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學任戰利教授團隊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專項項目
發布時間:2023-01-12 16:40:58
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發布了“羌塘盆地演化及其能源效應”專項項目立項結果,西北大學地質學系任戰利教授團隊申報的“羌塘盆地構造熱體制與烴源巖熱演化時空差異”獲得資助,項目直接經費243萬元。該項目是任戰利教授主持的第二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類型項目。
任戰利團隊部分成員
羌塘盆地地處全球油氣最為富集的特提斯構造域,是我國陸域新區最后一個尚未進行大規模油氣勘探的大型海相含油氣盆地。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顯示羌塘盆地油氣資源潛力巨大,具備形成大型油氣田的基本地質條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于2022年10月啟動了“羌塘盆地演化及其能源效應”專項項目資助工作,針對羌塘盆地制約油氣突破的重大基礎性科學問題進行研究。
羌塘盆地構造位置圖
沉積盆地構造熱演化史對石油、天然氣的生成、運移、成藏及富集有重要控制作用。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的羌塘盆地,為我國大型中生代海相含油氣盆地,但迄今為止對盆地中生代以來構造熱體制及熱演化史缺乏深入、系統的研究,其熱體制及烴源巖熱演化史時空差異是制約油氣突破的關鍵科學問題。
任戰利教授團隊基于羌塘盆地“小塊體-多期次-強變形演化”的特殊性,綜合考慮多地質因素控制下不同構造單元熱演化史的差異性,將野外露頭與鉆井資料相結合、多種古地溫恢復方法相結合、淺部熱演化與深部熱巖石圈動力學演化相結合,應用多種古溫標及盆地模擬方法,系統恢復羌塘盆地不同構造單元熱演化史和生烴史,建立盆地多階段沉降、隆升的地球動力學模型,以及復雜熱體制和熱演化史時空差異模式,深入開展不同構造單元烴源巖熱演化史和生烴史的差異對比研究。
本項目的研究不僅對探討青藏高原盆地熱動力學演化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而且對羌塘盆地油氣綜合評價及勘探突破、滿足國家重大需求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來源:群眾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