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系統功能語言學理論注重語言的功能性,對提高語言的使用效果顯著。本文針對英語專業高年級高級英語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研究系統功能語言學理論中的宏觀語篇結構分析理論、主位述位結構信息流動模式和及物性過程理論在高級英語課程教學模式改革中的應用,以提高學生的英語語篇賞析能力、語篇自主學習能力及終身學習能力。

[關鍵詞]系統功能理論  高級英語  教學改革

基金項目:咸陽師范學院、陜西省教育學會2021年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編號:2021Z001)。

引  言

我國幾十年來經濟科技的快速發展給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提供了良好的土壤。英語專門人才培養在數量上有著幾何級的增長,與此同時,國家對英語專業人才的培養質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出臺的《英語類專業本科教學質量國家標準》(以下簡稱“國標”)指出,英語專業不能只是培養為相關專業服務的輔助型人才,而是應該培養國家需要的能熟練運用語言技能的專門實用人才,突出了英語專業的人文學科屬性。《國標》規定英語專業本科學生的具體培養目標是:學生應具備良好的英語綜合素質、扎實的英語語言基本功以及厚實的英語語言文學知識;應具備英語語言運用能力、英語文學賞析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應具備獲取和更新專業知識的學習能力以及運用本專業知識進行思辨、創新和參與學科研究的能力。這些新目標的實現是通過各種專業課程的教學來實現的,這就要求各個開設英語專業的高等院校對自己的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及教學模式進行適時的改革,從而讓學生在完成課業學習、提高英語語言基本功的同時,具備更高水平的語言運用能力及知識更新能力。被稱為適用語言學的系統功能語言學具有對語言現象作出系統描述和解釋的理論語言學特征,系統功能語言學強調的語言功能性正好可以將語言基礎知識和語言能實現的各種不同功能很好地結合起來,因此在英語專業高級英語課程教學中運用系統功能語言學理論,能很好地完成新國標中的培養規格要求。

系統功能語言學理論分析

系統功能語言學是英國語言學家Halliday在1950至1960年代開始構建的語言學理論,幾十年來在我國學界也有長足的發展。系統功能語言學認為語言是具有特定意義的可供使用者持續選擇的由子系統組成的網絡系統。人們在想表達一定的語義時,就必須選擇相應的語義符號所表達的功能,而運用語言方方面面的語境影響著語言使用者的這種選擇。系統功能語言學認為,語言是具有系統化特征的意義源泉,是可以用符號解釋的龐大而復雜的信息系統。但這一符號系統在不同的社會群體中表現出不同的特征,這一語言系統中的差異實質上反映的是語言使用者社會地位、社會角色、思維方式以及文化的差異,因而語言的功能性既可以幫助人們理解市井平民的閑言碎語,也可以幫助學者研究詩文小說。

系統功能語言學家認為,人們對語言的要求是由語言的性質決定的。人們對語言的要求就是語言所必須具備的功能,而這種功能是無限的且千變萬化的。對語言系統的選擇是一個語言實際運用的過程,這一選擇過程同時也會受到說話人對客觀世界及自己內心世界的概念化認知、說話人運用的語言系統本身的特點和功能以及話語即時的語境場景的制約及影響,因此,系統功能語言交際理論認為,人們對語言的特點和使用規律的理解應該從運用語言交流的實際過程,或者說從說話者運用語言想實現的現實功能方面來進行。系統功能語言學家將語言運用的這些特征總結為語言的純理功能:概念、人際和語篇三大功能。語言的概念功能是指人們運用語言表現存在于自己腦海中的客觀世界以及自己對客觀世界的主觀理解的過程,這是關乎于交際內容的經驗功能和邏輯功能。語言的經驗功能主要通過及物性和語態來體現;而語言的邏輯功能可以通過相互依存和邏輯語義關系來體現。語言的人際功能是人們運用語言完成具有特定意義的活動,是與他人交流和與周圍世界產生聯系及信息交換的動作,同時也可以反映出交際雙方的社會地位和親疏關系。語篇功能將實際使用的語言符號和語言使用的環境連接了起來,使得講話者只能選擇使用和所處情景一致相稱的語篇。語篇功能可以通過主位述位結構、信息流模式及銜接手法來實現。由此可見,任何語言的這三大純理功能就是指說話者在運用一系列連貫的話語(語篇)和聽話者通過信息交流(人際)這一實際活動反映周圍的客觀世界和自己的內心世界(概念)。

