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擷英
作者:閆占軍等
發布時間:2022-12-06 09:33:17 來源:陜西教育綜合
關于高中物理課堂教學創新的思考與建議
閆占軍
在進行課堂教學創新大賽的準備時,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基本原則:
要注意突出自己教學的創新點。課堂教學創新大賽不同于教學新秀、教學能手等評選活動,選手要想在比賽中勝出,除了要有扎實的教學基本功外,還要注意在比賽中突出自己本次教學設計的創新點。因此,參賽教師一定要在比賽中努力把自己的課例設計成富有創新性的教學作品。
教學中一定要體現新課程理念。選手在展示中體現的教育教學理念一定要和當下的新課程理念相符合,在教學過程中體現出落實立德樹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設計思想,注意體現新課程理念和核心素養的養成,廣泛采用啟發、誘導、合作、探究、情境式、互動式等多樣化的教學方式開展教學,要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尋找課堂創新的突破口,不能為了創新而創新。
參賽課題的選擇應便于創新。針對不同的課堂內容和課型特點,我們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學設計思路、教學組織形式和教學用具。選手應該根據學科特點、知識特點、課型特點、個人教學風格來選擇創新目標。
物理學科教師開展課堂教學創新時可以從以下途徑進行突破:
現代信息技術與物理課堂高度融合。教育教學的技術手段必須與時俱進才能滿足目前教育工作的需要。課堂教學的創新在很大程度上離不開科技的發展,依賴于信息技術的高度融合。應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可以進一步增強課堂教學效果,順利實現教育目標。
通過改進物理實驗實現課堂創新。物理學科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很多的物理規律來自生產實踐和科學實驗。對實驗進行改進可以是對實驗設計思路的改進和優化,也可以是對儀器及方法的改進升級,或者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處理,通過物理實驗創新,可以提高實驗的可操作性和實驗現象的可視化程度,增強實驗效果,讓物理課堂教學更加科學高效。
作者單位:陜西省渭南市教育研究所
課后服務應注重實效性
李乃生
在課后服務的內容上,既要堅持有教無類,更要注重因材施教,尤其在課后作業輔導方面。一些學校在課后服務中傾向于開展較多文娛活動,表面上看是為了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實際上潛伏了很多隱患。很多學生在當天的課堂學習中積壓了一定的問題,他們需要利用放學后的課余時間來完成作業,解決疑問。以前,沒有學校集中統一的課后服務,學生們回家后要么自己獨立完成作業,要么由家長或其他人輔導作業,學生早早地完成作業,晚上就能按時休息,保證第二天有充沛的精力。而現在,部分學校的課后服務安排了大量的文娛活動,擠占了學生完成作業的時間,等到學生放學回家后已經很晚了,還得在家里做作業,家長要陪著孩子苦熬到深夜,導致學生和家長的身體都疲憊不堪。
因此,課后服務應該以輔導學生完成作業解決學習上的疑問為主,適度組織社團活動。首先,在時間上要給學生留出充裕的時間來完成作業,不能無故擠占學生寶貴的時間。其次,在內容和方式上要有靈活性,一般是由學生各自完成自己的作業,記錄下來不懂的地方,向教師提出這些疑問,教師對學生提出的一般性問題進行當面個別解答,對比較重要的問題收集起來做好記錄,在第二天的課堂上向全體學生講解,不宜在課后服務中用大量時間進行講解,擠占學生完成作業的時間。對于已經完成作業的學生,教師可以鼓勵他們預習新課,提升課后服務質量。
課后服務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因校制宜,因時制宜,因人而異,注重實效,力戒形式主義,這樣,課后服務才能顯示出其真正的生命力。
作者單位:陜西省西安市高新區第七高級中學
我眼中的你
竇 娟
大多數幼兒非常喜歡幼兒園美術活動,同時,幼兒園美術活動也是幼兒認識世界、探索世界的有效途徑。活動中,幼兒會經常把自己關注的、感興趣的事物和自己認為美好的世界畫下來。因此,教師要通過各種途徑和教學方法,使幼兒園美術活動發揮其更大的教育作用。那么如何讓幼兒的作品構思更加豐富、完整、形象生動呢?
今天的美術活動能不能有新的發現呢?帶著這個問題,我對幼兒們說出了我的想法:畫一畫你眼中的竇老師……“太難了,我不會畫”“我也不會畫”,這樣的聲音此起彼伏。面對慌亂的幼兒,我提出問題:仔細觀察一下,我長什么樣子?個子高嗎?胖瘦如何呢?我和咱們大四班的王老師最大的區別是什么?一問一答中,我在孩子們心中的形象出現了:短發、戴著眼鏡、中等身材、面帶笑容的竇老師……“今天我是模特兒,不會畫的時候請多看看我哦。”
幼兒不再議論,紛紛拿起畫筆在紙上畫出了人物的輪廓。畫到細節時,我提醒幼兒:我和別人是不一樣的。這時幼兒們會時不時地抬頭看看我,有的還跑到我跟前近距離地瞅我幾眼,有的還要求我轉過身去。我全力配合:站立、走路、坐下、轉身。
幾分鐘后,幼兒們筆下的竇老師除了標志性的眼鏡外,還增加了高跟鞋、大卷發、耳飾、項鏈、褲裝、裙裝……姿態各異、神情歡樂,真的是驚喜連連。新的要求又來了:竇老師想出現在幼兒園不同的地方和景色中,你會畫嗎?試試吧!
幼兒園的溪流、小橋、大型玩具、花草樹木、種植園地以及幼兒園的小朋友等都慢慢出現在了“我”的旁邊。幼兒們用畫筆訴說著他們眼中的“我”或者和“我”之間的故事,心與心的交流,真的很美好!
通過這次活動,我深切地感受到:美術活動離不開觀察。在活動中,教師應找準切入點,啟發幼兒尋找事物的特征,把看到的、想到的事物說出來然后再畫出來,這樣能使創作的畫面生動而充滿情趣,同時也能真正發揮美術活動的教育價值。
作者單位:陜西省西安市長安區第一幼兒園
“雙減”要落地 重在認識要到位
崔 婷
如何實現作業育人功能,布置“科學合理有效”作業?科學、合理、有效,直指傳統作業“數量過多、質量不高、功能異化”的弊端。“科學”的作業,應該是瞄準學科育人目標、圍繞單元教學目標、分解課時作業目標后形成的直指目標達成的作業,不是抄抄寫寫、形式單一的作業;“合理”的作業,應該是充分依據學生學情和學科核心素養提升而設計的具備“理性”的作業,而不是“面目呆板”“容量瘋狂”的作業;“有效”的作業,應該是學生在完成時“有興趣”且“能用心”的作業,能真正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形成能力、培養習慣”,幫助教師“檢測教學效果、精準分析學情、改進教學方法”,促進學校“完善教學管理、開展科學評價、提高教育質量”的作業。
通過學習政策,明晰標準,我們可以明確,“雙減”在校內落地,大致有四條路徑:一是課堂教學,承擔提質增效的作用;二是作業改革,承擔減量提質的職責;三是課后服務,承擔提質擴面的任務;四是家校協同,承擔協同教育的責任。這四條路徑互為基礎又需閉環管理,缺一不可。作為教育管理行政和教學研究部門,首先要在明確國家“雙減”目標、認真研讀國家政策的基礎上,強化對基層教育工作者的培訓與指導,做好頂層設計,讓基層教育工作者借助專業力量,明確落實路徑,“心明眼亮”地開展實踐研究,避免走過、走偏、走彎路,人為增加基層工作的負擔。
作者單位:陜西省寶雞市寶雞實驗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