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光成炬促成長 志愿同行護未來
作者:杜偉芳
發布時間:2023-02-02 09:48:30 來源:陜西教育·綜合
2012年,我通過陜西省省考來到現在的學校——宜君縣云夢鄉縣口完全小學,進入鄉村教師行列。
猶記當時初進學校,瓦房校舍的屋頂漏雨、門窗透風,宿舍的紙頂棚上甚至能聽到老鼠跑動的聲音。沒有自來水,沒有公共交通工具,周圍除了有一個村子外沒有其他生活設施……說實話,我當時就萌生了退意,可到現在已經過去十年了,我還在這所學校,甚至獲得“陜西省教學能手”稱號,入選全國優秀鄉村青年教師培養對象、馬云鄉村教師計劃、第四屆西部好教師……這十年,我有多次可以進城工作的機會,但依然選擇留下來。為什么一開始就有退意的我會放棄一次次機會,選擇繼續守望鄉村教育呢?原因主要有三:1.只要努力,即使是在復式教學模式的鄉村學校,依然可以在業務能力上快速成長,成為更好的自己;2.家長選擇讓孩子繼續留下來是對學校的信任;3.學生把我當“媽媽”一樣,看見我后時不時會迎面撲進我懷里,告訴我他們喜歡我。正是因為這些,讓我收獲了作為一名鄉村教育工作者的職業幸福感,所以,當2019年工作調整,我成為這所學校的負責人時,我最重要的工作便是把這種幸福感進一步擴大。
教師是鄉村教育的靈魂,是辦好鄉村教育的關鍵。教師安心留下,才能提高鄉村教育質量。結合自己的經歷,我主要從兩方面入手:一是以情動人,讓教師感到溫暖。我們是寄宿制學校,交通不便,教師們周內都生活在學校。因此,我關心每一位教師,無論大事小事,我都會和其他教師全部到位,有福同享有難同當,讓教師們在學校也有家的感覺。二是專業提升,幫助教師實現自我價值。立足學校復式教學實際,通過“一狠抓二提倡三聚焦四結對”(一狠抓:狠抓課堂,精研業務。二提倡:提倡每天“十分鐘教研”和每周“跨學科大教研”。三聚焦:聚焦熱點、難點問題,開展專題研究。四結對:成立教學能手工作室,與“名師工作室”進行聯片教研活動等)的途徑讓教師們在專業成長上加快步伐。
家長的認可是學校前進的動力。家長放心學校,才能促進鄉村教育發展。我們學校地處山村,經濟條件落后,學生中單親、留守兒童占到了70%,其中還有一名孤兒。為了讓家長放心地把孩子交給學校,我們一是成立了“留守兒童之家”,9名教師分別成為留守兒童的“愛心媽媽”“愛心爸爸”,對孩子們的學習和生活進行一對一幫扶。二是組建教師志愿者服務隊,全體教職工均為志愿者,通過開展志愿者項目幫孩子們圓心愿。學校的課后延時服務,也均由教師志愿者進行無償服務。三是建立學生電子成長記錄冊,真實記錄孩子們在學校的每一次成長,以光盤和二維碼兩種方式贈送給孩子和家長。一系列的舉動,使得學生家長把老師們當親人,放心把孩子放到學校。
世上沒有最好的教育,只有最適合的教育,鄉村教育要“因”鄉村孩子們的“才”“施”適合鄉村孩子們的教育。對于學生,我們是這樣開展教育的:一是以活動為載體,開展理想教育。借助德育主題特色活動,幫孩子們樹立正確的理想,并不斷地鼓勵孩子們為理想而努力奮斗。二是利用周邊資源,開展特色社團活動。我們開設了“創意石頭畫”社團,把“愛黨、愛國、愛家鄉、愛自然,弘揚傳統文化,傳遞真善美”等內容融入別具一格的石頭繪畫藝術實踐中,讓孩子們在實踐創作中感受到自然之美和創造之美,幫孩子們樹立自信心。三是結合實際,開展“開心農場”活動。將學校后院的一片空地打造為勞動實踐基地,同時也作為植物種植、觀察園,整個過程涉及科學、語文、數學、生物、勞動、氣象、地質、烹飪等學科。讓孩子們在探索、實踐中體驗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歸于生活的道理,培養了學生吃苦耐勞、堅韌踏實、尊重事實、嚴謹持續、不斷探究、熱愛家鄉的好品質。
“欲問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風雨瀟瀟。”經過努力,現在的校園已經煥然一新。積極向上的老師,健康快樂的孩子,使學校充滿生機和活力,但我深知這僅僅是開始,未來的路,還需要繼續全情投入,努力奮斗!
作者單位:陜西省銅川市宜君縣云夢鄉縣口完全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