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新教師們的故事
作者:楊小川
發布時間:2022-12-06 10:17:13 來源:陜西教育綜合
九月初的各種信息平臺總會被一個詞所占領,那便是“開學季”。今年的這個詞里包含著更多的歡呼雀躍,那是被“神獸們”折磨了一個假期的家長們長舒的一口氣,那是被疫情擋住了腳步,雖在假期,卻只能囿于方尺的孩子們盡情的撒歡與開心的相聚。
今年的開學季,媒體朋友們重新給出了定義,說開學意味著“成長”。我極喜歡這個詞,也有著頗多的情緒和感受。因為在我的工作中,除了學生,還有一大幫雖說是孩子,卻已走上了工作崗位,說是大人,卻依舊是稚氣未脫的新入職教師們。他們大多遠離家鄉、遠離父母,獨自面對著全新的生活和工作環境,面對全新的規則與要求,顯得無所適從、小心翼翼。我們略顯“自大”地,以前輩應有的自覺,以過來人必有的姿態,以教育工作者特有的情懷,希望能在他們職業生涯的起步階段,給予引領和幫助,助力他們一開始便能扎下深深的根。所謂,根深方能葉茂,本固方可枝榮,其次才可源遠流長,卓爾不凡。
望著一張張年輕的面孔,在接納新人的喜悅,以及對他們滿心的期望之外,我腦海總浮現自己當年初入學校時,那段迷茫的、彷徨的,甚至走了太多彎路的過程。于是在2020年,我經歷第一屆,也是鄠邑區有史以來最大的一屆教育人事招聘時,對迎來的350名新教師,在精心設計并扎實開展暑期集中培訓后,我們依據新老師呈現和反饋的狀態,在隨后的一年時間里,采取一月一主題的形式,圍繞師德師風、情懷擔當、職業規劃、心理健康、家庭教育、信息技術應用以及教育教學素養提升等內容,邀請區內外專家、名師精心設計課程,創新培訓形式,務求解決他們工作中面臨的實際問題。一年的傾情、傾力、傾心的培養培訓,帶給新教師們的是快速的成長成熟,是能自主地、獨立地,甚至優秀地挑起擔子,面對來自社會、家長對于教育越來越高的關注與要求。帶給我們的,是老齡化嚴重、結構化缺員嚴重的教師隊伍現狀得到了根本性的改變;是年齡結構、學科結構、學歷結構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優化;是年輕的、活力的他們帶給每一所校園,特別是鄉村學校全新的、多彩的變化。而帶給我自己的,則是看著一個個孩子長大了、優秀了,自己仿若老母親般的滿足和喜悅。2021年11月,在進校督查過程中,碰到那一屆的兩位均是來自商洛的新教師,在全區最偏遠的一所小學,在學校的儀器室里布置了他們的新房,我們即刻送上的祝福與賀禮讓他們激動得淚流滿面,而他們從見面,便與我自然而然地十指相扣,那種依賴感,那股子親切勁兒,值得我一生銘記。
因為疫情的原因,2021年招錄的80余名新教師的培訓,大多都在線上完成,少了面對面交流、對話的真誠感,少了學習培訓的規矩感,少了師者精神相互傳承的儀式感……盡管內容也是精心設計與制作的,盡管需求也在盡量滿足和生成,但個別新教師在從學生到教師的角色轉變上,在教育教學能力與實際教學需求的關聯上,在教師職業必須具備的包容、開放、嚴謹,與他們在和學生、家長、同事的對接過程中偶然顯現出來的任性、隨意和自我放縱上,似乎總缺少一點兒規范、引領和教化的意味。
2022年的新入職教師培訓,直到9月3日,新教師們實際上崗后方才啟動。來得比往年都晚一些,一是因為疫情,二是因為我對線上培訓效果的相對不認可,最關鍵的是,我始終堅信并堅持,必要的儀式感,以及情緒、情感的帶動、引領和激發,是新教師入職培訓必備的第一課。那天是周六,先是小雨,繼而轉成中雨,新教師們在規定時間內全部到場,無一缺席。開班儀式接著進行上午的“教育故事”分享,三個小時的會場秩序井然,滿滿的正能量在場內匯聚、凝結。下午的導師分組以及組內破冰,新教師們先是拘謹,慢慢打開后,在自我介紹的同時,是新到崗位的各種困惑與問題的迸發,特意安排的四位導師就像啟明星般,似乎讓他們瞬間找到了可以拉自己一把的強勁稻草……啟動,只是意味著開始,結合前兩年工作的經驗教訓,結合新教師的學歷專業構成,我們精心設計了一整年的課程體系,圍繞師德修養、教學實踐、班級工作和專業發展等4個維度18個項目,邀請區內外專家和經驗豐富的“三級三類”骨干教師,以教師專業標準為指導,以新課標的解讀與生成為著力點,擬通過集中培訓、校本研修、引領自學、分段分科指導、測評考核等多種形式,完成系統化、科學化、全面化的培養與雕琢。
我告訴年輕教師們:經過如此一年具體、扎實、系統、全面的培訓和歷練,經過導師們手把手的指導和點對點的幫助,我堅信,選擇鄠邑教育的你們,一定會比同齡人的根扎得更深、更堅實、更牢固。
我告訴年輕教師們:入職的第一年,你的思想、你的狀態、你的實踐、你的理想、你的努力,將會決定你一生可能抵達的高度。我們愿做你成長的見證者,更愿成為你成長過程中的扶梯者與推動者。
于漪老師說,為師者應“眼里有人,心中有詩,案頭有書”。眼里的人,是正在成長中的所有生命,可能是一位可愛的孩子,可能是他們的父母,也可能是與我們相遇的每一個人。新教師,于學生而言,他們是老師,是孩子們心目中頂天立地的榜樣和力量;于我們而言,他們依舊是個孩子,是需要我們更多關愛、更多幫助、更多指導和關注的孩子。他們,應成為我們的校長、行政管理者重點著眼的“人”,也必將是我們的教育事業向陽生長的中堅力量。
作者單位:陜西省西安市惠安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