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科技型企業1033家,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2137家,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490家,技術合同交易額135億元,分別是2021年的1.8倍、2.4倍、2.5倍和1.2倍。

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速112%;新增孵化器15個、專業服務機構32個;新增基金7只,總規模61億元,累計達17只、107億元。

這是剛剛過去的2022年,秦創原總窗口西咸新區交出的一份成績單。經過近兩年的建設,秦創原總窗口在發展動能上逐漸由資源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在發展模式上逐漸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總窗口建設成效不斷凸顯,在全省的引領示范作用得到充分發揮。秦創原正逐漸被打造為我省創新創造的“高原”,引領陜西做好“以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這篇大文章。

“三項改革”推動科技成果轉化

“最近我們積極與深圳的客戶進行對接洽談,下一步計劃在深圳地區進行市場推廣。”1月4日,秦創原入駐企業西安西行者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西北工業大學微電子學院副院長王少熙告訴記者。

西行者公司以TOF(飛行時間法)為核心,融合雙目、近紅外、低功耗等技術,研發單點/三維感知系列產品,主要面向工業級中距離三維成像和感知應用,幫助水泥、煤炭、鋼鐵等傳統行業實現數字化轉型。

“我們是‘三項改革’的受益者,特別是在入駐秦創原后,企業駛入了發展快車道。”王少熙說,“在學校以及秦創原創新促進中心幫助下,我們有效完成了產業化落地的相關工作,盤活了項目結余資金。同時,‘三項改革’對教師創業的身份合規以及職業發展提供了保障。”

去年7月,在全省高校院所“三項改革”科技成果轉化項目集中路演(西北工業大學專場)活動上,王少熙團隊進行了路演推介,極大提高了項目知名度。項目于去年12月初入駐灃東新城。入駐后,西行者公司在辦公、科技成果轉化、政策等方面獲得了一系列支持與保障。

“據測算,三維智能感知系統項目有80億元左右的市場待挖掘。我們將依托秦創原平臺,加強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力爭成為國內一流、具備國際競爭力的三維智能感知系統與方案供應商。”王少熙說。

王少熙團隊的故事,正是我省借助“三項改革”常態化挖掘并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一個縮影。

去年以來,秦創原創新促進中心與省科技廳、省教育廳對接,積極搭建合作平臺,開展“三項改革”試點工作,先后承辦高校院所“三項改革”項目集中路演啟動儀式和系列路演23場,配合省科技廳與全省75所高校完成對接工作,推介項目、團隊104個,32個項目成立法人實體。通過路演活動,春種基金、科技經紀人隊伍促成科技成果項目在總窗口落地轉化110個;秦創原路演中心建成運營,征集國企、民企各類技術需求236項,以“揭榜掛帥”形式發布技術需求45項,配合企業對接高校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20余項。

發布首個科創服務標準

目前,秦創原落地科技成果轉化企業大部分還處于成長階段,如何通過精準培育讓企業成為“參天大樹”,是秦創原服務企業過程中的關鍵一環。

“去年11月,我們發布了首個秦創原科創服務標準,致力于打造統一、規范、高效的服務協作機制,為構建秦創原科創服務良好生態提供有力支撐。”秦創原創新促進中心科創服務部工作人員楊濱旭說。

盛世盈創氫能科技(陜西)有限公司是秦創原孵化的一家專注于氫燃料電池系統、仿真系統及BOP零部件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計劃在涇河新城建立年產5000臺(套)150kW氫燃料電池系統自動化生產線。

“我們去年10月落地秦創原,在房租、稅收等方面獲得了一系列支持。同時,秦創原創新促進中心按照總窗口科創服務標準,為我們提供了全流程的管家式服務,包括人力資源、財稅、企業管理、營銷管理、股權設置、法律知識以及融資對接,讓我們切實體會到了秦創原幫助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滿滿誠意。去年11月,我們獲得了外地頭部企業的3000萬元訂單。”盛世盈創總經理呂美軍說。

不僅是盛世盈創,一大批入駐企業成為秦創原打造創新生態、推廣全鏈條科技服務的受益者。去年以來,秦創原綜合服務中心累計受理業務近1.5萬項,已建成5個新城中心和17個園區“秦創小站”。

創新性科技金融成效顯現。秦創原創新促進中心啟動秦創原·青禾計劃,接力“春種基金”,專注于為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提供精準解決方案。秦創原累計設立17只科創系列基金,總規模超107億元,已為250余個項目投資20.41億元;新發行科技金融產品32款,累計達到89款,2022年已為企業投放貸款5.89億元。

多維度政策支持全面鋪開。秦創原創新促進中心新出臺“揭榜掛帥”制科技項目管理、科技服務示范機構培育等多項政策,開展政策宣講60次,實現省內重點高校院所全覆蓋,累計兌現秦創原支持政策資金5.1億元。

促進全省協同創新發展

來自安康的陜西華銀科技有限公司是我省首批入駐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的企業之一。2021年4月,華銀科技與西安交通大學簽訂了合作協議,在交大創新港成立了陜西省液流儲能創新中心。經過近兩年的發展,企業已先后孵化了陜西華興電能有限公司及“華興電能液流儲能”項目,著力于新能源電動汽車、智慧充電設施及廠站建設,主要為全國光伏風力電站配套生產儲能變流器、BMS電池管理系統、EMS能源管理系統等,發展前景良好。

“我們將依托秦創原,以安康—西安為雙核,輻射全國,打造‘科技研發+資源利用+孵化應用+生產銷售+模式裂變’的產業集群,提升核心技術裝備自主可控水平,服務全國能源轉型高質量發展。”華銀科技董事長助理、華秦儲能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傅洪濤說。

據了解,為深度融入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安康市在秦創原總窗口建設運營飛地孵化園,打造創新驅動引領安康高質量發展的源頭、平臺、窗口。目前,飛地孵化園在西咸新區核心板塊金灣科創區購地35畝,概算總投資6億元,已正式開工建設。

為確保銜接融入快、服務不斷檔,安康市政府與西咸新區灃東新城簽約合作,建設飛地孵化園過渡空間,建成秦創原(安康)創新中心和旬陽分中心,支持企業入駐開展創新研發和成果轉化。目前,飛地孵化園已引進鴻天科技、優樂復生等6家科技企業入駐,先后開展各類服務活動20余次,對接企業技術研發需求289項,合作簽約29項。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秦創原總窗口積極聯合省內相關市縣和產業園區(平臺)共同建設協同創新基地,發揮科創服務共筑、創新資源共通、設備平臺共用、人才資源共建、成果體系共享功能,目前已共建7個協同創新基地,預計3年內共建各類創新基地20個以上。

“下一步,我們將著力實施兩鏈融合創新、科技成果轉化、科創企業孵育等7大重點行動,把秦創原打造成陜西創新創造的‘高原’,為全省高質量發展增添更強動力。”秦創原創新促進中心副主任徐霄龍說。

來源:陜西日報

責任編輯:胡晉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