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在重視身體健康的同時,要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敝袊幵诮逃母飼r期,改革必然沖擊家庭、學校和社會的方方面面,孩子稚嫩的心靈承載著一個家庭的希望,同時也承受著幾代人給予的壓力。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出現問題后“悔之晚矣”,而是要在幼兒階段就要重視。

一、 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現狀

目前,只有幼兒園教師和部分家長在發現幼兒存在人際交往困難時進行簡單教育引導,幼兒教師對幼兒心理學沒有系統的、專業的、全面的學習,對于幼兒的心理健康狀況并不能完全觀察與辨析。而幼兒在日常生活中也會出現知而不行、先行后知等情況,對幼兒教師的專業性提出了更高的考驗。

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與教學改革,不是要另起爐灶、獨樹一幟,而是要融入到幼兒園的一日生活、環境創設、戶外游戲、區角活動以及繪本教學、主題活動等各類活動中。這就需要逐步形成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既有整體的幼兒園課程體系的頂層設計,又有具體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活動安排,并能指向幼兒不同階段的生活與學習,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

二、幼兒園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 大班教學計劃中每周開展一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在幼兒園大班的課程計劃中加入適合5-6歲幼兒的心理健康教學活動,幫助幼兒認識“開心、難過、害怕、緊張、憤怒、煩惱、嫉妒”等情緒,幫助幼兒獲得如何維系友誼與哪些友誼不用維系的辨別,幫助幼兒理解生命的消逝與珍愛生命,幫助幼兒形成面對新環境的適應能力。

引導幼兒識別情緒。學齡前兒童對于開心、快樂、生氣這些基本情緒比較容易理解,也能正確表達,但對于憤怒、悲傷、嫉妒等高級情緒不容易理解與識別。幼兒不能理解自己因為看到別人有新玩具而自己沒有、看到自己親近的人喜歡別人、看到別人比自己表現好、看到自己的好朋友與別人玩得開心時產生的嫉妒情緒。我們要讓幼兒理解此時的情緒是嫉妒,每一個人都會有嫉妒情緒,我們要做的是引導幼兒用適當的方法緩解嫉妒情緒。

幫助幼兒宣泄消極情緒。消極情緒如果長期積累,容易使幼兒產生消極心理,在一段時間內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興趣。如果可以及時發現幼兒的消極情緒并幫助幼兒宣泄消極情緒,就能減少幼兒的心理問題。

因此,大班可以開展情緒識別主題活動,如“我不想生氣”“我不會害怕”“悲傷快走開”“阿力的煩惱”“發火”“我不要嫉妒”等,幫助幼兒了解常見的情緒,促使幼兒進行自我情緒識別,表達情緒,逐步控制情緒,做情緒的主人,幫助幼兒構建健康的情緒。

大班還可以開展生命教育主題活動,如繪本《當鴨子遇到死神》《活了一百萬次的貓》《獾的禮物》等教學活動,讓幼兒了解生命的神奇,感受生命帶來的喜悅與美好。面對“死亡”這個話題時,教師要教會幼兒正確面對生活中的死亡現象,知道失去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同時也知道生命是寶貴的,初步建立珍愛生命、健康生活的認知。

2. 心理健康教育與區域活動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要從區域環境創設入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要為幼兒創設一個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每個人都會有悲傷、困惑、失敗、挫折、生氣等消極情緒出現,但如何讓消極情緒不會持續太久?區域環境創設時創辦的情緒角就是幼兒宣泄情緒的園地,如“悄悄話悄悄說”“我的玩偶朋友”“沙袋砰砰砰”等都有利于幼兒心理疏導與情緒宣泄。幼兒可以通過適合的方法調整情緒,適當傾訴、宣泄自己的情緒,有助于情緒調整。

3. 心理健康教育與游戲的融合

兒童是主動的學習者,應讓兒童自發地、主動地學習,最好使兒童自己找到和發現自己的答案,而游戲就剛好是幼兒找到和發現自己、釋放天性的媒介,在游戲中幼兒的內心是快樂的,精神是愉悅的。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活動是以游戲貫穿始終的。心理健康教育靈活地與角色游戲、體育游戲、表演游戲等結合,更能引發幼兒的興趣,提升學習效果。例如,幼兒與小伙伴發生爭執后產生了一系列負面情緒,教師可以從幼兒的表情、肢體語言了解其心理傾向,通過游戲活動“我們和好吧”引導幼兒學習化解矛盾與維系友誼的各種方法,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展。又如,民間體育游戲活動中竹竿舞、編花籃、跳皮筋、貼人等是需要團結協作的,通過體育游戲的開展,可以幫助幼兒學會交往與合作,懂得理解與寬容,形成陽光、開朗的性格,有意識地培養挫折承受力。

