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具備良好的思想道德修養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表現,也是課程思政的核心內容。這既有賴于良好的家庭教育,同時也需要高校各門課程立足于課程特色和學生的特征,實施針對性的思想道德熏染與引導活動。體育作為一項技巧鮮明、趣味性強的課程,在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德育觀”教學方面發揮著個性化的價值。基于此,文章結合課程思政“德育觀”教學政策以及個人體育課教學經驗,在簡要論述課程思政“德育觀”內涵的基礎上,系統分析了體育課德育價值與德育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針對性的解決措施,以指導高職體育課“德育觀”教學更好地發揮其在學生道德修養培養中的應有作用和價值。

[關鍵詞]課程思政  德育觀  高職體育課  教學策略

教育部前部長袁貴仁在《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提到:“要堅持以人為本,遵循學校德育規律和青少年成長成才規律,適應社會發展要求,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把德育融合到學校教育教學各個環節。”這既強調了大學生德育工作的“三貼近”原則,同時也彰顯了各類課程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意義。《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強調:“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立德樹人成效是檢驗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必須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三者融為一體、不可割裂。”這充分強調了高校必須秉持“立德樹人”目標開展課程思政工作,通過課程教學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體育作為一項廣受學生歡迎的必修課程,在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德育觀”教學過程中表現出個性化的價值,值得我們展開深入研究和分析。

高職體育課中開展課程思政“德育觀”教學的價值

1.寓教于樂,增強德育效果

當前,高職院校主要是通過思想政治課對學生實施課程思政“德育觀”教學活動。該課程的不足是未將思想道德方面的教學內容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考核范圍,長期以來多采用說教式、灌輸式的傳統教學方式,致使部分學生認為這是一門副課,甚至覺得很多內容陳規老套、無關緊要,缺乏對課程學習的重視。這就造成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德育觀”教學很難達到提升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和規范學生思想道德行為的教學目標。高職院校的體育課主要是傳授運動技術、技巧和規則等方面的內容,具有濃厚的趣味性,能夠充分激發學生參與課程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體育教師如果將個人私德、社會公德、國家大德等方面的課程思政“德育觀”內容融入體育教學活動之中,可以在歡快、愉悅的運動氛圍中強化學生對于德育的感受,使其深刻認識到德育的實用性與價值性,認可德育的內涵與價值,主動規范個人思想與行為。

2.“以體育人”,豐富德育內容

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德育觀”教學涉及個人私德、社會公德、國家大德三大塊內容,每一塊又可以細化為諸多不同的思想道德素質標準,表現出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特征。當前,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課因時間有限、教學條件不足等原因,往往會挑選一些普泛性、大眾化的德育內容進行教學,且僅僅是從宏觀上進行講解,無法結合學生日常生活和學習的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教學。高職院校體育課中的諸多內容都與思想道德教育相關,如培養學生的規則紀律意識,鍛煉學生吃苦耐勞的意志品質,增進學生團結協作的意識,培養學生樂觀自信的心理,促使學生堅定文化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等等。體育教師可以結合特定體育項目個性化的技術、戰術、規則等,衍生出更多的,與個人私德、社會公德、國家大德相關的德育內容,將其潛移默化地滲入課程思政“德育觀”教學中,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學生應具備良好的私德,能夠順暢處理個人與家庭、同學、朋友之間關系,也應具有良好的社會公德,遵守公共秩序,講文明、懂禮貌、守信用,還要具備良好的國家大德,能夠愛黨、愛國、愛民族。

3.立足實際,創新德育方式

高職院校學生正處于性格逐步成熟、觀念逐步定型的階段,對于所接觸的知識、理念具有獨立思考意識,尤其是對思想道德教育中所涉及的一些約束性、規范性內容,更是有強烈的“選擇性理解”心理,因此,在高職院校德育教學工作中,“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就顯得尤為重要。體育課主要是以運動訓練為主,在此過程中可結合運動教學的特征和學生學習的特點,因時、因地地融入德育知識,使其在無形中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熏陶、感染與引導。例如,體育教師在講解籃球技能過程中,可以適時引入中國男籃與女籃的故事,介紹我國對于籃球運動訓練與競賽工作的重視,講解優秀運動員令人敬佩的運動精神,并將此引申到個人做人、做事方面,教導學生要具備強烈的感恩意識,感謝父母的付出、學校的教育、國家的支持,并要持之以恒地學習,不虛度自己的青春。這無疑是對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德育觀”教學方式的一種創新,實現了運動訓練與德育教學的完美結合,能夠切實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

高職體育課開展課程思政“德育觀”教學面臨的問題

1.缺乏對課程思政“德育觀”教學的重視

當前,大部分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師已認識到課程思政的重要性,且十分清楚體育教學在創新德育方式、豐富德育內容、提高德育效果方面的價值。但他們又在主觀上認為課程思政“德育觀”教學是思想政治課程的任務,體育課主要是為了豐富學生的體育知識、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能和身體素質。所以,部分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過程中不會主動研究課程思政“德育觀”教學的政策,不會結合體育課教學內容設置“德育觀”教學目標。這就導致高職院校體育課中的課程思政“德育觀”教學大都是基于運動規則介紹、鼓勵學生堅持參與運動訓練、提升學生團隊合作意識等,無意識地對學生實施課程思政教育,大大弱化了教學效果。