高級英語課程教學現狀及面臨的問題

英語專業的高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較厚實的英語語言基礎知識和基本的聽說讀寫能力,因此在完成基礎階段的英語課程學習后開設了高級英語這一高年級專業核心課。本課程在培養目標上要全方位提高英語專業學生的英語語言綜合知識水平和對英語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學生要在基礎階段英語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聽、說、讀、寫、譯等方面的更高一級的能力,同時要通過不同題材語篇的學習掌握基本英語修辭方面的知識和具備對不同文體的賞析能力,提升英語文學語篇的綜合批評鑒賞能力和思辨能力,培養自主學習及持續學習的能力。但本課程所選文章大多是在英語國家享有廣泛影響的名篇佳作,因此對老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都提出了新的挑戰和更高級的要求,目前本課程在教學中還存在以下問題。

1.學生對本課程和基礎階段英語課程的區別度認識不夠

高級英語是英語專業高年級的專業核心課程,是在學生完成低年級英語課程學習的基礎上開設的。兩門課程有很多共同培養目標,都是基于通過不同英語文章的學習提高學生的英語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給英語專業學生學習各種專業理論課程提供語言基礎和技能基礎。但高級英語課程在很多方面又有著不同于基礎英語課程的特點。首先在文章難度上,高級英語課文基本上選自未刪減的原版文章,因而在詞匯、篇章結構、篇章寫作手法以及文章反映的深度主題方面都比基礎英語課程更難。但很多學生基于基礎階段英語學習習慣的影響,在學習高級英語課程時依然只是關注詞匯意義的學習,忽略了宏觀篇章的文體特點、文章所反映的背景現實問題、文章的語義推進模式等更高級別的學習目標。

2.學生對本課程學習方法的掌握不夠

高級英語課程新的學習目標的實現,必然需要新的學習策略和方法,但很多英語專業學生依然沿用只注重微觀詞匯語法等最基礎的英語語言知識的學習方法,花費大量的時間查字典學單詞,分析句子語法結構,學到的知識依然是零散的碎片化的。在高級英語語篇學習中忽視了更高層次的宏觀語篇語義層次結構分析,無法賞析語篇語義銜接手法對主題解析的作用,不會探究文中主位述位信息流動模式所反映出的作者的寫作風格及思維模式,無法共情性理解文章主人公參與自己的生存環境并與之產生關系的方式方法,這些在課程學習方法層面的欠缺使多數學生覺得課程非常難,無法體驗到高級英語語篇的文學、美學及社會學價值。

系統功能語言學理論應用于高級英語課程的教學模式

系統功能語言學認為,語言的意義和語言的功能對使用者來說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語言的意義依賴于語言使用的特定語境。而語篇分析就是這種特定語境的分析之一,系統功能語言學家認為語篇是一種有著連貫意義的話語,可以從不同層面對語篇進行分析研究。在高級英語課程學習中通過對語言結構的研究可以探究語言是如何實現其概念功能、人際功能和語篇功能的。具體來說,在教學中可以根據所學篇章的文體類別通過宏觀語篇結構分析、主位述位結構信息流語義銜接手法分析以及及物性過程分析來展開探究。

1.宏觀語篇結構分析

高級英語課程選用的課文基本來自英美國家著名經典原著,每篇課文都有其特有的社會文化背景,相關社會時代以及文化背景的缺失會給學習者在語篇深層意義的理解上產生極大的障礙,容易造成學生陷于語篇詞匯或者句子結構的學習中而無法欣賞語篇的整體文本結構特色或主題美學價值。因此教學中運用宏觀語篇結構分析理論可以有效幫助學生提升語篇結構的把控能力和賞析特定結構反映的作者寫作特色及主題社會價值。宏觀語篇結構分析基于語篇所反映的社會團體的歷史文化時代、地方風土人情、人民生活習慣以及特有文化特色等文化語境,可以首先通過小組查閱資料和老師講解相結合引導學生進行背景知識儲備,然后運用系統功能語言學情景語境理論分析文本,找出所學語篇的所有主題、每個主題下面又有怎樣的次一級主題、每個次級主題下面所包含的分主題。這里需要運用的系統功能語言文本宏觀語篇結構分析理論,就是特定情景語境下交流雙方特定的人物話語范圍、話語基調和話語方式。話語范圍指的是交際雙方所處的環境場景以及所要談論的話題,話語基調是指特定語境中交際雙方之間的關系以及雙方此次交際的目的,話語方式指的是雙方說話的方式及用詞的特點。分析語篇的主題結構脈絡可以有效幫助學生跳出語篇字詞的桎梏,從宏觀角度掌握文章所要表達的主題、每種分主題所起的語篇作用以及對主題的深化作用等。

