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式案例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的運用
作者:張 燕
發布時間:2023-02-03 16:36:59 來源:陜西教育·教學
隨著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為了使學生對課本概念和內容的理解更加透徹,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更好地加強對學生的道德和法治教育,我們要推進實施情景式案例教學法。初中階段的學生對社會了解不深,對于一些不好的社會現象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如果單純地讓學生背知識點來應付考試,就會使學生感覺到所學知識呆板且沒有實際意義。只有和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起來,才能使學生學習的興趣更加濃厚,才能為學生的發展奠定基礎。
一、 情景式案例教學簡述
情景式案例教學法以學生的平時生活、社會生活尤其是學校生活中經常發生的案例為基礎,為學生創設學習場景,讓學生有如臨其境、如見其人的感受,然后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道德與法治有關知識自我反思和小組分析、交流。這樣不但使所學道德與法治知識得到很好的鞏固,而且能讓學生學會自我保護和與違法犯罪分子作斗爭。
由于新課程改革的推進,許多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對課程內容進行了深入研究,力求找出更加適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情景式案例教學法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誕生的。它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讓學生感受到道德與法治課的內容就在自己身邊,從而徹底改變以前教師呆板的“滿堂灌”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過程,融入案例角色,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當然,教師在選擇案例時要根據教材的實際內容,根據各單元的主題內容,有目的地進行篩選,要和時代緊密聯系在一起,這樣學生才能感同身受;還可以使用一些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努力打造適合學生發展的良好學習氛圍。
二、情景式案例教學的應用策略
1.結合實際,精選案例
以前,在教學過程中使用案例,教師往往沒有過多地考慮案例與教學內容之間的聯系,只是注重學生對知識的記憶,有時候為了活躍課堂氣氛才使用案例,隨意性比較強;有時候即使有些聯系,也不緊密。這就決定了學生在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的時候,不善于聯系實際生活,總感覺道德與法治就是知識點的背誦,在生活中沒有實際意義。在情景式案例教學方法的使用中,最主要的是選用和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案例進行教學,把所要講授的內容和生活中的案例完全融合,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真正在自己的生活實踐中靈活運用道德與法治知識。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七年級第七課《親情之愛》這一章內容時,教師首先要確立本章的主題是讓學生學會理解親情,化解代溝。在學習第二框“愛在家人間”這一內容時,課本上列舉的材料是張家口市經濟開發區柳樹屯村的姐弟倆許建國和許建平,姐姐許建平2012年查出患有尿毒癥,弟弟許建國要給姐姐換腎,2016年1月12日腎移植手術成功。當記者采訪弟弟的時候,他滿含深情地說:“父母去世得早,姐姐為我操辦婚事,操心工作。如果姐姐不在了,家也就沒有了?!庇械膶W生看了這個實例非常感動,他們認為:只有這種轟轟烈烈的大愛才是真正的愛。針對這種觀點,教師讓學生討論:是不是只有這種大愛才是真正的愛,平常生活中就沒有這樣的愛了嗎?教師又通過多媒體給學生展示了兩個事例。事例一:因為和媽媽吵架,一個女孩離家出走,坐車跑到另外一個城市。在拿的錢花光后,她在一個賣飯的小攤點前不斷徘徊,賣飯的老太太于心不忍,就給了她一碗飯和兩個包子。她吃了以后非常感激,就向老太太說了自己的情況。老太太說:“我給你吃一頓飯你就那么感激,你媽媽給你做了十幾年的飯,你還要和她吵架離家出走。你知道你媽媽有多么擔心嗎!”老太太又給了她五十元錢,讓她馬上回家。回到家里,她發現媽媽早就到派出所報了案,這些日子一直吃不進飯,眼睛紅紅的,人也明顯瘦了一圈。事例二:父母離異后,小明跟了父親。父親一直在外面做裝修工作,小明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父親只有過年過節的時候才回家,回來的時候總是想方設法地滿足他的要求,但是父親卻很少和他交流。他總感覺父親不愛自己。其實,父親一直都在默默關心他的生活和學習狀況。通過這兩個我們平常生活中的事例讓學生明白:并不是必須像許建國和許建平那樣做才有真情,生活中的真情都是靠細小的事情體現出來的。這種真情就是父母辛勤的付出,我們生活在衣食無憂的環境中卻身在福中不知福。學生聯想到自己平常生活中的所作所為,就很容易理解父母,感受到親情的重要。
