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歡劉德華的歌《今天》,“盼了好久終于盼到今天,夢了好久終于把夢實現……”每當唱起它,我總會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驚奇、喜悅、自豪……真的,2008年之前,我可能做夢都沒有想到自己會來到深圳!

但是,現在,我成為深圳人已經十三年了。

我愿意把我的故事,自己圓夢的歷程略作總結,與大家分享。

我是一個中學語文老師,但我不想從這方面開始寫,因為一個老師的特色不僅在于教育教學,也在于很多其他方面。

我屬于少數民族,我們苗家人沒有生活在繁華的都市,而是更接近大自然,不僅充分享受著自然的種種恩賜,而且保留了許多人的自然天性。我們苗家人勤勞善良、熱情好客。湘西臘肉名滿全國,而最正宗的臘肉其實就出自我們苗家人之手,如果你有機會在春節期間來到我的家鄉,那醇香可口的苗家臘肉一定不會辜負你的嘴和胃。我們苗族的女性大多心靈手巧,她們精美的剪紙和刺繡真的讓人大開眼界。在最隆重的“八月八”趕秋節上,男女老少均身著絢麗多姿的苗族盛裝,那林林總總的神奇藝術,如武術和巫術,還有蕩秋千、擊苗鼓、殺水牛、上刀梯、“下油鍋”等,讓人目不暇接。當然,我也沒有讓我的民族丟臉,我依然可以較流利地說苗語,甚至可以說我是普通話說得最好的苗家人之一,我憑著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學,跳出了“農門”,而且還跳到了祖國改革的最前沿——深圳。我相信,苗族也會為它有這樣的兒女而驕傲!

我自認自己是一個有好品性的人。孔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蔽液懿幌矚g也很少問別人借錢,但若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借了錢,我便會在最短的時間內還上,即使是自己節衣縮食東拼西湊。而我也親眼看到過身邊有些人和我想法不同,在欠著別人錢的時候,依然抽好煙、喝好酒,過好日子,真把自己當爺、把債主當孫子了。

我覺得孝順也是我們應該做到的。我們家有五個兄弟姐妹,當初在家鄉工作時,只要有空,我就會陪母親出去散散步、聊聊天、吃吃飯,從頻次上來說,兄弟姐妹中只有我做得最多。現在,我遠離了母親,但是我還是會堅持一些事情,比如一兩周必定給她打一次電話。我常常自豪地對妻子說,每次給母親打電話,我都會想辦法讓母親笑上幾聲。這對母親、對我都算一種安慰啊。到現在為止,母親已經跟我在深圳過了三次春節了。

2012年10月,母親過七十大壽,我已經說服她教她一些簡單的電腦操作技術,我會送一臺筆記本電腦給她作為生日禮物。雖然那時因為路途遙遠,工作在身無法回家鄉為她祝壽,但我最終臨時決定讓妻子代我回家一趟。而我們事先沒有告訴母親這一計劃,當妻子打電話告訴我母親看見她激動得熱淚盈眶時,我深感欣慰。這真是一件有些許浪漫、自然且讓人自豪的事情!

接下來可以說說我作為老師的那些事兒了。

23年的教學生涯,我自認沒有辱沒“語文老師”這個稱號。

當年,我只是一個??粕厴I后的我只教了一年初三,之后就被提到高中部任教,直至今天。我現在依然感激當年慧眼識“英才”的一位吳姓的教務主任。初三的一天,課間休息時,吳主任來到我面前:“伍老師,下節課我和校長來聽聽你的課。”很奇怪,當時未滿21歲的我并沒有覺得緊張,只是平淡地回了聲“好的”,上課時我也非常自然淡定。課后吳主任對我說:“伍老師,這是我聽過的最像語文課的語文課!”就是這樣一句肯定,給了當時的我極大的鼓舞。

2002年,32歲的我成了我們縣一中歷史上最年輕的語文教研組長。當時全校有29名語文老師,其中一半都有高級職稱,而那時我還只是中教一級職稱。我很感謝推薦我的原組長,也佩服當時校領導的眼光,能夠“不拘一格降人才”。后來,我也沒有辜負這些信任我的人,之后幾年的語文教研活動也開展得有聲有色。

我對教學是有主見和自信的。這其實也很自然,因為一方面自己確實有良好的基本功;另外,我始終銘記葉圣陶先生的那句話:教材無非是例子。我力爭讓自己的課堂都能上出自己的特色,而不僅僅是教參設計的再現,或者網絡課件的展覽。十幾年前上《孔雀東南飛》,我就讓學生先改寫成劇本,然后讓課代表組織部分同學分角色排練,上課時表演與賞析同時進行,形式活潑,成效顯著。上《黃山記》時,我也使用了很多老師用到的“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導入,不過我巧妙地把兩句拆開,并且結合《我想去桂林》的歌詞“可是有了錢的時候我卻沒時間……”恰到好處地將學生帶入到黃山神奇瑰麗的美景中。在上《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時,我又在怎樣讓學生更好更快把握全文結構內容的問題上“三思”,最后通過每段抽出一個成語的方式帶動學生梳理全篇,使得學生學習記憶比較深刻。在高三的一次“古詩詞鑒賞”公開課上,我“借用”當時一位普通話極好的老師的朗讀,既給學生作了很好的朗讀示范,又很好地活躍了課堂氣氛。在《我的母親》這節課的結尾,我發揮自己的特長唱歌,用一首高亢嘹亮、激情澎湃的《母親》將課堂帶入了高潮,讓學生回味無窮……這樣的課,在我三十多年的從教生涯里數不勝數。

教師不光要教好書,自然還應該育好人。我也曾長期擔任班主任工作,在老家時,也獲得過縣級的“優秀班主任”稱號。和很多班主任一樣,我對學生的要求也是寬嚴結合,我嚴格的特點之一就是注重細節。比方說我不允許學生在課堂上吃東西,也不欣賞學生在老師講話的時候喝水,要求學生在遲到或者離開教室時要向老師打報告,不喜歡學生叫老師“哥”“姐”之類的。我認為,這些對于現在的學生來說是很必要的,因為有些學生的行為習慣真的存在問題。雖然有些老師不一定會認同我的這些想法和做法,但是我依然會堅持。“嚴師出高徒”是我的教育真理,但教育也需要有愛的能力。我對于那些家境貧寒而又學習努力(不一定是成績優秀)的同學,總是會格外關心。印象最深的還是1995年教的第一屆高三畢業生。一個姓吳的同學家境貧寒而又學習努力,那時,我剛結婚不久。幸運的是,妻子賢惠明理,所以對于叫吳同學周末來家吃飯,送他一些新舊衣裳,甚至在大學時為他補足幾百塊錢的學費讓他能順利畢業等事情,都非常支持。現在吳同學也成了我的同行,我們倆現在的關系是師生、朋友兼兄弟。

現在教育界最響亮的口號之一就是“終身學習”,我也很自然地順應大潮,以堅韌不拔的毅力、持之以恒的決心,歷經一年多不堪回首的拼搏,終于,在2005年以35歲“高齡”考上了全日制文藝學碩士研究生。三年的脫產學習后,我順利畢業,帶著一份“來深圳旅游一趟”的放松心態赴深圳應聘,最終獲得了在深圳發展的機會。當然,我也要感謝那些“慧眼識珠”的領導和同仁,我相信自己這幾年的工作表現對得起他們,當然,也對得起自己!

如果用一個詞來概括我現在自認還算成功的人生路的話,我愿意用“自然”,做人自然,育人也自然。雖未做過深圳夢,夢卻圓于自然處。

作者單位:深圳市光明區高級中學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