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對話意味著平等和交流,這與當下的教學模式以及教學要求相吻合。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組織對話教學,一方面能夠有效樹立學生的學習自信,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及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另一方面能夠活躍課堂教學氛圍,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么,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如何有效開展對話教學呢?

一、設置主題任務,確定對話方向

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目標。教師在教學中不能以傳統的方式灌輸知識,也不能單單只教授一些簡單的數學公式、定理,而是要讓學生在有效對話的基礎上探究數學知識的本質。因此,教師在應用對話教學策略時,應當輔助主題任務,以此打開對話。對話主題可以是教師預設的,也可以是教學過程中生成的,但必須基于學生的認知基礎,讓學生在自主對話中獲得知識。

例如,在“折線統計圖”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創建學習小組,要求學生自主搜集、統計這些數據,并繪制統計圖。收集數據的對象可以是班級中男女生的身高,也可以是最近一個月的氣溫變化等,以此進行師生對話及生生對話。以繪制身高折線圖為例,學生交流展示后,教師可以提出以下提問。

師:你從同學繪制的身高折線圖中發現了什么?

生1:××同學最高,××同學最矮,男生偏高一些,女生偏低一些。

生2:男生組的身高差異較大(或較小或較為平均)。

生3:最高與最矮之間的身高差距較大(或較小)。

教師根據學生所繪制的身高折線圖逐個提問,而學生逐個回答,此后就應當以個性拓展至共性,也就是以“折線圖”展開提問。

師:一般情況下,折線圖可以適用于哪些情況?

生4:可以體現數據的發展趨勢,如穩定的向上、向下走勢,或出現不穩定的波動。

生5:可以對比相對較少的數據,如男女生身高。

師:在實際繪制過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生6:描點要準確。

生7:要將所有的描點按照順序進行連接。

生8:縱軸上應當標明數量及單位。

生9:橫軸要寫清具體的項目名稱。

在上述教學案例中,教師以學情反饋為基礎,及時追問。當學生能夠準確說出縱軸的注意事項時,教師還問到了橫軸。在“學為中心”的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展開問答,以主題任務打開對話,使得對話更加深入、更加具體,充分體現了對話應有的價值。

二、注重師生互動,保持對話熱情

有效的課堂必然是精彩互動的課堂,師生互動不僅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還是生生之間的交流、對話,是一個相互作用的動態過程,是情感交流的過程,對話的過程是平等的。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學習才會有熱情,課堂才會更精彩。

1.師生情感對話,促進思維交融

在師生對話過程中,不管是對話內容,還是對話語氣,都能夠體現師生的情感和態度,這對學生的情感體驗有著顯著的影響。如果教師在對話中表現出不耐煩,會使學生產生極強的抗拒心理,不僅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會降低學生的學習效果;如果教師在對話中更多地使用鼓勵性、贊賞性的語言,不僅能夠有效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還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因此,教師要關注對話過程,特別是其中的情感因素,以促進師生之間的思維交互、交融。

例如,在教學“解決問題的策略”一課時,有些學生在課堂中主動表達了自己的不同見解,提前預設了各種有效的解題策略;有些學生善于傾聽,但不善于表達。面對這種情況,教師要及時對學生進行評價,要肯定或贊賞他們,這實際上就是情感對話的過程。如果教師在評價中使用暴力性語言,必然會嚴重挫傷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影響學生的心理期待,學生就難以保持學習熱情。在實際評價過程中,教師還要兼顧不同層次、不同水平的學生,要正視他們在認知、理解及解題方面的差異性,要采取有效的舉措使每個學生都能夠主動參與到情感對話中。

又如,在教學“倍數與因數”一課時,教師要注重學生計算興趣的培養。在教學2、3、5倍數的知識點時,不能直接將倍數和因數的規律告訴給學生,而是要讓學生說一說1~100以內的哪些數字可以被2整除,哪些數字能夠被3整除,哪些數字可以被5整除,分別挑選之后,再讓同學將相應的數字進行歸納總結,從中探索能夠被2、3、5整除的規律。這樣既能夠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又能夠培養學生計算的濃厚興趣,還能夠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此外,教師還要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對話實際上也是一種情感交流方式,不同的對話體現著不同的情感,這種情感對學生的客觀認知有著顯著的影響。

2.生生互動對話,促進合作交流

生生對話也是對話教學不可缺少的重要構成。學生是最為關鍵的主體,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為學生提供自主交流的機會,必定會使學生的思維發生碰撞,必然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任何形式的對話都是極具教學價值的。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組建學習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對話、展開交流。

在教學“百分數”時,為了加深學生的理解,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教師可以引入一些典型例題,如工廠5月份的計劃用電為2500度,實際用電為2125度,求節約了百分之幾?為了使對話有價值,也為了提高合作效能,教師要求每個小組至少給出兩種解題思路。學生在小組內展開了積極的探討,每個學生都踴躍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以組1為例:方法一,先求節約的度數,然后除以計劃度數,以此得出實際用電比計劃用電節約的百分數,并列出綜合算式(2500-2125)÷2500=15%。方法二,將計劃用電看成整體1,先求實際用電的百分數,然后算出百分數和1之間的差,這樣就能順利得出節約的百分數,并列出綜合算式1-2125÷2500=15%。

由此可見,學生在交流和探討的過程中,不僅能夠找到不同的解題思路,形成善于思考、分析、聆聽及交流等能力,還能夠樹立合作意識。

三、組織學習小結,引導對話反思

一說到對話,人們的普遍認知是兩人以上之間的交談,而現實生活也確實如此,但落實于課堂實踐中,教師不可忽視自我對話的作用,自我對話是最好的自我溝通方式。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展開自我對話,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梳理、歸納及內化,以此提升自身學習能力。當前,學生進行自我對話的方式非常多元,如學生可以以數學日記的形式梳理本單元的知識點,從中發現自身的不足等,這些對提高學生的反思能力和學習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圓柱和圓錐”一課結束后,教師可以讓學生以所學知識展開自我對話。如學習本單元知識后,我對圓柱和圓錐有了全新的認知,了解了沿著圓柱的高展開后可以得到一個長方形,這是圓柱的側面,長方形的長就是圓柱的底面周長,而寬就是圓柱的高;圓錐和圓柱不同,它只有一個底面,相同的是它的底面也是一個圓,將圓錐展開后,它的側面是一個扇形。同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圓柱的體積是圓錐的三倍,當學生梳理完相關知識點后,就會更加清楚地掌握本單元的知識,也可以從中發現自己的不足,找出自己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學習過程中的自我對話,是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舉措。一方面可以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另一方面能夠讓學生在自我對話的過程中及時發現不足,查漏補缺,從而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

總之,對話是經過驗證的有效教學手段。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學情,設置科學合理的對話主題,這樣不僅能夠提高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還能夠拉近師生、生生之間的距離,充分展現和發揮對話的價值。

作者單位   江蘇省靖江市東興鎮惠豐小學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