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高新區(qū)第四小學開展“古詩教學”專題研討活動
作者:曾立云、牛慧慧
發(fā)布時間:2022-12-12 09:16:07 來源:安康高新區(qū)第四小學教育集團
12月6日中午,安康高新區(qū)第四小學語文教研組以“詩雅心田,樂學古詩”為主題,以該校老師樂嬌的展示課《登鸛雀樓》為課例,就雙減背景下,如何提高低段古詩教學的有效性開展了專題研討活動。
活動伊始,樂嬌就自己執(zhí)教的《登鸛雀樓》一課從讀、聽、講、背幾方面進行了反思性說課。接著同年級組教師、各備課組中心發(fā)言人分別進行了議課。大家對樂嬌在教學中以生為本,課堂上以媒體為介、以語言為體、以拓展為徑來展開古詩教學的方法予以肯定,同時對樂嬌的課給予指導性意見。
隨后,組內教師依托課標,借助教師用書,結合實際教學經驗,圍繞“低段古詩怎樣教”這一話題進行了自由討論。大家認為要提高低段古詩教學課堂教學效果可以從以下六方面入手:一是教師在教學古詩的過程中,可以充分發(fā)揮多媒體的作用,借助生字游戲讓學生在娛樂中識字認字,對于難寫或者復雜的生字應做重點指導,及時糾正;二是在教學古詩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注重對學生朗讀方面的指導,通過不同形式及不同層次的誦讀,讓學生逐步體會詩意;三是教學中可借助視頻、圖畫等教學資源,讓同學們在視覺體驗中充分發(fā)揮想象,用自己的語言去描述所看、所想到的畫面,從而感受詩的意境美;四是教師在授課前應當在備課方面充分下功夫,通過拓展與本首古詩有關聯的課外古詩詞的資源讓學生受到古詩詞文化的熏陶,充分感受古詩詞文化的魅力。五是通過想象理解詩句。古詩除了借助畫面,還需要通過聯系已有的知識去想象,體會詩人當時所描繪的情境,從而理解句子所表達的含義,也增強畫面感。六是朗讀加背誦,所有的古詩都要通過誦讀去體驗情感,只有在讀好、理解了的基礎上才能熟讀成誦,達到背誦的效果。
最后,教師成長中心主任趙芳對此次活動作小結,并就教師說課議課提出明確要求。要求在議課的過程中,老師們應當敢于講實話,直截了當地指出授課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所出現的不足,只有這樣授課老師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取得更大的進步。同時,教師說課也一定要規(guī)范流程,從說教材、說教學目標、說教學重難點、說學情、說教法、說教學過程幾個方面進行反思,有層次地分析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此次研討活動,主題突出,特色鮮明,教研氛圍濃厚,讓大家在相互交流學習中更明確了古詩教學的方法策略。有助于古詩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促進“雙減”目標的落實。相信老師們在以課標為根基,以先進教育教學方法為指導,在不斷的探討學習和反思總結中,古詩詞教學水平定會更上一層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