例如,對本課程中的經典語篇《中東集市》進行宏觀語篇結構分析,可以清楚理解本文描寫了中東地區特定年代典型的集市風格及文化,在這一特定文化語境下,文章對中東集市這一情景主題通過集市入口、服裝市場、銅器市場、其它市場以及古老油坊這些次主題層層展現,在其它市場這一次主題下又有地毯市場、香料市場、飲食市場、染料市場、木工市場等分主題。對語篇的宏觀篇章結構分析可以有效幫助學生掌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改變學生在語篇學習中只關注彼此孤立的單詞或糾結于句子結構上的語法現象,通過語篇結構分析可以形成語篇的樹狀結構,跳出單詞及語法桎梏,以一個觀察者的角度去學習語篇,同時文化語境的介入又讓學生成為所學語境的參與者,在學習語言基礎知識的同時拓寬了文化視野、共情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

2.主位述位結構和信息流語義銜接手法分析

運用主位述位結構分析理論提升語篇微觀信息流分析,對高級英語課程語篇教學也有著獨特的作用。系統功能語言學派認為,一個句子可以劃分為主位和述位,主位是指說話者從什么出發進行信息交流,是信息交流方已經知道的或者在給定交流語境中明晰的已知信息;句子中的其余部分就成為了句子的述位,述位所陳述的是和主位相關的新的信息,是對主位進一步的信息補充和完整,同時又產生新的主位和新的信息,從而推動語義的自然流動,實現信息的有效交流。這種語篇中信息的更迭變換形成了整個語篇的信息自然流動或主位的自然推進。在高級英語課程中進行主位推進模式分析可以幫助學生盡快理清作者的思路,掌握作者或主人公以什么為起點進行信息交流,信息輪次是如何交替更迭變換的,這一變化反映出作者或主人公什么樣的心理變化或邏輯思維方式,這一邏輯思維方式對我們理解特定人群或地域文化有什么幫助等。

在教學中,同樣需要先通過理論認知讓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主位推進模式理論知識。系統功能語言學認為主位可以是單項主位,也可以是句項主位。單項主位主要是承擔信息起點的名詞詞組、副詞詞組、介詞短語或者小句,因而句項主位在本質上也是單項主位。因此在高級英語語篇學習中學生可以分小組互相合作,找出特定語篇的主位,然后將主位通過思維導圖清晰呈現出來,找出語篇的信息流動模式和信息交換方式,分析作者是如何從一個主位信息點出發過渡到另一個信息點的,對每一個主位信息點作者給出了什么樣的述位補充信息,新舊信息之間有什么樣的內在邏輯關系以及這一關系所反映出來的特定時期特定人群的生活習慣、思維模式,或者事物的發展變化規律及內在聯系。同時系統功能語言學理論認為,主位述位在段落層面也是同樣適用的,語篇中每一個段落中的第一句是此段落中信息流動的出發點,因而構成了此段落的主位,段落中的其余部分為和此主位相關的新信息或者述位信息。引導學生對段落主位述位的分析可以和篇章結構分析相輔相成,可以幫助學生更清晰地掌握語篇的體裁特點和文體特色,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寫作中的謀篇布局能力。

在運用主位結構分析語篇信息流時可以結合分析語篇微觀結構中的各種銜接手法。系統功能語言學認為,語篇銜接可以通過語法和詞匯來實現,語法方面的銜接可以通過省略、照應、連接及替代方式來實現,詞匯方面的銜接也可以通過重復關鍵詞、近義詞的使用或者詞匯搭配來實現。

此實踐可幫助學生在掌握句子內部語法結構的基礎上把握文章整體的信息流動和語義變化過程,從而實現對語篇的整體分析,學生會去思考所閱讀的內容,在思考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的觀點,以此提升獨立思考和邏輯思維能力,學習變成了一個自我知識內化和能力提高的過程,并逐步具備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能力。

