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程思政是“大思政”視域下將專業課程與思想政治課程銜接、落實教學與育人同向同行的主要措施,也是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精神品質、塑造學生理想信念與價值觀念的主要方法。本文對課程思政的“紅色經典”育人功能實現進行研究,主要目的是借助紅色經典內容提升課程教學育人價值,落實課程思政建設。本文簡要分析了紅色經典的有關內容,對課程思政視域下“紅色經典”育人功能的實現路徑進行了深入探究。

[關鍵詞]課程思政  紅色經典  育人功能  實現

本文為2020年度陜西省教育廳專項科研計劃項目結題論文(編號:20JK0257)。

引  言

紅色經典是紅色文化資源的重要構成部分,其承載了我國革命遺存理念,蘊藏著豐富的革命精神。在課程思政視域之下落實紅色經典的育人功能,就是指根據課程知識內容,引入合適的紅色經典內容,以紅色經典輔助配合知識教學、問題思考,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形成對紅色經典思想內涵、精神理念的見解,從而啟發學生的紅色精神,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筑牢學生的理想信念。

“紅色經典”的有關內容

紅色經典蘊藏著豐富的紅色文化內涵與革命遺存。最初,紅色經典指文革時期出現的樣板戲作品,以紅色情懷驅使人們形成共同的理想與信念。之后,隨著時代的發展與進步,紅色經典逐漸泛指在毛澤東延安文藝座談會講話精神指導下創作的、能反映出黨的領導的經典型文藝作品,不同時期的文藝作品均可以成為紅色經典,其價值取向、基本理念、美學風格與創作范式在某種程度上存在內在的一致性。

數十年間,紅色經典文藝作品創作不斷推陳出新,其中紅色經典音樂作品有《紅色娘子軍》、《杜鵑山》、《紅燈記》(鋼琴伴唱版、京劇版)、《唱支山歌給黨聽》等,紅色經典小說有《保衛延安》、《林海雪原》、《紅旗譜》、《太陽照在桑干河上》等,紅色經典影視劇有《英雄兒女》、《鐵道游擊隊》、《閃閃的紅星》、《開國大典》等。

課程思政與“紅色經典”結合育人的現實價值

課程思政的目的是強化專業課程的育人價值,兼顧大學生專業知識技能與思政素養的發展,讓大學生在學習課程知識、形成專業素養的同時掌握馬克思主義世界觀,能夠將馬克思主義方法論運用于專業課程學習和專業問題的解決中,體會科學觀念與方法的應用優勢,實現自身綜合素養的發展。在課程思政建設的過程中融入紅色經典,能夠充分發揮其育人功能,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讓學生更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同時可以實現藝術專業課程內容與高校教育的全面結合,推動高校課程思政建設進程,落實教育改革方針。關于課程思政中融入紅色經典的育人價值,還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體現出來。

一方面,在課程思政中運用紅色經典有助于傳承紅色精神。在黨多年的發展歷程中,產生了很多感人的紅色經典作品,這些經典的形式或是話劇,或是電影,或是歌曲,無一例外均承載著黨的偉大精神,蘊藏著豐富的紅色精神內涵。紅色基因必須代代傳遞,在高校課程思政中使用紅色經典,可以更直接、清晰、具體地將其中的精神品質、優秀內涵傳遞出來,傳承于學生,既可以豐富學生的藝術涵養,也可以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更可以幫助學生在追求藝術的道路上樹立正確的政治立場,保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將紅色經典作品與高校專業課程教學相結合,作為課程思政的重要素材,可以引領學生人文精神的發展,讓學生更加尊重生命,強化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另一方面,傳承紅色經典,發揮其育人價值,有助于銜接專業課程內容與思想政治課程內容,貫徹落實課程思政建設。紅色經典作品屬于高校思政課固有內容之一,而課程思政建設不僅要發掘專業課程內的思政元素,更需要讓專業課程與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學相聯動,將思政課中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毛澤東思想等納入專業課程的學習中,兼顧學生專業知識技能與專業素養的發展。若在開展課程思政的過程中引入紅色經典,則可以從政治層面講述專業課程知識,從歷史角度闡述理論知識,讓學生在學習專業課程的同時感受歷史的厚度,促使課程思政更有溫度和生命力,提升學生的領悟能力,獲取更好的課程思政育人效果。