2.缺乏對課程思政“德育觀”教學的深刻認識

在高職院校中,也有一部分體育教師會主動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實施思想道德教育。然而,這些體育教師一方面缺乏對大學生個人私德、社會公德、國家大德三個方面德育內涵的深刻認識,狹隘地將課程思政“德育觀”教學等同于培養學生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文明禮貌、尊老愛幼等基本的社會道德,而無法系統、全面地對學生實施思想道德教育活動。另一方面,這些體育教師停留在就事論事的淺層次課程思政“德育觀”教學活動上,即根據體育運動技術、戰術、規則等方面的特征,簡單地介紹與之相關的思想道德內容,內容比較初級、淺顯,方法也直白、老套,無法衍生出更多、更豐富、更貼合學生生活的德育內容和方法,極大地弱化了教學效果。

高職體育課開展課程思政“德育觀”教學的策略

1.主次分明,提高德育認識

當前,高職院校體育教師一定要清楚地認識到體育課是以運動技術、戰術、規則教學為主體的,在教學過程中融入課程思政“德育觀”教學知識,可實現運動訓練和德育協同發展的雙重目標。在分清主次的基礎上,體育教師一方面需要提高豐富德育內容、創新德育方法和提升德育效果等方面的認識,加強對課程思政“德育觀”教學政策的研究,積極、主動地通過體育教學來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另一方面則需要準確把握課程思政“德育觀”教學所涉及個人私德、社會公德、國家大德三個方面的內涵,具備“大德育觀”的理念,這是教師順利開展課程思政“德育觀”教學的基本前提。

2.計劃清晰,做好德育安排

高職院校體育教師可結合學生特征,在教學計劃、教學方案中將課程思政“德育觀”教學目標設定為:提高學生的個人私德,培養學生具備高水平的社會公德,教育學生秉持積極向上、愛國強國的國家大德。隨后,體育教師以個人私德、社會公德、國家大德三個方面的內容為主體,結合各節次、各部分體育教學內容,融入與之相契合的德育元素,并安排針對性的教學方法。例如,以競技運動說明某一思想道德素質的重要意義,或者是以優秀運動員的案例聯系特定思想道德素質的價值,抑或是根據個人職業經歷和學生學習與生活現狀來說明提升思想道德素質的重要性等。除此之外,體育教師也應將思想道德培養納入體育課成績評估系統,以進一步激發學生主動提升個人道德修養,規范自己的言行。

3.注重延伸,拓展德育內容

高職院校體育教師在深化對課程思政“德育觀”教學的認識,具備“大德育觀”的基礎上,要立足于體育課技術、戰術、規則等基礎性、簡單化的教學內容,將其延伸至更高層次的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提高體育課德育內容的深刻性與豐富性。如在運動戰術教學過程中,首先組織學生進行團隊協作的活動,告訴學生要有團結友善、互幫互助的意識,隨后延伸至學生的日常學習與生活過程中,引導學生要處理好與教師、同學、朋友之間的關系,注重在相互幫助、相互學習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這樣能夠拓展高職院校體育課課程思政“德育觀”教學的廣度,進一步挖掘其深度,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4.貼合實際,增強德育針對性

高職院校學生具有較強的獨立思考能力,說教式、灌輸式的德育方式不夠靈活,很難產生理想的教學效果。高職院校體育課的課程思政“德育觀”教學活動一定要貼合學生實際性格、心理、情感、認知方式、學習與生活現狀,使學生能在體育課中真切地感受到其所接受的德育內容符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對于個人的生活、學習和成長具有重要價值。這樣才能真正提升學生對于德育內容的認知、理解和接受能力,主動將德育收獲升華為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直接或者是間接地規范自己的思想和行為,這是提高“德育觀”教學效果的關鍵所在。

5.以身示范,強化德育感染力

當前,高職院校鼓勵教師要“德高為師,身正為范,以身立教,為人師表”。教師個人的語言風格與行為方式也對學生思想道德觀念的形成發揮著潛移默化的熏陶與感染作用。基于此,高職院校體育教師無論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還是在課下,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時,甚至是在日常生活過程中,都必須嚴格要求自己的語言與行為方式。體育教師一方面要有目的、有計劃地應用自己的體態、言行和認真的工作作風去影響學生,另一方面也要在日常的語言表達與行為活動中,傳達出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呈現出符合社會要求的思想道德、禮儀規范,表現出有利于學生成長與發展的性格、性情等,在潤物細無聲中感染學生,進而實現課程思政“德育觀”教學的目標。

總體來說,高職院校體育課作為一個廣受學生歡迎的課程,可以在寓教于樂的教學過程中豐富德育內容、創新德育方式,以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提高德育效果,在課程思政“德育觀”教學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體育教師一方面需要主次分明,提高對課程思政“德育觀”教學重要價值和核心內涵的認識,制訂好教學計劃,做好體育教學過程中的德育安排;另一方面則要立足于體育教學的基本要求,延伸出更加豐富、更高層次的德育內容,并且要以身示范,強化個人行為對于學生思想道德修養的感染作用,高質量、高效率地進行課程思政“德育觀”教學。

參考文獻:

[1]張細謙,姚蕾.體育課程與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5.

[2]班華.現代德育論[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20,4.

[3]肖麗.體育精神與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協同分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20):16-17.

(薛峰:咸陽職業技術學院)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