4. 心理健康教育與一日活動的融合

每天的日?;顒邮怯變喝穗H交往活動較頻繁的時刻,也是幼兒心理品質自然顯露的時刻,我們可以利用一日活動中的各個環節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例如,在班級門口張貼健康寶寶入園卡時,卡片的顏色代表不同的心情,每位幼兒有兩種顏色的入園卡,一種顏色代表開心、一種顏色代表不開心,班班顏色不一樣。幼兒會選擇代表自己心情的卡片,教師根據卡片顏色的不同來關注今天班級幼兒的情緒,幼兒也可以根據卡片顏色的不同來關心自己好朋友或伙伴的心情。再如,在離園前的“碎片”時間,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進行談話活動,鼓勵幼兒大膽表達,既給幼兒提供了大膽表達的機會,又讓幼兒心理糾結的問題得到表達,教師的肯定與鼓勵使幼兒充滿自信,悅納自我。

5. 心理健康教育與五大領域的融合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豐富,涵蓋面較廣,但難以充分滿足全體幼兒心理健康成長的教育需求,也很難完全回應不同幼兒家庭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因此,我們需要對心理健康教育進行主題維度的劃分,這有利于專業實踐與工作創新。

調研工作中,我們劃分了“情緒行為”“人際交往”“溝通交流”“心理適應”和“生命教育”五個維度。挖掘五大領域教學內容中與五個維度的心理健康活動融入點,把教學活動內在的、潛在的因素挖掘出來,做到心理健康教育與五大領域教育相融。在組織活動時,可以把各領域教學目標互相滲透、互相融合。例如,社會領域的《我們都是好朋友》《同桌的阿達》《給未來的自己》《我們畢業啦》,健康領域的《蒙眼過障礙》《毛毛蟲變蝴蝶》,藝術領域的《十個印弟安小朋友》《給爸爸的禮物》,科學領域的《樂音和噪音》《奇妙的生命》,語言領域的《不是第一名也沒有關系》《大頭魚上學記》《絕對不能保守的秘密》等教學活動。

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主題活動,既要有課程規劃與教學設計,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統性與整體性,又要有互動交流與評價反饋,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現實性與銜接性。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改革與創新,需要將一個個相互關聯的主題活動串聯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但每一個主題活動都指向不同階段幼兒心理健康的現實問題,在教師、家長的共同協作下持續促進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

6. 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實踐活動

為了使幼兒將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學到的方法逐漸內化為自己的行為,可以定期開展全園幼兒交友日活動,幫助幼兒克服因膽怯、緊張、恐懼等導致的人際交往障礙等。如每周可以開展一次全園交友日活動,在一個固定的時間,每位幼兒手持自己照片和交友卡,隨意走進一間教室、功能部室或操場等地點,選擇一位小朋友交談、游戲等,被選擇的幼兒也有一張交友卡,兩人把自己的一寸照片貼在彼此的交友卡上,待交友結束音樂響起的時候幼兒返回自己的教室,將交友卡收集在自己的交友記錄冊中。一個學期后,每位幼兒都可以認識除自己班上同學以外的許多朋友,有比自己大的朋友,也有比自己小的朋友;有與自己離園時經常一起玩的伙伴,也有鄰班的小朋友。通過每周一次的交友活動,據統計,一學期每位幼兒平均可以認識25位新朋友,為幼兒提供了25次人際交往的機會。幼兒從膽怯、羞于開口逐漸變得開朗勇敢,既提升了幼兒的人際交往水平,又使每周一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得到實踐,給幼兒提供了更廣大的交友空間,為幼兒心理健康發展構建了良好的鍛煉平臺。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曾經說過:“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而不幸的人一輩子都在治愈童年?!庇變航逃腔A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期也是個體身心迅速發展的時期,在此時期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和規律對其實施良好的健康教育,能為其一生的健康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礎。在幼兒園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局限于某一個環節、某一種方法或某一種形式,幼兒不是小大人,他們具有獨立的不同于成人的生活與世界,我們要在理解的基礎上真正尊重幼兒,以兒童視角去看問題,這樣才能給予幼兒所需要的心理成長幫助。這是幼兒心理健康成長的需要,更是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

作者單位   西安石油大學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