課程思政視域下“紅色經典”育人功能的實現路徑

1.深入開展理論教學,引領學生認知紅色經典

要想充分發揮紅色經典的育人價值,就要具備充足的紅色經典資料以及豐富的課程思政素材,形成清晰的課程思政育人思路,優化設計紅色經典的融入流程,促使其更自然地滲透于藝術專業的理論課程教學中,讓學生初步形成對紅色經典的認知與了解,為今后更多、更深入地傳承紅色經典、傳遞紅色精神奠定良好基礎。在實際過程中,應當加強對理論課程的教學材料編寫,加強對教師的培訓。應當根據藝術專業的不同課程編寫不同的紅色經典融合教學材料,比如針對聲樂藝術課程,應當廣泛搜集國內的紅色經典聲樂作品,根據原本的聲樂藝術課程內容與教學大綱,有選擇地確定作品,將作品與課程知識體系融合起來,將紅色經典作為理論講解的案例或借鑒。再比如,針對編劇類專業的課程,應當搜集國內經典的影視作品劇本、編劇思路與草稿,按照課程的知識編排合理融入知識體系中,促使紅色經典成為課程教學的環節之一。

2.融合紅色經典與課程思政,培育學生的理想信念

課程思政視域下,教師應當根據專業課程內容發掘其中的思想政治元素,促使課程教學與思想政治教學相協同,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踐行優秀思想理念的空間,讓學生在學習課程知識的過程中受到先進思想意識、精神內涵的影響,形成堅定的理想信念。無論是課程思政,還是紅色經典,其主體均是學生,對學生觀念的形成與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因此,在課程思政中融入紅色經典,應當始終堅持學生主體地位,設計依托學生主體的課程思政活動,并且拆解紅色經典元素,將其作為活動構成之一。通過這樣的設計,讓學生在課程思政教學活動中接觸到紅色經典內容,一方面學習課程知識,一方面受到紅色經典作品的影響,實現素養與觀念的發展。

以聲樂藝術教學為例,教師開展課程思政建設,設計本節課的思政育人目標為“讓學生領會聲樂藝術的社會責任,形成藝術價值觀念與愛國情懷”。教師根據課程內容引入《唱支山歌給黨聽》,以鋼琴伴奏帶領學生演唱,讓學生在學習演唱技巧的同時,感受歌曲中的愛國情感,體會黨和人民一家親的理念,認識到中國共產黨對于人民群眾的重要性,進一步形成對黨和國家的認同感與自豪感,積極主動向黨學習,培養學生的理想信念。

3.依托學科建設紅色經典資源庫,多方育人強化功能

在課程思政建設中發揮紅色經典的育人功能,就要根據課程教學內容、課程思政建設方向引入合適的紅色經典內容,這需要龐大、充足、多樣的紅色經典作品與文化資源予以支撐。因此,建議教師根據藝術類學生的專業課程設置情況,深入發掘課程內容中的紅色文化傾向,按照明確方向搜集紅色經典資源,構建紅色經典資源庫。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學科、課程的紅色資源隱藏情況,將不同的紅色經典內容與每科課程、每章節內容、每小節內容聯系起來,形成與學科課程一一對應的紅色經典資源庫,支持學科課程和思想政治課程教師靈活運用紅色經典開展教學活動,支持輔導員及學生干部利用紅色經典資源庫內的資源組織開展多樣活動,充分發揮紅色經典的育人功能。在實踐過程中,也可以聯動多學科、多課程,打造多方聯動的紅色經典資源庫平臺,讓聲樂藝術、舞蹈課程、影視表演、思想政治等不同課程的教師共享紅色經典資源,或者可以組織開展多課程融合的紅色經典主題教學活動,多方聯動共同落實紅色育人功能,提升課程思政建設水平。