2.創設情景,增強體驗
創設情景,并不是只給學生出示幾張照片就行了,而是要讓學生真正投入到課堂教學過程中去,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并結合教學內容,從學生感興趣的實例出發,設置情感體驗情景,讓學生心領神會,從而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八年級第三課第二個框題“遵守社會規則”這一內容時,首先要讓學生明確這一單元是要求學生對法律概念進行深入理解,然后能結合具體的實例深入挖掘其對自己未來發展的影響。初中階段,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心理素質逐漸成熟,但是對社會上不良現象的抵抗能力還不夠,所以非常容易受到影響。傳統的教學方法中,教師只是在教學過程中在多媒體或者課件上展示幾張少年違法犯罪的圖片讓學生了解,殊不知這樣只能引起學生短時間的興趣,并不能貫穿課堂教學的始終。只有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教學中,讓學生有切身的體驗,才能夠通過案例得到深刻的啟示和教育。
教師先選擇一個學生生活中經常能見到的案例:李偉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他跟著奶奶生活,平時在學校住宿,只有周六周日才能回家。他的奶奶上了年紀,只能管他的生活起居,在教育上顯得無能為力。于是,每逢周末,李偉就無人管束,加上自己學習不好,便逐漸開始厭惡學習,成績一落千丈。有一次,在回家的時候,他碰到了自己校外的幾個“鐵哥們”,就一起去了黑網吧。他在網絡游戲中盡情地發泄自己的壓抑和寂寞,逐漸迷戀上了網絡游戲并一發不可收拾。有一回,他在網吧與人發生矛盾。由于游戲中的暴力和血腥場景的影響,他一開始與對方相互謾罵,接著大打出手,并把對方打傷,最后被民警帶走……教師讓已經準備好的小組學生上臺表演,并模擬法庭審判,讓學生扮演成法官進行審理。學生非常感興趣,都投入了極大的熱情,表演得有聲有色。在處理這件事情的時候,學生能充分運用所學知識說出自己的處理辦法,有理有據,令人心悅誠服。通過繪聲繪色的表演,學生明白了:只有自立自強,才能免受社會上不法分子的影響。只有在平常生活中遵守公共秩序,遵守社會規則,才能成為遵紀守法的好公民,這也是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的目標。
3.分組討論,深入探究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通過設置情景、運用案例、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促進學生的發展。合作學習并不是為了讓課堂變得熱鬧非凡,而是教師根據學生學習的不同程度將其分成小組,讓他們共同探究、團結合作,有目的地完成教學過程中教師下發的任務,從而達到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的目的。在引導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參與討論探究,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九年級下冊第三單元《走向未來的少年》時,為了讓學生明確自己肩負社會未來發展的責任,我首先讓學生觀看“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閱兵式”視頻錄像。學生看到了中國軍人的英俊挺拔、氣宇軒昂,看到了中國現代化的武器裝備,從而深深地感受到:中國人民再也不能被任意欺侮了,中國已經變得更加強大了。同時,他們看到在閱兵式上還有很多小學、初中、高中學生,這些學生斗志昂揚,充分展現了我們國家少年兒童的精神面貌??赐赇浵?,我引導學生分小組進行討論:面向未來的社會,你有怎樣的人生理想?學生分工合作,有的作記錄,有的作匯報,有的作總結,做到人人參與,充分展現了情景案例教學方法的優勢。
總之,情景式案例教學方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的運用,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內在潛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廣大教師還要不斷探索,真正讓學生融入到課堂教學中,使他們獲得更多的實用性知識,提升學科核心素養。
作者單位 山東省淄博市沂源縣歷山中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