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漢濱高級中學第三黨支部“六引領” 打造特色黨支部
作者:羅先歡
發布時間:2022-12-14 10:28:14
擦亮紅色品牌、永葆教育初心。漢濱高級中學第三黨支部自今年4月申報創建特色黨支部以來,通過深入挖掘“紅色文化”資源,探索“紅色文化”鑄魂育人渠道,以“建堡壘、創特色、增活力”為主線,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辦人民滿意教育根本目標,高揚“紅色”旗幟。以“黨建+”模式推動“紅色教育”與教育教學、實踐活動、班團文化深度融合,秉承“和潤生命、美澤人生”的教育理念,夯實紅色黨建“六引領”,打造“和美教育、鑄魂育人”紅色教育型特色黨支部品牌。邁向新征程,注入新思想,干出新作為,漢濱高中第三黨支部將紅色情懷根植于自己的教育初心,黨支部鑄堡壘、黨員爭先鋒,教師齊努力,全方位煥發了工作活力。
一、紅色黨建引領和暢環境,強化陣地建設。
支部重視以文化人,各班在本學年分別圍繞“播下紅色種子”和“青春獻禮二十大,強國有我新征程”為主題,營造愛國主義“紅色”物型文化氛圍,創建班級特色文化建設。一面面班級文化墻熠熠生輝,一朵朵“紅色之花”競相開放。通過紅色主題班級文化建設的實施,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同時積極開展黨員活動室和黨員示范崗等紅色陣地建設,營造和發揮了紅色文化的導向、激勵和凝聚作用。
二、紅色黨建引領和煦管理,夯實政治堡壘。
2018年以來,學校黨委進一步強化黨對學校一切工作的領導,將支部建在年級組。支部均由黨委委員兼任支部書記,年級主任兼任支部副書記,建齊配強支部班子。第三黨支部在年級組管理中履行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抓班子、帶隊伍、保落實的領導責任,抓實抓牢支部建設和年級組教育教學管理,進一步強化黨組織政治功能和戰斗堡壘作用。
黨支部建立以來,嚴格落實“三會一課”制度、黨費收繳制度、黨員學習教育管理制度、黨風廉政建設制度、師德師風常態化建設,認真落實每月的“5+X主題黨日”活動、組織生活會、民主評議黨員、談心談話、請示報告等制度,以制度建設夯實政治堡壘。每月按時完成“學習強國”和“安康智慧黨建”平臺的學習和信息上傳,認真撰寫網評文章,規范填寫《基層黨組織標準化建設一本通》,嚴格落實支部活動考勤、黨員積分管理和紅黃榜。2022年6月周慧敏、荊樂兩位同志成為正式黨員,張漢庭、李新根兩位同志正在嚴格按照黨員發展工作流程進行培養和考察。規定動作不放松,“精準施教對點幫扶”、“日清、周結、月反饋”、“兩操實踐活動”、“學科組活動促教學”四大攻堅戰有創新,不斷提高制度化、常態化、規范化水平。
11月的初冬,安康市中心城區疫情防控異常嚴峻。部分師生處于封控區,少數住校生留在校園。支委成員和能到學校的黨員教師積極響應黨支部的號召,聞令而動,“疫”往前行,主動補位,共擔風雨,始終與留校生堅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線。從留校學生陪伴到線上線下教學開展,從網絡技術支撐到后勤物資保障,從心理健康教育到各種食品飯菜補給,從教室三尺講臺到核酸采樣一線。時有所需,師有所為,每一位“守護者”和“補位者”全力保障校園安全和雙線教學,用實際行動踐行教育的初心和使命。
三、紅色黨建引領和潤德育,厚植紅色情懷。
在黨支部引領下,將紅色文化融入到德育實踐主題活動中,打造紅色育人新高地。持續開展了慶祝建黨一百周年、“喜迎二十大、奮進新征程”、建團一百周年、國旗下演講暨班級風采展示等系列活動。支部組織年級組師生2018年暑期赴北京研學,11月赴江西于都、瑞金、井岡山,2021年赴延安黨史學習教育,2022年7月前往平利廖乾伍故居和蔣家坪開展紅色教育主題黨日活動,國慶節前夕,組織師生開展“緬懷先烈,強國有我”安康牛蹄嶺戰斗遺址遠足活動。第三黨支部通過開展紅色文化德育系列活動和“紅色研學”實踐活動,打造“行走的課堂”,用活紅色資源,讓革命舊址遺跡成為黨史“教室”,讓文物史料成為黨史“教材”,讓英烈模范成為黨史“教師”,引導青少年筑牢信仰之基、堅定報國之志,和潤德育呈現出“和而不同、至尚至美、滋潤心靈”的良好育人局面。
