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勞動教育重在解決學生不想勞動、不會勞動、不尊重勞動成果等現實問題。勞動教育有很強的實踐性,學校開展勞動教育需要結合自身的辦學條件和教育資源,進行校本化設計,讓學生有參與勞動的內在驅動力。結合學校周邊的特色資源,設計符合小學生行為能力和認知規律的課程內容,選擇恰當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勞動熱情,是勞動教育課程實施的關鍵所在。

西安市藍田縣藍關街道大寨小學(以下簡稱“大寨小學”)位于陜西關中“四大關”之一的“藍關”所在地。學校以“勞動和智慧”為文化內核,傳承“以勞動和智慧拓土創業”的精神品質,堅守讓教育接地氣、讓教育回歸常識的樸素理念。以勞動教育為支撐點,開發實施了學校校本特色精品課程——“新大寨”勞動課,探索“五育”融通課程育人模式,讓勞動教育從校園延伸到生活、社會,讓學生在勞動中涵養智慧、汲取營養。學校充分發揮藍田的地域優勢和學校的資源優勢,構建了體系化、多樣化、本地化、參與式、半開放式的小學勞動教育體系。

一、整合資源,整體設計

大寨小學基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設計開發了名為“‘新大寨’勞動課”的特色校本課程,并編寫了校本課程綱要。主要內容如下:

(一)彈性設計家庭勞動任務

“每日小當家”以家庭為基礎,持續開展勞動教育,培養學生的勞動習慣。1~6年級全體學生參加,每天15~30分鐘,完成“家務勞動任務清單”,培養學生的勞動習慣。“每日小當家”課程根據不同年級、不同年齡特征,為學生量身定制了《小學1~6年級家庭勞動任務表》,引導學生每天完成力所能及的家庭勞動。

家庭勞動的任務分為“基礎任務(必做)”和“自選任務(選做)”兩種類型。在課程內容設置上,低年級以“洗”為主,如洗自己的紅領巾、襪子等。中年級以“理”為主,如整理房間、餐桌、客廳等。高年級以“餐”為主,如做簡單的菜,熬簡單的粥等。

(二)統一開展勞動技能指導

“每周小技能”課程梳理了1~6年級學生每學年應該掌握的勞動小技能,要求學生每周學習一個勞動小技能,課時安排在綜合實踐活動課上,每節抽出15~20分鐘滲透勞動技能教育。課程內容涵蓋兩大模塊,即“基本生存小技能”和“美好生活小技能”。“基本生存小技能”與“每日小當家”課程中的基本生存技能相對應,對學生們生活中密切相關的勞動活動進行系統詳盡的指導,旨在科學細致地幫助學生掌握生活小技能,落實“教育滲透在每一個細節之處”的理念。“美好生活技能”是指創造性提升審美力的勞動實踐,在低段學生掌握基本生存技能的基礎上,學校進一步設置了提高學生生活技能的勞動,旨在讓學生產生自己的創意設計,加強學生動手制作能力,發展其創新能力和審美能力。

(三)創造性開展美化校園勞動

“創美校園”活動課程是學校設計的美化校園創意活動,包含兩個部分:第一,不放過每一個角落,每一處細節,學生按區域清掃校園。第二,在校園設置一塊校園美化區,讓學生呈現創意作品,每月更換一個主題,讓學生設計相關手工作品。

(四)定期開展勞動技能比賽

“勞動技能大比拼”是關于勞動技能的校級比賽,每學期按年級舉辦各年級勞動技能大賽,其中1~6年級根據本學期勞動技能清單,每個年級選擇三項技能進行比賽。

二、“五育”融通,凸顯特色

以勞動教育為主體,設計特色社團課程群,探索“五育”融通的勞動教育特色路徑。

(一)“以勞促德”特色社團——“小小勺勺客”

學校以餐廳作為載體,與德育學科相結合,開發“小小勺勺客”社團課程,培養學生的就餐禮儀、節儉品質、合作能力等。

“小小勺勺客”社團設置指導教師1名,學生30名,初期活動共分四個板塊:一是餐廳禮儀;二是藍田小吃和名廚簡介;三是花饃制作(以卡通動物形象為主);四是面食制作(以搟餃子皮、包花樣餃子、搓麻食為主)。課前教師準備好食材,活動中教師先作示范,然后分組指導學生完成。

20230203092820628-78-c031d.jpg

(二)“以勞增智”特色社團——“公王嶺科考”

公王嶺是我國乃至世界的重要地質考古研究基地。本社團以藍田猿人遺址博物館為載體,開發“公王嶺科考”社團課程,一方面讓學生初步了解身邊的地質文物古跡,培養學生考古方面的興趣愛好;另一方面,通過項目式學習,讓學生親身體驗科研勞動的過程,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公王嶺科考”社團學生在教師的指導和帶領下完成考察方案設計、工具準備、現場考察、成果匯報、模擬結題、撰寫報告等科學考察環節。

(三)“以勞強體”特色社團——“大寨農社”

“農業學大寨”讓山西省昔陽縣大寨村成為全國農業的一面旗幟。本校所在的大寨村正好和山西的大寨村同名,我們延承山西的“大寨農業精神”,設計了“大寨農社”社團課程,建立了學校勞動實踐基地“幸福農場”,讓學生親自參與農業勞動,體驗農業勞動的艱辛。一方面培養學生尊重勞動、艱苦奮斗、自強剛毅的精神品質;另一方面通過有一定強度的農業勞動,強健體魄。

“大寨農社”社團主要招募四年級和五年級學生。前期的教學主要包含農業基本知識、農業技能。后期的教學包含平整田地、播種小麥、蔬菜種植、麥田追肥、蔬菜施肥、麥田和蔬菜地除草等。

(四)“以勞育美”特色社團——“藍玉美工”

藍田玉雕藝術是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也是中國玉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藍玉美工”社團課程,一方面使學生了解中國博大精深的玉文化、了解藍田玉的歷史發展、藍田玉的特點等;另一方面通過體驗雕刻、繪畫等創意性勞動,讓學生感受勞動創造美的過程,學會欣賞美、創造美。

“藍玉美工”社團主要以四五年級學生為主。第一階段課程是讓學生了解玉的特點,玉的文化歷史發展。第二階段課程是讓學生學習構圖,進行整體造型,并帶領學生到縣職教中心參觀學習。第三階段課程是在網上購買木刻版畫材料,訓練學生雕刻的基本功,了解陽刻和陰刻等。

三、文化引領,塑造品牌

“勞動文化節”是大寨小學勞動精品特色課程四大內容板塊的一部分,旨在培育學生積極的勞動精神,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敬業奉獻的優良傳統。

2022年4月29日,大寨小學“名校+”共同體舉辦第二屆勞動文化節,全面展示了“新大寨勞動課”實施一年來的教育教學成果,為區域內推進勞動教育作出表率。

活動中,學生們展示了自己種的大蒜、菠菜,介紹了自己用手工材料制作的農具,現場制作了創意花饃。在“勞動技能大比拼”環節開展了巧手系鞋帶、巧剝大蒜、搓麻食小能手、多彩水果拼盤、創意包餃子等項目,還邀請家長參與比賽,探索家校共育的新途徑。

學校通過“勞動文化節”打造了勞動教育品牌,強化了學校、家庭、社會對勞動教育的認同和重視。

作者單位:陜西省西安市藍田縣藍關街道大寨小學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