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背景】

2018年9月10日,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長大后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

2020年3月2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2020年7月13日,教育部印發了《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這些為勞動教育的落地實施指明了前進的方向。

那么,作為一名責任督學,如何讓被督導學校的勞動教育散發育人芬芳,真正發揮育人作用呢?帶著這一問題,我對學校進行了一次有關勞動教育的專項督導。

【案例描述】

通過實地調研,我發現學校勞動教育已經在比較規范地開展了,做到了課時有保障,教材有審核,活動有開展,那么勞動教育的效果是否已經完全達成了呢?

懷著求真求實的心理,我私底下采訪了幾個小不點。一番談話下來,結果頗讓人意外。從孩子們純真的話語中我發現,在他們的心中,勞動仍然代表著臟、累、差,仍然是犯錯誤時的一種懲戒手段,仍然是與“三好” “優秀” 等表彰毫無關聯的一項活動。有不少的同學還不會扣扣子,不會系鞋帶,不會整理自己的書包,不會收拾自己的房間,更別提去主動到社會上開展勞動實踐活動了。相當一部分學生并沒有從內心深處認為勞動是一件光榮的事情,還沒有真正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必備的勞動技能、積極的勞動情緒以及良好的勞動習慣和品質等。

面對這一現象,我與學校的主要領導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共同剖析問題,分析成因,從家庭、學校、社會三個角度探討學校勞動教育成效不佳的實際原因。

一是以智為尊的家庭認知軟化了勞動教育的達成指標。動是培養造就棟梁之材的必須方式。可是在實際生活中,不少家長認為學習是最重要的。他們愿意大包大攬一切家務勞動,嬌慣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這種漠視勞動的行為,使得孩子心中對勞動缺乏認可之心,即便是偶爾勞動一下,也會是蜻蜓點水,浮于表面,更談不上按照技能要求,高質量完成。

二是以安為要的顧慮因素弱化了勞動教育的育人功效。勞動可以啟智,可以鑄魂。過去說學校重智輕勞,可是在勞動教育全面實施的當下,依然有一些因素束縛著教師的手腳。安全為要,“責” 字當先,許多老師不敢放開手腳大膽開展勞動教育活動,大家在希望給孩子營造絕對安全環境的同時,也把隱患與機會一并隔絕,使得勞動教育的落地缺少時間與空間,育人功效大大降低。

三是腦力優上的社會風氣淡化了勞動教育的重要價值。然同為勞動的表現形式,但是人們對腦力勞動的認可度要遠遠高于體力勞動。腦力至上、智者為尊的社會局面,使人們忘記了勞動創造一切的偉大真理,更忘記了“離開了勞動就沒有真正的教育” 的名言警句。

尋出原因之后,我又和學校領導深度商討,然后根據學校實際,從學生發展角度,創新性地制定出了“3342” 勞動教育模式,讓勞動之花綻放育人芬芳。

1.遵循三原則,打好勞動教育底色。勞動無小事,事事皆可為。作為實施勞動教育的頂層設計者,在面對只有6、7歲的一二年級學生時,學校應秉承“小、近、實” 的原則,從小事著手,從近處著眼,在實處發力, 用勞動之行熔煉勞動之心,使學生始終處于一種看得見、摸得著的勞動教育狀態。

2.聚焦三課堂,增添勞動教育亮色。一是扎根第一課堂,讓勞動教育課扎實細致,項目活動務實有效,守住質量與底線。

二是豐盈第二課堂:通過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寓樂于勞,融智于勞,開展勞動教育,實現多學科協同育人。三是靈活第三課堂:將社會、生活作為勞動教育大課堂,通過形式各異的實踐活動,將勞動教育與生活結合,與社會鏈接,拓展新資源,開辟新舞臺,讓勞動時刻發生,讓教育無處不在。

3.激活四評價,彰顯勞動教育特色。評價永遠是一個人前進路上的風向標。為了發揮評價導向的積極作用, 學校通過“勞動爭章” 過程激勵——— “勞動小達人” 稱號賦能——— “個人風采秀” 微宣引領——— “勞動技能大賽” 平臺展示等多種評價方式,多角度、立體化地構建出勞動教育評價網絡,將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有機結合,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參加勞動教育活動的熱情,彰顯出學校勞動教育的特色。

4.拓展兩創新,體現勞動教育本色。勞動的本質是創新與服務。基于這一思想理念,學校有序推進兩項創新活動:一是變廢為寶,引導學生做綠色生活的踐行者,將廢舊物品科學利用,體現新理念。二是創意智造,引導學生做未來生活的智造者,將勞動實踐與信息技術、智能化科技緊密結合起來,發明新事物,美化新生活。

“3342” 勞動教育模式的推出,不僅破解了學校勞動教育單薄無力、落地不穩的難題,也預示著這場以勞動教育為主題的專項督導在“督有方向、察有結果、導有策略、評有導向” 四個環節的創新變革下,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將勞動實踐與信息技術、智能化科技緊密結合起來,發明新事物,美化新生活。

【案例反思】

一、責任督學要有一顆敏感的心,緊扣時代步伐

責任督學是國家教育政策落地執行的推動者,是國家教育理念付諸實踐的監督者。因此,責任督學必須要有一顆敏感的心,善于捕捉教育改革新動向和新舉措,認真學習新理念新內涵,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心中有方向,腳下有力量。

二、責任督學要有一雙敏銳的眼,及時發現問題,分析解決問題

督導,既要監督,更要指導。可無論哪一個層面,前提都是要善于發現。因此,就要求責任督學必須練就一雙敏銳的眼,及時發現剖析,為后期的精準導航做好準備。

三、責任督學要有一個聰慧的腦,科學統籌引導

發現問題重要,但科學引導、解決問題更重要。在面對學校存在的問題時,責任督學要深入了解學校工作,關心學校困惑,充分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精準施策,用最有效的方法引導學校健康快速發展。

四、責任督學要有一份堅守的情,持續后續跟進

教育是一份情懷的事業,責任督學也是這一份情懷中的微粒子。持之以恒地解決問題,持久蓄力地跟進問題,堅定不移地穩定現狀,用堅守的情懷去守護一份教育的寧靜與美好,換取孩子們一片生長的晴空。這就是對教育最大的熱愛!

總之,美好的教育在路上,作為一名責任督學,我要不斷地充實自己,依法依規科學督導,用情用愛砥礪前行,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名學習型、專家型、服務型的優秀督學,為督導工作貢獻自己的力量!

責任編輯:黃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