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二十大精神上來,空軍工程大學研究生院學委會聯合西安交通大學、長安大學、陜西師范大學共同舉辦“軍地同行,攜手并進新征程”云端主題交流活動,加強軍地高校青年學子溝通交流,互相借鑒、取長補短,在深化理論學習中感悟思想偉力,在深信篤行中汲取奮進力量。

圖片

四所高校研究生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結合自身科研情況和工作實際,飽含深情地分享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感悟,努力做好學習成果轉化運用,立志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研究生。

四所高校研究生代表作主題發言

空軍工程大學研究生代表

楊鶴森圍繞“加快建設一支空天一體、攻防兼備的強大人民空軍”的戰略轉型要求,介紹了新時代十年人民空軍實現常態化警巡東海、戰巡南海、繞飛臺島,正在邁向現代化戰略空軍的征程上積極作為、加力奮飛。大學是培養空軍軍官的最高技術學府,是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的搖籃和軍事科技創新的重要基地,更是青年學子獻身國防、實現人生理想的知識殿堂,多年來培養造就了一大批優秀人才。楊鶴森結合求學經歷說道:“我身邊既有攻克新機上高原難題的李應紅院士作為導師榜樣,也有畢業主動申請‘三到’奔赴邊疆的強軍先鋒,作為新時代的軍校研究生,要從身邊榜樣中汲取奮進力量,做好主責主業,獻身強軍實踐。”他的發言引起了軍地雙方研究生的強烈共鳴。

圖片

長安大學研究生代表

王雅琪結合自己前往國家級貧困縣商洛市商南縣的支教經歷,飽含深情地講道:“身為青年就應該將個人命運與國家民族的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我們研究生會要通過開展主題教育、深入社會實踐、選樹榜樣典型、筑牢思想陣地,在‘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的過程中進一步濃厚家國情懷,引領廣大研究生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貫徹落實好黨的二十大精神,講好新時代長安大學的研究生故事。”

圖片

西安交通大學研究生代表

曹敏首先就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關于教育、科技、人才的內容與大家做了交流分享,隨后引用王樹國校長的講話,重點圍繞“西遷精神”,動情地講述了老一輩西遷人聽黨話、跟黨走,與黨、國家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崇高精神。她強調個人選擇必須順應時代潮流,新時代大學生必須主動融入社會實踐,才能助力、引領社會發展。沒有一個國家、一個集體、一個單位是靠守而守出一片事業來的,守是消極的,只有大膽創新、銳意進取,德才兼備、全面成才,才能順應時代和社會發展潮流,成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圖片

陜西師范大學研究生代表

劉賽結合自身學習體會、專業特點和調研實踐,分享了自己對黨的二十大報告的理解,重點向大家介紹了陜師大扎根西部、甘于奉獻,追求卓越、教育報國的“西部紅燭精神”,含情脈脈地講述了一代又一代陜師大人在“西部紅燭精神”的指引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用理想、信念和情懷扛起西部教育的大旗,為西部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最后,圍繞新時代師范類人才面臨的新挑戰、新要求,她說道:“作為研究生,我們更要直面挑戰,更要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以實際行動投入到建設新時代的火熱實踐中。”

圖片

線上研討交流

圖片

四位主講人發言完畢后,活動進入自由研討交流環節,大學研究生代表結合軍校求學經歷,圍繞如何身體力行將黨的二十大精神貫徹到日常行動中去,說道:“作為新時代軍校學員,我們生逢其時,既看到了實現夢想的前景無比光明,也看到面臨的嚴峻風險挑戰。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迫切需要一支強有力的武裝力量。作為軍校學員,應當刻苦鉆研核心技術,磨礪意志品質,積極研戰備戰,時刻準備戰斗!”

西交大研究生代表針對長安大學組織的支教活動提問:“去邊遠山區進行短期支教,對孩子們幫助大嗎?”

長安大學研究生代表做了詳細解答:“首先,我校組織的是為期一年的專項支教活動,可以幫帶孩子們完整地度過一學年,是一次完整的支教活動。其次,我們將最新的教學資源引入課堂教學,幫助山區孩子站在我們的肩膀上去看世界。支教結束后,我仍舊和很多孩子保持聯系。今年中考結束后,得知他們取得好成績,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非常有意義的。”

解答完畢后,各分會場響起一片掌聲,這群可愛又可敬的研究生用實際行動回答了怎樣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之問。

陜師大研究生代表有感而發:“很高興在聯學活動中得知長安大學與我們一樣,在為支教邊遠山區的事業共同努力。希望建立起交流合作的溝通渠道,共享教學資源,一起為教育事業添磚加瓦。”

圖片

西交大研究生代表說:“陜師大主講人提到了貴校的‘西部紅燭精神’,而我校有‘西遷精神’,這一點引發了我們的共鳴,我想在那段流金歲月,先輩們正是靠著獻身祖國大西北的信念,毅然決然離開繁華發達的東部地區,拖家帶口、舉家西遷、艱苦奮斗,才使我國西部地區日益繁榮興盛。”

圖片

圖片

來源|長安大學

責任編輯:劉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