四、紅色黨建引領和樂課程,傳承紅色基因。
支部堅持“以活動促教學”理念,推進新課程改革,通過紅色教育進班級、進課堂、進頭腦,將紅色文化融入到第二課堂中。備課組結合學科特點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科組競賽活動,從吟“誦”、益“智”、養“德”、激“趣”、健“體”五個方面,整體架構“和樂課程”體系。年級組編寫了3種紅色教育校本教材,1個國家級精品課程。舉辦了紅色詩歌朗誦、主題演講、征文、書畫評比、手抄報、學科知識競賽、風采大賽等喜迎黨的二十大系列學科組第二課堂實踐活動,全面提升學生核心素養,厚植家國情懷,傳承革命精神,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五、紅色黨建引領和悅教師,發揮示范引領。
一是在黨管人才方面,黨支部實行“三培養機制”,即:把優秀骨干教師培養成共產黨員,把黨員教師培養成優秀骨干教師,把優秀黨員骨干教師培養成學校中層領導干部。年級組努力構建“一個目標”、“兩支隊伍”、“三大工程”、“四個途徑”的“1234”教師培養體系。以引路子、壓擔子、搭臺子、創牌子的工作思路對教師隊伍進行梯級培養,提升教師整體素質,促進教師全面成長。目前第三黨支部有特級教師2名,省級學科帶頭人工作坊2個,省級學科帶頭人2名,省級教學能手2名,省級思政課教學標兵1名,市級思政課教學標兵和教學骨干共2名,市區級教學能手24名。
二是通過“精準施教對點幫扶”、“日清、周結、月反饋”和“結對幫扶送教”,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在教育扶貧和扶智的工作中,實行黨支部統一領導下的行政領導包班、給尖子生配備導師、希望生對點幫扶、對點幫扶動態管理、對點幫扶和集中幫扶相結合等策略方法。年級組還為貧困生配有一名或多名指導老師,在學習、生活、心理健康、生涯規劃等方面給予幫助。廣大教師繼承發揚優良傳統,結合工作實際,立足本職工作,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展示新時代共產黨人的良好風貌。
六、紅色黨建引領和美學生,培育時代新人。
按照“黨建引路—主題教育—班團文化”的流程,以黨建帶團建,促進黨團聯建。第三黨支部團總支把紅色文化融入共青團工作,通過開展建團百年、清明祭英烈、學雷鋒志愿服務等系列活動,先后組織60余名志愿者走進社區,參與疫情防控志愿服務活動,10余次志愿者走進大街小巷,參與安康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志愿服務活動。團總支創新網絡育人,依托網站、微信公眾號等途徑,開展了30余期“青年大學習”線上主題團課,邀請陳光艷老師為全校師生做了“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線上直播宣講,組織學生網上祭掃英烈并制作手抄報。形式多樣的班團活動,加強了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通過紅色文化點亮信仰之光,引導當代青年勇擔時代使命,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爭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燃黨建引擎,續紅色血脈,育時代新人。通過近幾年的努力,漢濱高中第三黨支部在深化拓展中推進紅色主題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已逐漸形成“和美教育、鑄魂育人”紅色教育型特色文化名片。漢濱高中第三黨支部將以紅色黨建為引領,厚植師生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的情懷,以紅色基因鑄魂育人,踔厲奮發、勇毅前行,進一步弘揚和美文化,深耕和美教育,使“和美”校園更加輝煌燦爛,奮力譜寫漢濱高級中學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