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陜西省科技廳公布了2023年陜西省科技計劃項目立項結果,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共獲批123項,批準經費總額達1252萬元,分別較上年增長了16%和5%。其中,獲批省重大重點項目9項,獲批省科技創新團隊5個,分別由李志華教授、文剛教授、張聰惠教授、顧清華教授和邢相棟教授牽頭。此外,在2022年省中青年科技領軍人才評選中,該校劉世峰教授、盧金鎖教授入選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薛強高級工程師入選科技創新創業人才,李倩教授、羅西副教授和王艷副教授入選青年科技新星。

“十三五”以來,學校通過發揮科技領軍人才的傳、幫、帶作用,把握不同階段科技人才成長特點,改進科技評價體系,持續加強對不同類型中青年科技人才的政策支持,逐步培育形成優秀青年科技人才梯隊。

獲批2023年陜西省科技創新團隊簡介

1.李志華教授牽頭的“污水處理低碳智能化技術創新團隊”:針對我國污水處理減污降碳的戰略需求,從工藝原理、技術裝備與工程應用等方面開展創新工作,致力于破解顆粒污泥穩定控制的理論難題,推動好氧顆粒污泥等多種新型低碳工藝的裝備智能化。團隊研發了城鎮污水處理廠智能監控和優化運行、地埋式污水處理廠設計、環境治理智能化裝備等系列關鍵技術,授權發明專利30余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已在陜西、山東、甘肅、上海、江蘇、浙江、廣東等11個省應用。

2.文剛教授牽頭的“飲用水水質安全保障創新團隊”:是教育部創新團隊“西北城鎮水資源再生利用與水質安全保障”在飲用水方向的深入發展。團隊針對典型水質問題,通過理論突破、技術創新、工程轉化,來解決飲用水安全問題,從水源水質原位改善、高效水質凈化到管網水質保障等三個方面保障居民飲水安全。團隊近年獲省部級獎勵7項,發表論文300余篇。團隊核心技術專利許可20項,專利許可費超1100余萬元。研究成果保障了西安、延安、深圳等地水源安全,保障了超過1000多萬居民的飲水安全。

3.張聰惠教授牽頭的“區域關鍵有色金屬先進制備與表面技術創新團隊”:融合我校在礦業工程、冶金工程以及材料加工工程領域的學科優勢與特色,聚焦我省在鈦、鋯合金加工領域產業特色,開展高質量原材料提取-先進加工-表面改性一體化研究,助力鈦、鋯等有色金屬產業高質量發展。團隊近年承擔國家重點項目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9項,省部級重大重點項目5項,獲省部級項目獎勵4項,發表高水平論文100余篇,授權發明專利23件,研究成果有效提高了鈦、鋯合金抗疲勞及抗腐蝕性能,致力于解決復雜環境下鈦、鋯合金的耐磨、耐蝕難題。

4.顧清華教授牽頭的“金屬礦智能開采理論及技術創新團隊”:緊緊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礦產資源智能、綠色、安全、高效開采發展前沿和熱點開展相關研究。針對金屬礦智能開采問題,從基礎理論、關鍵技術、系統集成三個層面開展創新性和突破性的研究,并獲得重大工程應用,為我國露天礦無人智能開采提供了基礎理論和核心技術。團隊近年來共承擔國家級、省部級等各類科研項目30余項;獲得省部級一等獎9項,二等獎3項,發表高水平論文280余篇,授權發明專利24項,軟件著作權23項,其中4項科研成果轉化1020萬,先后在全國30余個礦區推廣應用。

5.邢相棟教授牽頭的“鋼鐵冶金清潔生產與固廢增值創新團隊”:依托冶金工程學科開展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工作。團隊針對鋼鐵冶煉核心工序清潔生產問題,以冶金工藝理論為基礎,通過科技創新、技術攻關,從源頭治理、過程控制以及末端減排等方面,降低鋼鐵生產污染物排放和能源消耗。團隊近年獲省部級一等獎10余項,發表論文300余篇,授權國家專利67件,制定國家標準2項,出版教材、著作12部。研究成果為西北地區鋼鐵工業綠色低碳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來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網站

責任編輯:黃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