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風華 | 凝心聚力育桃李 守正創新譜華章
——西鄉縣第二中學高質量發展側記
作者:陳軍 馬衛剛 謝發均
發布時間:2022-12-16 14:00:02
西鄉縣第二中學創建于1927年,是漢中市建校最早、文化底蘊最厚、師資力量最強的學校之一。學校2005年由原址整體遷建至縣城鹿齡路西段,占地150畝,風格簡約,布局合理,功能齊全,是一所備受全縣人民青睞的省級標準化高中。近年來,學校始終以辦適合教育、做“四有”老師、育“五有”新人為理念,以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為目標,以“精、細、嚴、實、效”為總要求,以內強素質、外塑形象、努力追趕超越為動力,不斷取得新突破,成為西鄉學子向往的學校。
回顧發展歷程,學校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持和一代代“二中人”的努力下,西鄉二中現已成為內涵發展特色鮮明,育人方式不斷改革,綜合實力不斷攀升的西鄉教育對外的一張名片。
高揚思想旗幟 堅定理想信念 凝聚前行力量
最大氣磅礴的書寫,源于精神;最令人振奮的變化,始自人心。西鄉二中始終堅持鑄魂育人,始終牢記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確保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力量。
學校把抓好黨建作為辦學治校的基本功,堅持重大事項支委決策、行政執行、工會監督的“三重一大”議事制度,確保學校辦學方向正確,管理科學、決策民主;狠抓思想政治建設,增強教師對黨的理論、政治、情感認同,不忘教育初心,爭做“四有”好老師,做好“四個”引路人;持續開展“三亮三比三評”活動,激勵全體黨員教師爭先創優、樹立旗幟,示范帶動全體職工履職擔當、奮發有為。牢牢把握思想政治和德育工作主導權,讓學校成為堅持黨領導的堅強陣地。
學校始終堅持“三全育人”,積極推進校內外聯動、多學科融合的“大德育”模式,將學科育人、實踐育人、心理育人和文化育人等相結合,不斷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趣味性和實效性。學校的德育工作貫穿學生課堂學習、課外活動、校園生活、家庭生活全程,管理、教書、服務、環境全方位與人的“三全”德育網絡體系,把德育工作納入學校發展規劃和各項管理制度,融入各項活動和學生學習生活的全過程。積極打造“激情教育”品牌,以“學生為中心”,以“愛國愛校、責任擔當、健全人格、健康向上”為培養目標,將“激情教育”融入理想信念、時代精神、道德、社會責任教育。通過抓文明建設規范化、自我管理制度化和養成教育經常化,促進師生思想不斷進步。積極培育和壯大學生管理自治組織,建立學生自治管理委員會,強化學生干部的思想培養和工作指導,讓學生參與到學校日常事務管理中來,增強學生自我管理的意識和能力,激發學生奮發有為、健康向上的人生追求和責任擔當。通過社團活動豐富學生的第二課堂;通過開展主題研學旅行、志愿者服務綜合實踐活動,推動第三課堂建設,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國家觀、民族觀、歷史觀、文化觀,努力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近年來,學校先后獲得全國體育衛生工作先進單位、節約型公共機構示范單位、青少年籃球特色先進示范學校、陜西省標準化高中,素質教育、藝術教育優秀學校,文明校園、師德建設先進集體、科研興校明星學校、平安校園等13項高標準榮譽稱號,連續5年被市委、市政府,縣委、縣政府授予“提高教育質量優秀學校”榮譽稱號。
金色之花開滿庭,外展風采聲名揚。三年來,學校涌現出一大批道德模范,有身殘志堅的大學生熊修賢;有家境困難勇于抗爭命運的陜西省美德少年王及升;有攙扶老人、溫暖老人的段雨柔、胡姍;有不顧安危及時撲滅火苗救出獨居老人的李英昊。他們向上向善的人性光輝,集中展現出了二中學子的優秀品質和精神風貌。
厚植郁勃之土 涵養鑄魂之根 精培繁榮之花
學校強抓領導班子的示范引領作用,激發教師隊伍不斷開拓進取,引導學生隊伍茁壯成長,強化服務隊伍能力提升,著力培育新時代家長,這五支隊伍,同心同向、同德同力、榮辱與共,筑牢二中進步的階梯、榮譽的豐碑。
堅持“一入一主一評多參與”的原則,堅持班子成員深入一線從事教育教學教研等工作,既能夠很好地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又能夠及時反饋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時刻做到有的放矢,精準開展教育教學;堅持依法科學民主辦學,重大決策實行教代會決議制度,上下一心、共謀發展,充分調動教職工民主監督管理學校的積極性;實行領導年度述職報告和領導
班子年度測評活動,向社會、向家長、向學生誠摯地征求意見和建議,不斷促進學校管理的科學化、民主化和人性化;建立依法辦學、自主管理、民主監督、社會參與的現代學校制度,制定學校中長期發展規劃、年度實施計劃等,激發了活力,促進了教育質量的不斷提高;用思想政治學習筑牢師表根基,確保目標在前,激勵教師不斷開拓進取。同時,積極引導教師熱愛教育事業,做“四有”好老師和“四個引路人”,鍛造一支學生喜歡、家長滿意、同行認可、學校放心的高素質教師隊伍。開發校本教材60余種,實現了高中課程的全覆蓋。2019年以來,完成及在研課題52項,其中省級2項、市級20項、縣級30項。
