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陽市聚焦“雙減”一號工程,建立起了“黨委領導、政府主導、教育牽頭、部門協作、以縣為主”的工作機制,多路徑探索,全方位治理,形成了“雙減”新政下的咸陽方案,辦好人民滿意教育。

三個課堂做加法提速換擋

發揮課堂主渠道作用,致力打造“三個課堂”,筑牢學生五育并舉的培養鏈。

一是做優第一課堂。實施“課堂革命·咸陽行動”,出臺了中小學領導班子深入教學一線帶課聽課評課制度,在教研員、骨干教師、全體學科教師中分層開展“五個一”系列“雙減探路·領航·踐行”行動。

二是做實第二課堂。以課后服務為抓手,結合校情生情,“一校一策”提供校本特色服務項目,針對性解決課后服務專業教師缺、精品課程少的問題。嚴把課后服務審批關、收支公示收費關、學生自愿參與實施關等關鍵環節,實現義務教育學校全覆蓋和有需求學生全覆蓋。

三是做活第三課堂。借助咸陽地域文化特色和資源優勢,打造56個具有地域特色、富含德育因素、適宜校外研學的研學基地,通過親手做、親眼看、親身悟,提升學生實踐能力。

作業校培做減法提質增效

聚力聚焦作業、校培主陣地,推動“雙減”工作落地見效,做好“四個有效減輕”的減法題。

抓制度建設。建立健全了“學校主導、分級統籌、教師協作、校內公示、精準反饋、多元評價”的作業管理體系,制定了學生作業管理細則、統籌設計制度、審核公示制度、批改評講制度、考核評價制度等一系列工作制度。

抓科學統籌。小規模學校由班主任、大規模學校由年級組或教務處,根據中等水平學生完成作業的能力和時間,統籌做好各年級、各學科每日作業量的平衡工作,嚴控作業總量。

抓質量提升。堅持實行科任教師日反思,教研組(年級組)周分析,學校月檢查、學期問卷調查、年度課題研究的工作機制,不斷提高作業管理和設計水平。

抓規范治理。通過堅決取締無證無照機構壓減一批,“三個不得”復課驗收壓減一批,“營轉非”“學轉非”壓減一批,查處隱形變異違規培訓壓減一批等“四個一批”,全市壓減學科類機構429家,壓減率達到94%。

抓違規查處。以查處隱形變異為重點,實現了白天查+夜間訪、周內查+周末訪的全時段全天候明察暗訪,使隱形變異類培訓得到及時查處。

教師賦能做乘法提能鑄魂

教師是“雙減”政策能否真正貫徹落實的關鍵。我市發揮乘法聚合效應,在師資隊伍上強基鑄魂,賦能提升。

一抓師德。先后在全市教育系統開展了“正教風、優學風”等主題教育活動。通過“2021宣傳教育·弘德年”“2022課題研究·涵德年”“2023制度機制·固德年”等師德師風建設三年行動計劃,落實目標導德、黨建培德、典型樹德、陣地育德、規則立德、長效固德等舉措強化師德建設。

二抓典型。編輯《新時代師德師風征文·演講稿》《我的師德故事》《黨員教師的幫扶故事》等先進事跡匯編,廣泛宣傳,涌現出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丁海燕等一批先進師德標兵、最美鄉村教師。

三抓師能。全市推進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2.0工程,實現了專任教師全覆蓋。設立市級教師編制周轉池,市本級劃轉100個編制用于主城區擴充教師。

四抓懲戒。持續開展在職教師有償補課和收受禮品禮金問題“清風行動”專項整治,營造風清氣正的教育良好生態。

關鍵指標做除法提位晉級

把“雙減”關鍵指標作為主攻點,細化“雙減”各項工作要求為具體的量化指標,做好除法,提升占比。圍繞作業,突出作業公示率、作業管理辦法出臺率、作業時間控制達標率、作業管理負面清單銷號率、國家課程開足開齊率、小學零起點教學率、考試符合要求率、考試等級量化率等八項指標,進行量化考核。圍繞校外培訓,突出壓減率、營轉非率、學轉非率、資金監管率、合同示范文本簽訂率、黑白名單公示率、平臺信息錄入率、制式化公示率等八項指標,進行量化考核,這些關鍵指標成為“雙減”工作最有說服力的數據。

“雙減”改革以來,咸陽2項工作案例入選教育部“雙減”工作全國優秀案例,中省主流媒體先后報道了咸陽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探索和實踐做法。2022年11月26日,咸陽市教育局在首屆全國教育局長高峰論壇上作教育改革創新經驗交流,與會專家對咸陽經驗給予充分肯定。

來源:咸陽日報

責任編輯: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