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做一個憨憨的老師——守望美育課堂的新視野》一書出版后,引起教育專家和一線教師的關注和贊嘆,該書是陜西省優秀教學能手工作站站長陳玉玉對自己多年專業成長道路的總結和反思,詩意清新的文字和靈動寫意的繪畫作品帶著讀者踏上一段尋美旅程。

20230213101521411-66-a8169.jpg_scale.jpg

首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授、中國中小學美術課標研制組組長尹少淳在序言中寫道:“透過書中圖文,不難看出陳老師是一位‘用心者’。她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美術教學上,用愛心和耐心對待學生,用誠心和信心感悟生活中的美,用信心和恒心探尋美育新思路。在基礎美育的道路上孜孜不倦地堅守著、耕耘著、奔跑著、探索著……”2月9日,記者走進西安市經開第一學校,探訪這位“憨憨的老師”背后的美育故事。

帶著“憨”勁站穩講臺

談起站上講臺的第一課,陳玉玉用“難熬”兩個字形容,由于“實戰”經驗較少,形成了“老師講老師的,學生玩學生”的場面。課后陳玉玉對自己的第一課認真做了反思:學生為什么對我設計的教學環節沒有興趣?是我的課堂不夠有吸引力!是我在課程設計上沒有下夠功夫,沒有做到精益求精,更沒有做到角色互換。

于是,陳玉玉告訴自己“要做一個憨憨的老師,認真備好每一節課,把每一節常態美術課都要當做公開課來準備”。保持著對教學的熱愛和執著,陳玉玉每天都做好美術學科基本功練習,對于集體備課的內容也會根據班情學情細致地進行再創造,并在堅持閱讀中用文字和畫作記錄思考。

20230213101702668-99-23609.jpg_scale.jpg

經開第一學校校長李建華對陳玉玉老師的寄語中寫道:“憨憨”是中性詞,是對老實人的昵稱,褒義指憨厚可愛。陳玉玉老師用“憨憨”定義自己從教路上的追求,別有意境在其中。要成為優秀的老師,得踏踏實實鉆研教育真諦,老老實實上好每一節課,避浮華造作,求精細真知。這不正好與“憨憨”的意境契合嗎?做一個“憨憨”的老師,多么可愛真實的追求!

功夫不負有心人,才30歲的陳玉玉用這股“憨”勁獲得了小學美術學科西安市教學能手稱號,同年又獲得陜西省教學能手稱號,2017年參加全國大型教師綜藝節目《超級教師》獲“金牌教師”稱號,2021年被評為西安市優秀大隊輔導員,2022年作為優秀教學能手工作站站長帶領更多青年美術教師成長。

將“大美育”融入師生心中

“說到美育,很多人都反映是讓孩子學畫畫和樂器,而新時代的美育已延伸為‘大美育’概念,其方向為培養學生健全人格,讓學生學會欣賞、熱愛生活等。”陳玉玉談道,以“大美育”的概念落實核心素養,能植入更多美與愛的智慧。

20230213101721651-3-7f95a.jpg_scale.jpg

陳玉玉認為,在新時期下的小學美術教學實踐中,教師必須從“大美育”的角度進行融合教學,要充分關注每一名學生的個人特長與內在特點,再深度開發、規劃,不斷完善現有美術教學目標,優化美術課堂結構等方面為提升核心素養教育提供更多支持,真正地將“大美育”融入每一名師生心中。教師在轉變傳統教學模式和格局的同時,要能夠對多維度的美術教學資源甚至跨學科資源做好整合,為“大美育”理念的生根發芽提供夯實的基礎與保證。

“在進行‘色彩的色相’相關學習過程中,我們美術老師可以與語文老師共同構思系列課程,為學生們上一節別開生面的美術和語文課程。”陳玉玉說,在這個過程中,美術老師要從“顏色”的認知和配色等角度入手,進行相關的美術基礎知識導入,當完成基礎體系構建后則是通過語文教師的課外延伸閱讀方式,對《七色花的故事》這本書進行閱讀,并結合美術老師所教授的一些色彩搭配知識,讓學生對文中的七彩光進行描繪和想象力創作。這樣的跨學科整合教學讓學生的認知體驗過程更立體有趣,對美的感悟也更豐富多樣。像這樣的“大美育”觀念下的教學,陳玉玉帶領團隊一直在不斷地探索和實踐。

20230213101737172-41-46784.jpg_scale.jpg

2017年,陳玉玉被學校任命為大隊輔導員兼德育主任。從美術教師到德育工作者的角色轉換,讓她發現,教育不是單純的多學科教育,而是學生核心素養的綜合培養。在工作中她和同事建立陽光班級考核,讓學生站在學校的正中央;以陽光校園電視臺為媒介,助力學生成長;制定陽光成長計劃,建立家庭教育指導中心……這些工作無不融合著美育,讓教育性、知識性、藝術性、趣味性有效融合,在分享和傳遞美與愛的智慧中助力師生共同成長,也讓家校合力同行。

在美育探索中實現一群人的成長

對陳玉玉來說,2022年6月13日是一個特殊的日子,這一天她被陜西省教育廳批準建立“陜西省陳玉玉優秀教學能手工作站”。作為省級工作站的團隊領航人,陳玉玉對如何發揮好工作站輻射引領作用做了詳細的規劃。

20230213101800579-85-a14cc.jpg_scale.jpg

“我們要讓工作站不僅成為一個展示成長的舞臺,更要把工作站設計成一個像游樂場一樣的有趣訓練營。”陳玉玉說,通過系列活動帶動教師拓展思維,這就要求我們不僅要有高速公路般的高架思維,更要有海陸結合的雙棲思維,在不增加團隊老師負擔的情況下,落實基礎教師創新型建設,讓工作站成為名師的搖籃。

在工作站學期工作計劃中,陳玉玉將骨干教師示范課、青年教師研討課、專家講座等重要活動詳細地計劃到某一周,直到年末最后一周還有“自修、閱讀”的規劃內容。讀書、專業技能練習、教育理論探究、教學實踐嘗試和教學作品展示這五個方面成為工作站的主要研修工作,在“陳玉玉 美術工作站”的微信公眾平臺上,“美育·朗讀者”“美育·點燈者”“美育·探索者”“美育·啟智者”四大欄目的內容及時分享著團隊活動動態和成員的學習思考。

20230213101820053-39-60a7e.jpg_scale.jpg

一次研修活動后,青年教師趙珍寫道:“一個人會走得很快,一群人會走得很遠,在團隊專業引領下我們將追求卓越的美術教育生涯,踐行新時代美育精神。”

20230213101831531-16-3799b.jpg

“工作站團隊的黏合與提升非常像做陶藝的過程,大家要在實踐探索中成長,在這過程中也許我們會面對高溫——困難、窯變——挫折、冷卻——反思等,這些都是成長的財富。我們已規劃好了前行的路,便會風雨無阻、使命必達,用自己的努力致敬時光。”陳玉玉談道。

責任編輯:胡晉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