學校立足“課堂革命”,推進“三個課堂”建設。堅持以國家課程為主體,以人格課程和智慧課程為兩翼,以“管理要務實、課堂要充實、作業要落實、輔導要夯實”為要求,扎實抓好教學常規“備課、上課、作業、考試、輔導”等關鍵環節,積極推進“三個課堂”建設,從實際出發,形成了以學生為主體的“自學——梳理——探究——訓練”的魅力課堂教學模式。構建教務處、教科研處——年級組——備課組——教師——學生五級推進機制,逐步形成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以預學案為載體的“自學——梳理——探究——訓練”的四環節教學模式,著力打造平等、互動、和諧、高效的新型課堂,教育成果遍地開花;強化德育和思政課在提升學生政治思想素質方面的主渠道作用,引導其樹立與這個時代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以紅色教育基地研學、生態環境保護、社會實踐活動等為載體,積極推進第三課堂建設,努力打通從知識到實踐的“最后一公里”,通過課堂改革與實踐,轉變教師的育人方式,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促進學校的持續發展。為學生播撒紅色夢想的種子、鋪就紅色筑夢之旅。加強現代班級管理能力提升工作,針對學生思想、行為、心理展開專題研究和指導,強化“五項管理”,引導學生勵志勤學、刻苦磨煉,在激情奮斗中綻放青春光芒,健康成長、全面進步;旗幟鮮明地提出服務教育教學、服務學生、服務家長、服務學校、服務社會的“五服務”理念,做到細致入微,以上乘的服務質量贏得聲譽;挑選有素養、有方法、有能力、有技術、懂心理的家長,成立家長學校,定期開展溝通、培訓活動,交流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讓家長不斷適應時代教育的變化,做好家庭教育功課。同時,不斷完善教學開放日制度,定期邀請家長來校聽課,及時聽取家長的意見和建議,不斷改進教育教學方法。
近年來,600多名學生在中央及省市縣的征文、學科競賽、體育競技、電腦制作大賽、航模比賽、書法評比、愛國演講比賽等活動中取得傲人的成績。為清華、北大、人民大學、上海交大、復旦等全國各地高校不斷輸送優秀生源,李強奮、陳因等4萬多名學子在這里逐夢理想、放飛希望,他們的身影遍布祖國四面八方,為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貢獻了二中力量。
堅持守正創新 奏響正面強音 激蕩奮進合力
時代和教育永遠向前,發展和變革是主旋律,這是挑戰更是機遇。“二中人”始終緊扣時代和教育脈搏,大膽下放人事權、教育教學管理指揮權、收入分配權、考核權、獎懲權,極大地調動年級組領導的積極性、創造性,增強了教師的危機感,鍛煉了三個年級團隊的管理能力和水平,提升了教師的整體素質。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在縣域內主動開展學校對口幫扶工作,分別與沙河中學、私渡鎮九年制學校、職業高中等學校建立幫扶關系。選派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教學能手從辦學理念、教學方法、管理思想等方面講述自己的經驗和做法,選派優秀教師到薄弱學校進行交流輪崗、任課,接納鄉村學校教師來校輪崗學習,輻射帶動城鄉教育均衡發展。主動接納縣職中在學校開設文化班以增進更深層次的交流幫扶。接納來自商洛、安康以及本市其他縣區學校來校參觀交流,為市級教研活動提供優質平臺和服務。
為積極響應、穩步推進新課程新高考綜合改革,學校堅持“抓實常規、抓活教研、抓強隊伍”,建立并完善了新課程新教材實施、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選課走班、學生發展指導等系列方案,形成了學生發展指導和選課制度完備的體系,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要。不等不靠努力提升“3+1+2選科”模式的12種課程組合開設能力,積極推進選課走班管理。制定教學常規基本要求和教學常規、教學質量,教研組、備課組考核辦法等,確保學校、年級、學科三級課堂交流和教學觀摩活動的制度化、常態化,做到教研活動、集體備課活動以及教學設計、作業內容、作業評改、試題質量等教學常規工作進行檢查、評估,獎懲精細化、科學化。
世紀弦歌,又春風十度;立德樹人,共大木長天。站在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起點上,新的征程方向已明確,“二中人”將立足實際,不斷堅持守正創新。緊緊圍繞為實現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的氛圍,把“素質過硬、本領高強、求實創新、能打勝仗”奉為圭臬,全面推進高考綜合改革,不斷探索育人方式的轉變、評價方式改革、“三個課堂”革命、五項管理新思路、新做法,探索新的發展思路,積極尋找新的辦法,在突破中求發展,在特色中創品牌,不斷內強本領、外樹形象,為辦人民滿意的教育而繼續努力奮斗,不斷開創西鄉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來源:三秦都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