4.多樣化教學方式發揮功能,助力思政落實目標

在課程思政視域下發揮紅色經典的育人功能,建議教師靈活運用多種不同教學方式,豐富課堂教學過程,引導學生在課堂的問題思考、任務探索、小組合作的過程中逐漸深化認知,形成對課程內容的深刻理解,同時感受教師引用的紅色經典作品的精神內涵,落實思政育人功能。

以影視表演課程教學為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開展課程思政建設,引入影片《鐵道游擊隊》,拆解作品中的各個片段,讓學生以片段為單位進行模仿練習。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利用情境構建法、小組合作法、問題驅動法為學生構建深入體驗的情境空間。教師播放影視片段,引起學生的聯想,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每個人物角色的定位是什么?這句臺詞為什么這樣說?達到了什么效果?除了臺詞的語言起了作用,還有哪些元素起了作用?為學生構建自主探索、獨立思考的空間。在學生思考的過程中,能夠自然地將自己帶到影片中的紅色革命時期,感受特殊時期人們的情感與思想,感受革命先輩的理想和信念。通過這樣的教學活動,學生既可以掌握表演技巧與方法,理解不同情感的表達方法;也可以深入體會特殊時期的革命精神與革命情誼,進一步加強對學生理想信念的培養,提升學生的思想意識與愛國情感,充分發揮紅色經典育人功能。

5.多層次發掘紅色經典價值,持續發揮育人功能

教師要想在課程思政建設的過程中充分發揮紅色經典的育人功能,就應當深入、多角度、多層次地發掘紅色經典的育人元素。

以聲樂藝術教學為例,教師以《紅燈記》為素材開展教學活動,進行課程思政建設。教師播放歌曲,讓學生感受其中的旋律與情感思想,引起學生的精神共鳴,促使學生從內心產生對音樂中紅色精神理念的認同。之后,教師可以拓展紅色經典價值的發掘層次,從創作背景、創新次數、不同時期的文化內涵、創作意圖等方面進行解讀,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這部樂曲的理解,強化學生對樂曲文化內涵的感受,發揮其育人功能。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加強對紅色經典中浩瀚正氣、優秀精神的宣揚,以優美的曲調、旺盛的生命力感染學生,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在紅色經典的樂曲作品賞析課中,教師可以靈活整合一系列的作品背景與資料,為學生構建真實、生動的紅色經典創作情境,讓學生展開聯想,置身于真實情境之中,感受作品創作者的情感,體會作品中主人公的境遇,從而產生切身感受,加強學生對樂曲作品理解的同時,強化對學生的紅色教育效果,涵養學生的家國情懷。

結  語

綜上所述,紅色經典作品是紅色文化資源的重要組成之一,對于藝術類學生而言具有較強的教育價值,可以啟發學生的紅色意識,培養學生的紅色精神,讓學生在學習課程知識、發展藝術素養的同時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質與價值觀念。在今后的課程思政建設中,教師要深入發掘課程內容,銜接課程知識點和紅色經典,發揮二者的育人價值,培養學生逐漸形成堅定的理想信念,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劉雪松.紅色經典作品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價值與途徑[J].時代報告,2022(2):125-127.

[2]姜雁.課程思政視域下“紅色經典”育人功能實現路徑探究——以信陽地區高校為例[J].信陽農林學院學報,2021,31(3):140-142,146.

[3]賈斯棋.論紅色經典音樂在音樂課程思政中的融入[J].公關世界,2020(24):151-152.

[4]潘秀紅.高校思政課傳承紅色經典的價值和路徑[J].公關世界,2020(2):142-144.

(王晶晶:西安美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