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背景】

我所督導的幼兒園,都地處郊區,有一所是公辦幼兒園,三所是民辦幼兒園。辦園規模在3-12個班之間,在園幼兒在65-365人之間,從辦學條件,辦學規模,生源質量相差懸殊還是比較大的。通過長期深入的專項督導,發現其中兩個生源較差的民辦幼兒園都存在師資配備不足,教師專業水平普遍不高,少數教師教育學生的方式方法簡單粗暴,缺乏藝術性的突出問題。

“教育如果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稱其為池塘,沒有愛就沒有好的教育。” 作為長期從事幼兒教育的一名工作者的我,更加懂得師德師風建設的重要性,一所幼兒園師德建設的好壞與否,直接關系著園所的保教質量。因此,我開始思考如何利用責任督學這個角色,結合自身多年從事教育教學管理工作的優勢,幫助幼兒園提升師德建設工作。

【案例描述】

2022年9月,我來到明日之星幼兒園開展幼兒園辦園行為督導。明日之星幼兒園現有3個班級,在園幼兒78名,但是幼兒教師只有8位,基本都是年輕教師。我采取了實地查看、座談、查閱資料等方式對其進行督查。在巡班的過程中,對有的班級我并沒有首先推門進去查看,而是在玻璃門窗上先掃了兩眼,發現孩子們都興致勃勃地坐在板凳上玩著玩具,老師卻悠哉地玩著手機,但是我看了一下墻上貼著的 “一日生活流程”,現在應該是區域活動時間呀!當我推門進去的時候,老師發現了我,趕緊放下手機組織孩子進行活動。而在轉到另外一個班級的時候,在玻璃窗戶上看到一個老師很生氣地一手叉著腰,另一只手的食指在一個低頭不語,面紅耳赤的男孩子額頭上指點,嘴里可能說著批評的話。這時,這位老師可能看到了我們,就趕快讓孩子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看到了這些情況,我和園長進行了長時間的交談,并且結合本園實際情況,認真查擺剖析教職工在行為規范、師德修為、思想紀律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要求園長針對存在的問題現象,立即制定師德提升計劃和整改措施,切實解決老師們在思想作風和師德紀律等方面存在的不足,確保這次師德師風整改活動取得實效。

一是建立健全師德師風規章制度。師德師風建設是一項伴隨教師終生的工作,尤其是作為幼兒教師,師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正是如此。所以,我建議該園長應當把師德考核,納入教師月、季度、年度考核和評優評先標準中,也可作為薪酬定級的重要內容。使得老師在具體執教中更加注重自己的師德規范行為。

二是拓展學習途徑,轉變教師師德理念。思想引領著一個人的行為,只有轉變了教師的教育理念,才能夠落實教師的行為規范。基于民辦園教師外出學習機會少,人員流動性大,理念落后等問題,我建議幼兒園管理部門通過組織讀好書,好讀書,閱讀專業書籍、開展專題教研、加強網絡學習等,甚至可以開展師德課題研究,讓教師在學習與實踐中不斷改變理念。同時,我也會組織自己園所的保教骨干力量來園內開展師德師風講座和規范辦園行為系統的培訓。

三是開展形式多樣的師德教育活動。比如:師德師風演講活動,在活動中提升老師觀念,在實踐中升華教師行為;再比如舉行 “我身邊的最美教師” 等師德巡講活動,借以宣傳學習優秀教師先進事跡情況等等,讓教師真切感受到先進其實就在身邊,就是我身邊的他或她,只要我努力肯干,我也可以成為大家心目中的先進,讓這種激勵成為稍稍勾勾手,墊墊腳就能摸得到的榮譽,更能激發老師向先進學習,向身邊模范看齊的內在動力,從而形成良好的師德氛圍。

【案例反思】

一、善觀察,全面了解現狀

作為責任督學,我們要對師德師風工作在思想上有足夠重視。在日常下園督導時,不僅看環境,看硬件,更要通過日常巡視、談話交流和實地查訪,更全面地了解園所師德建設,觀察教育環境的創設,明白教師教育教學理念,并發現師德建設的長短板,及時給予指導。同時,更要提醒管理層和園所舉辦者要經常關注教師心理健康,提高教師從業的 “幸福” 指數。

二、傾心聽,分析不同聲音

民辦園辦園中會遇到很多困難,既和舉辦者的理念相關,也有資金、地域等現實因素,容易造成掣肘。綜合制約下,容易引發教師專業能力不足、技能素養不均衡等狀況。而家長對教育的需求和教師的專業能力之間存在差異,辦園條件和辦園水平之間難以同步,地域不同造成對學前教育認知有差異等。

作為督導,我們要多深入孩子,觀察孩子的活動,了解他們的真實感受;走近老師,聽聽教師的聲音,明白他們的真實需求;傾聽園長的心聲,明白她的困惑;聯系家長,掌握他們的期待,知道他們的評價。

三、勤交流,增進彼此互信

責任督學需要與所在幼兒園建立平等、信任的工作關系。勤交流、靜分析、善梳理,不斷優化自己的工作,結合具體園所實際,不斷調整督導側重點。每一所幼兒園有他們自己的園情,我們不能無差別地去一刀切的提要求,更不能像對公辦園那樣的高標準去作為評價的依據。日常多傾聽他們的困難和需求,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給予適當可行的指導,才能讓改進和提升成為看得見的可能。

責任編輯:黃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