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高聳而綿延,李白曾在詩中寫道: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連善于高飛的黃鶴,擅長攀爬的猿猴都只能望著秦嶺興嘆,李白雖然用了夸張與綺麗的想象,但也可見秦嶺的高大險絕、山川林立、地貌復雜。

秦嶺被人們俗稱為“龍脈”,也被關(guān)中的人們稱為南山,它東依伏牛山,西臨六盤山,將我國關(guān)中平原與陜南水鄉(xiāng)阻隔開來。身處關(guān)中的我們,在天氣晴好的時候,望向南邊,亦可以看見秦嶺高遠的輪廓。綿延起伏的秦嶺之上,有許多的山嶺、關(guān)隘、川峽、棧道、險壑、古道和國家森林公園,其中著名的有:太白山、青峰峽、鰲山、武關(guān)、神女峰、子午道、陳倉道、首陽山、太平國家公園、大散關(guān),等等。從地勢的整體走勢來看,華山、驪山一帶,也可以看作是秦嶺在東邊的延伸。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guān),萬夫莫開”,秦嶺一帶十分險峻。所以,在古代,是拱衛(wèi)京城咸陽、長安一帶的天然屏障,是兵家必爭之地。劉邦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諸葛亮六出祁山,從蜀地穿過的險峻地帶;陸游詩中的“鐵馬秋風大散關(guān)”等,皆與秦嶺相關(guān)。

唐朝時,有許多名人或士子,曾經(jīng)在靠近長安的秦嶺北麓的終南山隱居,因為在關(guān)中以南,人們也稱之為“南山”,他們隱居在南山,以隱者為名,卻希望被當權(quán)者賞識,然后出仕為官,“終南捷徑”是當時讀書人求取功名的一種方式,盛極一時。

也有已然做官的人常常出沒于南山之中,過著半隱半官的日子,“詩佛”王維便是其中一位。身為大樂丞的他,在天寶初年,大約是中年之后,就遷居藍田生活,在那里創(chuàng)作,有了諸多詩文與畫作問世,包括頗為有名的山水田園詩,蘇軾曾在《書摩詰藍田煙雨圖》上題詞,稱贊他“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南山如畫,南山上的明月、青松、高山、清泉、幽篁、怪石……使他沉醉其中,覽物之情,滿溢而出,“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獨坐幽篁里……明月來相照”,好不愜意。于是,有了閑適、恬淡、靜遠的《山居秋暝》《鹿柴》《終南別業(yè)》《竹里館》等,文字悠然地落于筆端,詩如畫境,詩亦有情。

秦嶺,也是人們消夏避暑,遠離塵囂的好去處。

從古至今,每到夏天,天氣炎熱,周遭和遠處的人們便會光顧秦嶺。

這些年,隨著國家各種自然保護區(qū)的陸續(xù)設立,隨著國人保護意識的增強,秦嶺的環(huán)境更加清幽,太白山、青峰峽、鰲山、太平、朱雀等國家森林公園,秦嶺成了越來越多的人常去游覽的地方。

此刻,我剛剛在車上落座,車尚未開動,外面乍暖還寒,車里暖而不熱,我坐在靠窗的地方看著窗外或駛過或停留的動車,打開我的小手冊寫著點點文字,甚是愜意。

等一會兒,列車啟動,定有許多美不勝收的春景,從車窗掠過。

不由想及,某一年仲夏的一天,烈日炎炎,萬里無云,我與三五友人,為了一覽南山郁郁蔥蔥的美景,為了親近大自然,為了在讀萬卷書之后行萬里路,去了秦嶺東邊的太平國家森林公園。

那是我第一次近距離地親近秦嶺。之前,僅是在文章里讀到過,在地圖上尋找過,在飛機的窗口遙遠地俯瞰過。到達山麓下,心中產(chǎn)生了無以名狀的心緒,那不僅僅是對大自然神奇的造物力量的折服,更是初次見到傳說中的“龍脈”而生的敬畏之心。

那天,我們看到了潺潺涌動的流水,看到了或筆直或姿態(tài)萬千或咬住磐石不肯放的翠竹、白樺、青松和各種之前未曾見過的植物,看到了從天而降的彩虹瀑布,看到了嶙峋多變的怪石,看到了被霧氣、白云映襯下的逶迤青山,經(jīng)歷了山間瞬息變化的氣候。聞到了花木飄來的自然的味道,聽到了瀑布、溪流、鳥鳴、微風聲……這些都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仁者樂山,知者樂水。秦嶺不僅僅有一座座青山,也有高山之上飛流而下的瀑布、溪水,有千百年來,道不盡的或滄桑,或悲壯,或詭譎的人文歷史,有讓無數(shù)生靈與人類迷戀的自然氣息,有縱橫秦地的寬廣與豪邁,更包含著中華民族未曾言表的文化基因。

匆忙的你,請試著放慢腳步,去邂逅秦嶺,你會發(fā)現(xiàn)不一樣的秦嶺,你會發(fā)現(xiàn)秦嶺的多個側(cè)面,你會發(fā)現(xiàn)大自然神奇的力量,你會發(fā)現(xiàn),它一直在那里等著你……

作者單位:陜西省咸陽市乾縣薛錄曇支坊小學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