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我在教師這個神圣且不易的崗位上已經摸爬滾打了二十載,時光催促我從一個懵懂無知的小姑娘成長為現在這個經歷雖不豐富,卻也有了些許“厚重感”的“老”教師。回首過去,撫卷沉思,不由得感慨萬千。

2001年,懷揣著對未來無限美好的憧憬和被現實撕得粉碎的理想,我回到了家鄉,無奈地踏上了曾經發誓抗拒的三尺講臺。為了謀生,我只能每天硬著頭皮去對付那群學生,也敷衍地應付自己,原以為自己的做法很“高明”,可以和學生“互不打擾”“相安無事”,但世事難料,很快我被那群“差”學生告上了學校,且被停課,由外聘老師暫替,這使我原本“受傷”的心“雪上加霜”。之后無聊的上班除了徒增我的抱怨和牢騷外,也讓我有了足夠的時間思考,看著其他同事樂此不疲地工作,我突然感到生活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就在那一刻,我重新打開了教科書,面對全新的職業教育模式,我開始積極地探索教材教法,并且利用課余時間,學專業,精心備課,在實踐中不斷總結,提高了自身的綜合素質;同時,也開始重新面對那群孩子,給他們關懷和鼓勵,做他們的知心朋友和親人,有福同享有淚同流。就這樣,生活似乎開始沖我微笑,也就在那一刻,我深刻感受到熱愛并獻身自己所從事的教育事業,才是一個教師最基本的師德體現。

作為一名教師,我所要面對的學生是形形色色的,有乖巧的、有傲慢的、有老實的、有刁鉆的、有不諳世事的,也有世故圓滑的,每天穿梭在學生群體中,難免會感覺疲勞。有一年我遇到這樣一個學生,是個大男孩,有一定的社會經驗和閱歷,為了拿到技能等級證書,他只能耐著性子坐在教室里盯著書發呆,或者打瞌睡,當我在課堂上要去面對他的時候,內心有種莫名的厭惡,同時鉆牛角尖地認為,不管怎樣,走進學校,坐在教室,就該像個學生的樣子。就這樣,第一次在全班同學面前,我狠狠地“教育”了他一番,原以為他會就此“怕”我,情況會好轉,沒想到第二次、第三次,他仍然我行我素,甚至變本加厲、肆無忌憚,用一種傲慢的近乎挑釁的態度對待我的課堂,下意識里我不能容忍這種行為,一次又一次隱形的沖突,最終以一場撕破臉皮的課堂對峙結束。事后委屈與憤怒充斥了我的大腦,我也想用校紀校規中的某些條款讓他在我面前消失,以振自己師威,可就在稍稍冷靜之后,我突然意識到自己是一名教師,教師應該有一個寬廣博大的胸懷啊!如果連自己學生的缺點都容忍不了,那我還有什么資格教育他們呢?更何況在挑學生毛病的同時,我是否也該反省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呢?之后,我迅速調整心態,主動找其溝通,那個倔得像牛的大男生卻突然變得溫柔可愛,他出乎意料地對我道歉:“張老師,對不起。其實對于我來說,重新學習很艱難,我內心渴望得到欣賞,我只需要您真誠的微笑,讓我覺得溫暖和輕松,可您總是太嚴肅……”聽到這里,我驚詫于他這種簡單的滿足,一個不經意的微笑,竟會引發他這樣的感觸,突然我感到很慚愧。一直以來,我都信奉著“嚴師出高徒”的“真理”,上課不茍言笑,從儀表到姿態,似乎都定格為一種模式,甚至有時微笑也成為一種“獎品”。作為一名教師,發出自己的光和熱,對學生盡責,這是本分,而用高尚的人格、人生的智慧去影響和吸引學生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這件事已時過境遷,可每當在大街上碰面,他總會跑來問候一聲。也就那聲問候讓我深刻地體會到:老師就像一把精致的樂器,它奏出一種和諧的旋律,影響每一個孩子的心靈,如果要奏出這樣的旋律,必須把樂器的音調準,而這種樂器是靠老師的人格來調音的。

還有一個女孩,曾經在外打過工,為能更好地立足于社會,現在又返校讀書想掌握一技之長。由于經歷了上次的“大男孩”事件,我也吸取了經驗教訓,對這類學生的管理轉變了方式方法。雖然這個女孩平時愛請假,打扮也很另類,但對她,我不再使用激進的教育方式,而是給她安排了一個班級職務,在學習上多給一些鼓勵,之后她的各方面都讓人省心。可有一天她突然約我中午聊天,我沒多想就答應了,經過聊天才知道,在那張看似世故的臉龐下卻隱藏著令人揪心的眼淚,瘦弱的肩膀挑起的是常人難以承受的辛酸。那天她哭了,哭得稀里嘩啦,她說她很矛盾,她想像以前那樣生活,可是現在回不去了,周圍人甚至家里人的眼光讓她窒息,使她在繼續墮落和重新做人之間徘徊著。這個世界讓她感覺冷得出奇,面對她的眼淚和訴說,模糊中我感覺到那顆心是那么孱弱,可還要在茫茫無際的大海里掙扎,卻無人可以呼喊。那一刻,我突然想做她生命中一根不起眼的稻草,哪怕陪她一起漂泊,我的意念就是想讓她像其他孩子一樣快樂起來,這是我的愛在激勵著我,助推著我獻出自己的關懷和愛心。那次談心之后,我們在大家面前仍然是原來的師生關系,可私底下卻成了忘年的“閨中密友”,我用過來人的經歷安慰、開導她,同時也是她的忠實聽眾,就這樣,這種“地下活動”一直持續到她畢業。畢業不久,我收到了一個陌生號碼的短信:“老師,謝謝您,我會堅強地活下去!”看著短信,那張臉又浮現在眼前,只不過這次是微笑的,而我卻落淚了。

其實作為一名教師,每一次的感動都會讓我倍加執著這份責任,同時也會收獲一份心靈慰藉。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教書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身為教師的我們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自己不單單是為教書而教書的“教書匠”,而應努力成為一個教育家,成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通過教學活動在學生心靈上精心施工,目的在于培養出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覺悟。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以德為首,“五育”并舉,做到既教書又育人。總之,良好的師德是一種強有力的教育因素,是教書育人的一種動力。它是教師從事教育勞動時必須遵循的各種道德規范的總和。所以,每個教師都要努力把自己培養成為具有良好師德的人,用愛心托起明天的太陽!

作者單位:青海省海東地區互助土族自治縣職業技術學校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