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政策的落實,對于促進教育公平,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我校以抓“雙減”,嚴“五管”,促“五育”為核心工作思路,以“創新教學,控量作業,提質增效”為突破口,提高課堂教學的效能,精心部署,精準發力,精細推進,積極進行了有益的嘗試。

一、精準發力,聚焦課堂

課堂是減負增效的主陣地,教學效率是課堂教學的生命。“雙減”背景下,課堂教學改革的重點無疑是教材、教師和學生。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要聚焦課堂,深耕課堂,構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還要精心設計教學活動,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變講堂為學堂,讓學生忙起來,這樣才能真正提質增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下面,筆者以人教版新目標八年級英語上冊Unit 2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Section B(2a-2e)教學設計為例,結合自身多年教學經驗,談一談個人的粗淺認識和做法,供同行商討交流。

(一)備課環節重構

“雙減”,減的是學生負擔,增的是教師對教學投入的精力、備課付出的時間、自身專業能力的提升。筆者認為,教師要落實“雙減”政策,就必須把好“五關”。

1.教師要研讀教材,提高備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有的放矢,把好重難點知識關、共性與個性問題關。

2.教師要把好教材內容整合關,要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有機整合教材內容。

3.教師要把好學科育人觀,重點關注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充分發揮學科思政的育人作用。

4.教師要把好教學設計關,把教學活動設計放在精準分析學情后,要因班而異,因人而異,教學設計最忌諱的是教師胸中有教材,但目中無學生。

5.教師要把好備課關,備課時要注意不同課型(新授課、練習課、復習課)的流程設計,以此確保教學的實效性和有效性。

在實際教學中,筆者根據教材內容,將教學目標設定為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知識目標:學習并掌握單詞和短語,學會使用句型“only fifteen percent of our students exercise every day”;能力目標:通過學習,讓學生了解餅狀圖的設計,培養學生根據文意制作餅狀圖的能力。情感目標:“雙減”背景下,教師要引導學生科學合理地安排課后生活,讓學生積極參與有利于身心健康發展的興趣活動,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此外,教師還要對導學案適當留白,聚焦核心問題,圍繞學科核心素養,培育學生的人文精神和思想道德情操。

(二)課堂時間重構

課前,教師要充分發揮導學案的作用,精準分析學情,了解學生的問題所在;課中,教師要根據學情,因材施教,授課時間不超過30分鐘,交流討論時間不超過15分鐘,要給學生預留一定的分享展示時間。要相信學生,依靠學生,解放學生,讓學生在做中學,在學中思,在思中悟,充分感受求知的快樂,這樣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才會高漲。

(三)教學方式重構

筆者對學校的“綠韻”課堂、“學導檢思”教學模式進行了探索和完善,以“自主預習、合作研討、分享交流、當堂檢測”為核心環節,著力構建“自主、合作、探究”的高效課堂。在教學過程中,筆者非常關注學生的差異性,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分類指導,從而實現了課堂教學的輕負擔、高質量、低耗時、高效益。例如,筆者根據教材內容和學情設置了Free talk環節,課前與學生討論了關于課余活動的問題,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種設計方式順利將學生引入了文本的閱讀中,為下個環節的閱讀做了鋪墊。

Reading是本節課的重點內容,筆者采用任務型教學法,以任務促進學生進行閱讀訓練。此外,筆者緊抓重點,突出難點,讓學生通過不同的閱讀方式,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1.Pre-reading:Read the passage quickly and find the answers to the two questions.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速讀回答這兩個問題,對文章結構有一個清楚的整體認知,為接下來的精讀做好準備。

2.While-reading:(1)Read the passage carefully and complete the pie chart below.Students read the passage and try to fill in the pie chart.Then check the answers together.設計意圖:以問題為驅動,讓學生通過精讀理解第一篇文章的內容,檢驗學生對文章細節的把握程度,培養學生通過餅狀圖獲取信息的能力。

(2)Retell paragraph 2 to 4 according to the pie chart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設計意圖:讓學生讀后根據Mind-map復述文章,鞏固所學知識,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并在此基礎上了解文章的整體結構。

3.Post-reading:Let students watch a video and work in groups to talk about what they usually do after class. Then give a report.設計意圖:讓學生精準掌握本文內容,并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這樣既能夠鍛煉學生的英漢轉換能力,又能夠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精編作業,控量提質

課后作業是培養學生問題解決能力,加速知識內化,形成系統知識結構的有效手段。教師應強化作業管理,優化作業設計,分層布置,控制數量,緊扣“作業”這個關鍵,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一)作業設計重構

教師要圍繞“基礎+拓展、鞏固+提升”的總體思路,心中有數,布置作業時要做到少而精,指向性要明確,針對性要強;還要因材施教,有針對性地布置分層作業。

(二)完善反饋體系

教師要積極完善作業反饋體系,采用合適的方式評價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要對教學效果心中有數,對學習成果印象深刻。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教學中要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訓練,要做到精講精練,專講專練,日練日新。

三、精細推進,多元評價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對社會有用的人才。這就對我們的教育評價方式提出了新的標準和杠桿要求,有了評價的導航,“雙減”政策落地才有針對性、精準性、實效性。因此,教師要將評價過程與結果相結合,突出學生的綜合素養發展,不能單一地只根據終結性成績評價學生。

例如,筆者在Post-reading部分插入了與本節閱讀內容相關的小視頻,學生觀看后,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了課后服務時開展的興趣活動,他們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將參與情況制作成了餅狀圖,并進行了匯報。這樣一來,學生對文章的細節就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記憶力也能得到很大的提高,為本單元的寫作課做了充分的鋪墊。這一輸出過程能夠促使學生將語言知識進一步內化并迅速轉化為實踐應用能力,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目標的達成度。此外,教師要從過程性表現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評價,要結合學情、學科特點等因素,觀察學生所表現的合作精神、價值觀等核心素養。

例如,筆者在情緒教育(Emotion education)中提出了如下問題:Do you think the life styles of No.5 high school students are healthy or unhealthy?學生答道:We should take more exercise and we should have a healthy lifestyle.學生通過討論第五中學學生生活方式是否健康這一話題,從而樹立了鍛煉身體的意識,養成了愛鍛煉、愛生活的好習慣,學生的集體榮譽感、藝術素養、勞動能力等得到了提升,英語學科的思政育人作用得到了體現,教育有了溫度,學生有了信心,教學質量有了很大的提升。

總之,在“雙減”政策落實的背景下,教師要彰顯使命擔當,切實做到抓“雙減”,強“五育”,注重學生差異,激勵學生自信心,發現并挖掘每個學生的潛能,讓每個學生的眼里都有光,讓每個學生都能看到希望,鼓勵學生勇敢面對挫折,培養學生健康、陽光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健康地發展,積極踐行“讓生命活力精彩綻放”的辦學理念,讓學生真正地感受學習的快樂和生活的幸福。

作者單位   西安市第五十七中學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