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背景】

國家 “雙減” 政策頒布一年多來,區域內學校均能想方設法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提高課后服務水平,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我在督導中發現:農村小規模學校因條件限制,在落實 “雙減”政策時面臨著新的矛盾和挑戰。如何提升農村學校課后服務水平,縮小城鄉差距?我在督導過程中以問題為導向,努力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措施,助力農村學校孩子獲得同樣精彩的成長。

【案例描述】

去年9月我榮幸地被聘為鄠邑區第四屆責任督學,包抓地處農村的玉蟬中心學校和聯東小學。按照區督導室工作安排,我每次下校都要把 “雙減” 政策落實情況作為重點督查內容之一。

兩所學校均對課堂教學、作業設計進行改革,并著力開展課后服務工作。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兩所學校師生的精神風貌出現了明顯差異:玉蟬中心學校忙而有序,師生各展風采,多姿多彩的課后服務工作屢屢被媒體報道;聯東小學安靜沉穩,校園里鮮少看見孩子們歡快跳躍的身影。

聯東小學的問題究竟出在哪里?又該如何破解?我一直在思考。

一、追根溯源找問題

我逐班逐科查閱學生的作業,查看課后服務開展情況,單獨訪談學校領導班子成員和師生。我發現,該校個別教師工作缺乏熱情,嫌課后服務后工作時間長,業務上不求上進;學生作業總量有所下降,但作業的形式基本沒有變化;課后服務內容比較單一,不能滿足學生多元成長的需要。

二、想方設法找對策

我和吳校長經過深入探討交流,制定了如下措施:

一是人文關懷顯溫度。調整課后服務安排,嘗試實行彈性下班制度,為老師增加愛心午餐等,讓教師感受到來自學校的溫暖。

二是業務培養促提升。充分發揮骨干教師的榜樣引領作用,實行 “一帶二” 機制、青藍結對組成學習共同體,邀請專家指導全體教師制定專業成長規劃,切實提高課堂成效,為學生科學合理地設計作業。

三是挖掘潛能助成長。充分發揮教師個人愛好或特長,結合學生年齡特點,開發體育活動類、文學藝術類、勞動實踐類等課后服務課程,讓孩子們生動活潑地成長。

三、真抓實干促成長經過學校集體研討后,大家統一了思想,提高了認識,學校立行立改,經過一段時間整改后,發生了可喜的變化:

一是實行人性化管理。盡可能把女教師負責的課后服務內容調到第一節,實行了彈性下班制度,解決了老師的后顧之憂,老師們工作熱情提高了。

二是完善業務培訓機制。實行 “一帶二” 教研機制,年輕教師與老年教師教學相長,青藍同輝。在聽評課活動中,隆重表彰優秀骨干教師,優秀老師獲得感、成就感增強,兩位青年教師表示在業務上要努力鉆研,爭取明年評上區級教學能手,其他老師也學有榜樣。

三是豐富學生活動內容。學校因地制宜,開辟勞動實踐基地,各班均有責任田,孩子們大顯身手,黃瓜、西紅柿、南瓜等蔬菜拔節生長;每月一次的專題作業展評,學生動手動腦,以手抄報、創意手工、快板等多種形式展示自己的優秀作業;在學校的鼓勵下,老師們各展其才,為孩子們開設了創意手工、健身操、詩韻悠遠等10余項課后服務課程,備受學生喜愛。農村的孩子也獲得了別樣精彩地成長!

【案例反思】

通過聯東小學的蝶變,我對如何更好地開展農村學校的督導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一、思想上要有責任心和使命感

責任督學要和包聯學校同榮共辱,切忌走過場裝樣子,為了完成任務而工作。

二、方法上要有針對性和指導性

責任督學要帶著明確的目的深入包聯學校,切忌走馬觀花,要深入教學一線,走近師生,對發現的問題,獨立提出或和學校領導共商破解之策,做學校健康發展的助推劑。

三、情感上要有包容心和同理心

責任督學發現問題后,切忌橫眉冷對,要深入地調查、分析、研判,及時誠懇地給出意見和建議,利于包聯學校坦然接受并及時進行整改和提升。

責任編輯:黃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