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1月30日召開的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專題會上獲悉:陜西以“三項改革”為點火器,持續優化創新資源配置,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科技企業培育。2022年,全省技術合同成交額達到3053.5億元,同比增長30%以上;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到1.2萬家,同比增長42%以上;全年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15952家,同比增長43%以上。

“三器”示范樣板建設成效明顯。在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中,陜西先后支持建設灃東、西安高新區電子谷等5個立體聯動孵化器和咸陽智匯原、臨空智港2個成果轉化“加速器”,支持西北有色院、西安光機所、空天動力研究院等6家單位培育成果轉化“加速器”,圍繞新型顯示、氫能等布局50余個共性技術平臺、“四主體一聯合”平臺、新型研發機構等,形成兩鏈融合“促進器”樣板集群。截至目前,灃東立體聯動孵化器總基地落地6家地市飛地孵化器、15家企業高校轉化平臺;咸陽創新灣簽約100余個項目;碑林環大學創新街區與17所高校院所簽訂共建協議,獲批全國首批創新街區建設試點;空天動力未來產業科技園成為全國首批10家試點之一。2022年,全省新建6個省級大學科技園、38個科技企業孵化載體,17個孵化載體成功升級為國家級孵化載體,全省各類孵化載體新注冊孵化企業2923家,舉辦各類創新創業活動1000余場次。

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深入推廣。截至目前,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在75所高校院所推廣,3.8萬項成果單列管理,3449項成果正在實施轉化,232個項目注冊成立公司;舉辦“三項改革”成果和創新團隊系列路演26場,推介項目119個,44個成立法人實體,其中32個在總窗口轉化落地;帶動全省各類路演224場次,路演項目2353項。

科技型企業培育實現量質雙升。2022年,陜西實施科技型企業“登高、升規、晉位、上市”四大工程,支持企業建立新型研發機構23個、校企聯合研發平臺127個;建設中小企業研發服務平臺,匯聚各類機構500余家,中小企業7430余家,研發服務合同金額累計超過4億元。全年新認定瞪羚企業298家,總量達到432家;5家企業登陸科創板,總數達到13家。

來源:陜西日報

責任編輯:胡晉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