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秘書長張力:以優質教育涵養源頭活水
發布時間:2022-12-10 16:50:25
黨的二十大報告首次將“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單獨作為一個部分,將教育、科技、人才作為一個整體進行論述。即日起,本版推出系列文章,與讀者共同探討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
——編 者
黨的二十大報告關于教育事業的新部署,既保持黨領導教育工作大政方針的連續性,又根據新形勢新要求不斷開創新局,反映了黨的教育方針在新時代新征程上的新境界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這一重要論斷,充分揭示出教育、科技、人才對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意義,要求我們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統籌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從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的內在聯系來看,教育是擺在首位的,這是因為科技的創新突破、人才的培養造就,都需要教育提供基礎性支撐。因此,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就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教育事業,習近平總書記圍繞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建設教育強國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動指南。這十年,我國教育普及水平不斷提高,國民受教育程度得到了進一步提升;國家支援中西部地區招生協作計劃得以實施,教育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完善教育優先發展機制,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占GDP比例連續10年保持在4%以上……可以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體系的主體框架基本確立,教育面貌發生格局性變化,人民群眾對教育改革發展的滿意度不斷提高。
黨的二十大報告關于教育事業的新部署,既保持黨領導教育工作大政方針的連續性,又根據新形勢新要求不斷開創新局,反映了黨的教育方針在新時代新征程上的新境界。總體而言,可以從5個層面把握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的新部署。一是明方向,從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把握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教育根本問題出發,堅定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二是重公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發展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三是成體系,統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加強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建設。四是促改革,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增加教材建設和管理、學校管理和教育評價體系、學校家庭社會育人機制等新的著力方向,并繼續重視教師隊伍建設。五是數字化,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高質量教育的需求,把我國的人口紅利轉化為人力資源的顯著優勢。
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新征程上,繼續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加快建設教育強國,就能用優質教育為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提供更多源頭活水,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源源不斷的智力支撐。
(作者:張力,為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秘書長)
來源|人民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