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強縣教育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付祥武:學深悟透黨的二十大精神 促進寧強教育高質量發展
發布時間:2023-02-02 11:33:29 來源:陜西教育新聞網
黨的二十大是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是一次高舉旗幟、凝聚力力量、團結奮進的大會。習近平總書記代表十九屆中央委員會所作的報告,站位高遠,主題鮮明,思想深邃,內涵豐富,是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多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將科技、教育、人才三大戰略在黨的二十大報告第五部分進行統籌部署、集中表達,進一步強調了教育及人才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地位。
全縣教體系統要繼續堅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全面推進寧強教育優質均衡和高質量發展。全縣教體系統要重點抓好以下七方面工作:
強化黨建聚活力。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把黨的二十大精神貫徹落實到教育改革發展各方面、全過程。大力實施“固本強基工程”,促進全縣教育系統黨建工作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以“五星創建、雙強爭優”為抓手,打造黨建品牌新亮點。
優質均衡促發展。一是扎實鞏固義教優質均衡發展創建成效,確保高質量、高標準、高水平通過國家驗收。二是以“抓兩頭、促均衡、拓內涵、強隊伍、提素質”為基本思路促進全縣教育高質量發展。即抓兩頭就是抓好學前教育和高中教育,大力提升農村學前教育水平。促均衡就是促進城鄉教育統籌發展,進一步改善農村學校辦學條件,努力擴大全縣優質教育資源總量。拓內涵就是拓展教育內涵,提升教育發展水平。強隊伍就是切實抓好校長、教師隊伍建設,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教學教研活動,創設教師成長、成才、成名條件,拓寬入口,招才引資,努力提升教師隊伍整體水平。提素質就是在提高教師隊伍素質的同時,促進學生素質全面提升。
強化改革添動力。一是持續深化“縣管校聘”教育體制改革,按照“按需設崗、競聘上崗、按崗聘用、合同管理”原則,大膽探索,確保“縣管校聘”改革取得更大成效。二是大力推進集團化辦學,繼續采用“托管型、聯盟型、協作型”三種模式和“1+N”方式,實現全縣中小學、幼兒園集團化辦學全覆蓋,以“六聯行動”(管理聯通、隊伍聯建、教研聯合、文化聯創、質量聯評、幫扶聯動)為路徑,促進全縣教育更加優質公平。三是繼續深入推進新教育實驗,以新教育十大行動為抓手,以“1+N”方式深耕項目行動,激發教育活力,促進教育內涵發展。四是縱深推進“智慧教育工程”,加大教育信息化建設力度,擴大“智慧教育示范校”總量,提升教育大數據應用服務水平,促進線上線下教育融合發展,推動智慧教育融入教育教學、教育治理和政務服務的每一個環節。
提升質量增實力。繼續按照“學前教育抓普惠、義務教育抓均衡、高中教育抓提升、職業教育抓品牌、特殊教育抓融合、民辦教育抓規范”“六抓”并舉的工作思路,提升幼兒園辦園水平,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力爭高中教育質量穩步提升,考上名優大學人數有新的突破。扎實落實“雙減”政策,鞏固“五項管理”成效,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和課后服務水平;力爭全縣各類教育質量齊頭并進,教育綜合實力大幅提升。
多措并舉強保障。一是持續改善辦學條件,積極爭取各類項目及資金,強化項目資金管理,規范實施和加快推進項目工程建設,力爭各項目能早日開工建設、早日建成投入使用。二是嚴格實行義務教育階段“陽光招生”和隨遷子女入學政策,嚴格落實“控輟保學”制度,努力提高九年義務教育的鞏固率,切實解決全縣教育“大校額、大班額、縣城擠、農村空”頑疾。三是大力推進實施“鄉村振興工程”,扎實做好貧困學生精準資助、殘疾兒童少年入學和幫扶送教、留守兒童等重點工作,確保全縣適齡兒童少年健康快樂成長。四是繼續扎實做好全縣教育安全保障工作,盡力確保校園全年一切安全。
打造名師樹品牌。一是切實強化校(園)長隊伍建設,嚴格實施市級名校長培養工程,全面提升全縣校園長隊伍整體素質和管理水平。二是繼續強化教師師德師風建設,落實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嚴格實施師德失范“一票否決”制度。三是扎實開展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市縣名師評選活動,強化“名師工作室”建設,按計劃打造名師團隊,不斷壯大全縣名師隊伍。四是以推進學科基地建設為抓手,多平臺、多手段強化教師培訓培養,全面提升全縣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和教科研能力水平。
增強體質提素質。一是強化體育名優教師培養,提升全縣體育教育教學水平。二是強化學校體育課程開設和體育競技活動開展,大力培養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力爭在省市各類體育競技比賽獲獎比率大幅提升。三是繼續強化全縣體育“一鎮一品一特色”活動,打造全縣體育教育亮點。四是繼續鞏固“陜西省全民健身示范縣”工作成效,積極組織參加省、市、縣棋類、球類和舞蹈等各項全民健身展示及競賽活動,促使全民健身蔚然成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