3.及物性過程分析

語言反映的是人們和主客觀世界場景之間的關聯,語言的這種經驗性特征可以用系統功能語言學理論中的及物性語義系統來闡明。系統功能語言學認為及物性系統包括六大過程:物質過程、心理過程、關系過程、行為過程、言語過程和存在過程。所有這些過程反映的都是信息交流參與者和所處環境的關系。物質過程反映的是參與者做了什么,心理過程反映的是參與者對感覺到的事物產生了什么樣的認知或心理反應,關系過程反映的是事物之間的歸屬關系,行為過程是指參與者的生理活動過程,言語過程是指交流者信息交流的過程,存在過程指事物的存在。分析語篇的及物性過程可以幫助學生理解人物角色的社會地位、處事方式及性格特征等。

在高級英語課程語篇教學中,尤其是在帶有記敘文特征的語篇教學中可以運用及物性分析理論來更好地完成賞析任務。比如在《訛詐》這一課中,通過分析整篇的及物性過程可以發現,由于社會地位、性格及交際訴求的不同,公爵夫人表現出來的主要是物質過程、言語過程和心理過程,而保安隊長更多表現出的是物質過程、言語過程和行為過程。雙方主要差別在心理過程和行為過程上,通過對雙方在及物性過程中反映出的不同可以看出雙方性格的不同。公爵夫人做得少但思考得多,更多的是表面不動聲色但腦子里飛速旋轉,試圖找到壓制對方訛詐自己的辦法,而保安隊長更多是用各種粗魯的行為企圖激怒對方,從而達到敲詐對方的目的。即使通過對雙方相同的及物性過程的具體分析也可以看出雙方社會地位的懸殊以及由此帶來的思維方式及處事方式的不同,公爵夫人在言語過程中充滿了傲慢和自信,而保安隊長則說活粗魯,用詞充滿了對公爵夫人的不敬與挑釁,這反映出雙方都企圖用對方反感的言語方式打壓對方以達到自己的交際目的。由此可見,對語篇及物性過程的分析可以幫助學生跳出語言本身來理解語篇所要表達的深層內涵。

結  語

系統功能語言學理論可以很好地用來考查研究語言的共性問題和潛在規則,從而解釋語言運用背后的人際以及社會規律性現象,同時系統功能語言學也可以用來解決和語言有關的具體問題,幫助人們學習語言并在一系列情景語境中有效地使用語言,其理論同時可以幫助學生了解不同語篇的篇章美學價值及社會交際功能價值。運用系統功能語言學理論分析語篇可以培養學生從宏觀角度把握語篇的篇章結構,體會語篇中的信息流動是怎樣通過主述位結構體現的,識別銜接方式對語篇信息邏輯結構的作用以及有效分析及物性過程在人物描寫和語篇主題內涵表現方面的作用。同時在此理論指導下的語篇教學中,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可以得到充分體現,在以教師為指導者的每一次語篇分析活動中,學生可以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課前充分參與語境背景知識查找,在課堂教學中分析文本的宏觀語篇結構,掌握文章結構脈絡,分析主位述位結構形成的文本內部信息流動模式,分析各種不同語篇銜接方式的運用所產生的語義推進效果,以及體會不同及物性過程所表現出的人物刻畫特色。這一系統功能語言學理論指導下的文本分析活動可以逐步幫助學生真正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繼而形成終身學習的能力,完成《國標》中要求達到的目標:學生應具備用英語語言知識解決和語言相關的實際問題的能力、真正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以及根據時代的變化和需求更新知識的能力,真正擔負起文化傳播和跨文化交流的使命。

參考文獻:

[1]曲衛國.國家標準能讓英語學科走出困境嗎?——談談英語專業改革與英語學科建設的關系[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16,39(3):11-13.

[2]胡壯麟,朱永生,張德祿,等.系統功能語言學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74-75.

[3]王萍,李艷輝.功能語篇分析模式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吉林化工學院學報,2012,29(10):68-70.

[4]孫有中.突出思辨能力培養,將英語專業教學改革引向深入[J].中國外語,2011,8(3):49-58.

[5]朱永生.話語基調的含義與主要內容[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1997(1):25-30.

[6]易雪飛.內容依托教學模式下英語專業學生思辨能力培養探析[J].校園英語,2015(17):4-5.

[7]文秋芳.英語類專業實踐多元人才觀面臨的挑戰與對策[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4,46(1):118-120.

[8]仲偉合,潘鳴威.論《英話專業本科教學質量國家標準》的制定——創新與思考[J].現代外語,2015,38(1):113-120.

(于愛蓮:咸陽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