,推動教學改革更加深入
當前信息化技術已經與人工智能技術、區塊鏈技術、虛擬現實技術等實現深層次結合,在條件具備的情形下,在工程造價控制課程教學模式改革過程中,還應當爭取學校層面的支持,加大與社會相關方面的合作力度,實現信息化應用模式的創新。如將虛擬現實技術應用于教學環節,利用技術優勢將施工現場更為直接地展現給學生,使學生更加直觀地認識工程造價控制的影響因素,提升學生的工程造價理論學習的感官水平,不斷創新學生的設計思維,為培養更多適應行業發展的綜合型造價人才奠定良好基礎。
結 語
信息化背景下,工程造價控制課程教學模式改革已經進入全面深化階段,在教學改革過程中,必須充分認識到信息化技術的支撐作用,將信息化應用貫穿教學模式改革的各個環節。充分發揮信息化技術應用的優勢,堅持以學生為教學改革的主體,提升學生學習興趣,以此才能夠滿足學生多元化的學習需求,為學生提供更加良好的學習環境,推動教學模式改革的深層次創新;為培養適應行業變革的新型造價人才發揮更加積極的促進作用;為工程行業精細化管理和提升奠定人才基礎。
參考文獻:
[1]趙春紅,董文濤.以“三雙式”為途徑實現教學模式改革——以“工程造價控制”課程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20(33):194-195.
[2]于微微,盧爽,朱琳琳.高職“工程造價管理與控制”課程教學改革研究——以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遼寧經濟職業技術學院 遼寧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20(3):128-130.
[3]斯慶.《工程造價控制》課程標準研究與實踐[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9,18(12):196-197.
[4]盧爽,于微微,邱悅.項目教學法在工程造價管理與控制課程中的應用[J].管理觀察,2019(12):112-113.
[5]于貴霞,朱莎莎.《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信息化教學改革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6,3(27):57-59.
[6]潘文昭.“雙高計劃”背景下高職院校的教學模式改革——基于實踐共同體理論[J].高等職業教育探索,2021,20(6):36-42.
[7]王澤.新媒體環境下高職院校建筑專業教學創新探析[J].房地產世界,2021(20):55-57.
[8]王瑤.“互聯網+教育”時代高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濟南職業學院學報,2021(5):83-86.
(姜藝雯:陜西職業技術學院建筑工程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