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在國家政策支持下中職學校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中等職業教師隊伍是學校發展的重要保障,是職業教育質量提升的基礎和關鍵。針對中職教育,國家和省級層面上開展了一些大型賽事,為廣大中職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很好的鍛煉平臺。榆林市職業教育中心積極探索通過構建以學校為本位的“三賽一成果”體系,通過構建校本賽事平臺、完善教師參賽激勵機制、打造教學創新團隊、夯實校本賽事的賽前培訓、實戰化校本賽事、加強“請進來,走出去”賽后聯合教研等具體路徑來提升中職教師的教學能力。

通過以賽促教提升中職教師教學能力的必要性

2019年11月20日,國家頒布了《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也稱“職教二十條”,該文件明確指出了我國職業教育的未來發展方向,針對中等職業教育,明確提出“優化教育結構,把發展中等職業教育作為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和建設中國特色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基礎,保持高中階段教育職普比大體相當”。這一政策文件的出臺解決了中等職業教育的生源問題,指明了學校辦學方向。

2021年4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職業教育大會上對職業教育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自此,全國上下掀起高度重視職業教育的浪潮,各地中等職業教育學校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中等職業教師隊伍是學校發展的重要保障,是職業教育質量提升的基礎和關鍵,在當前各方積極支持職業教育、學校硬件設施逐漸完善的情況下,優質的職業教師隊伍顯得尤為重要。有學者指出,我國中職學校教育教學的痛點是“教與學的失控”,表現為學生厭學和教師厭教的反復惡性循環,綜合而言,教師的教育教學存在“講授有余、互動不足,理論有余、實踐不足,經驗有余、創新不足”等問題,究其根源還是與中職教師教學能力的不足有關。提高中職教師的教學能力是突破中職教育發展瓶頸的關鍵舉措。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逐步重視,針對中職教育,國家和省級層面上開展了一些大型賽事,如教師教學能力比賽、教學能手比賽、學生技能大賽、教育教學成果獎評選等,這有助于廣大中職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構建學校本位的賽事體系與具體實施路徑,有助于提高中職教師的教學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助力中等職業教育質量。

通過以賽促教提升中職教師教學能力的具體路徑

中職教師教學能力可以通過構建以學校為本位的“三賽一成果”體系來提高。“三賽一成果”分別指校級教學能手比賽、校級技能比賽、校級教學能力比賽以及校級教學成果獎評比。“三賽一成果”的校本賽事體系能給教師帶來教學成就感,激發其教學的內在驅動力。

構建校本賽事平臺。通過校級教學能手比賽提升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課堂管理能力等。通過校級技能比賽提升教師實踐教學能力,讓教師完成專業層面教學能力的提升。通過校級教學能力比賽促進教師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提升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推進課程教學研究。通過校級教學成果獎的評比促使教師反思、總結與凝練自己的教育教學成果。通過校本賽事平臺,可以實現校內外賽事體系的對接,形成“校級—區級—市級—省級—國家級”的競賽上升平臺。

完善教師參賽激勵機制。將教師參賽情況與教師職業成長直接掛鉤,形成內生、長久、有效的激勵機制,具體包括三種方式:

第一,從短期來看,將教師的參賽獲獎情況納入教師學期量化考核,如在省市級技能大賽中指導學生獲獎的教師,可憑借獎項在專業課程考核認定中取得優秀評價,憑借榮譽證書可在量化中再次加分。

第二,從中期來講,將教師的參賽獲獎情況與教師職稱評定、晉升等相聯系,如在技能大賽中指導學生獲省級一等獎及以上的教師可以優先進行職稱評定,在職稱評定的量化加分中體現。

第三,從長期來說,“三賽一成果”的校本賽事體系為教師的專業成長、職業規劃提供有力支撐,部分優秀教師可以通過該賽事體系迅速成長為職業教育教學名師、技能工作大師,在區域范圍內形成一定的影響力,同時能幫助學校形成一定的品牌效應。

打造教學創新團隊。在職業教育被日益重視的當下,職業教育師資備受關注,打造教學創新團隊不僅能博采眾長為賽事本身助力,更能通過賽事積極促進教師團隊的專業發展,有效提高師資隊伍整體水平。

以比賽為契機,以專業為平臺,積極鼓勵教師組建教學創新團隊,以團隊的力量共同研究賽事、提升各賽事整體水平,在省市級甚至國家級賽事中打出自己的影響力。如在教師教學能力比賽中,賽事要求以團隊的形式參賽,包括至少12個課時連續的課程設計、教學實施報告以及教學實錄等參賽內容,可以從課程設計、課程研究以及課程實施、教學藝術、信息化教學等方面全方位打造課程,參與教師也可以得到全方位的鍛煉。

夯實校本賽事的賽前培訓。務實的賽前培訓是“三賽一成果”的校本賽事體系能夠發揮效益的核心環節。賽前培訓有兩個重要作用:一是高質量校本賽事的基本保障;二是通過有針對性的賽前培訓可以幫助參賽教師更為迅速地成長。有任務才有行動,有行動才會暴露問題,有問題才能針對性地提升,有提升才有成長,有成長又能激發下一輪的參賽動力,而相對被動的參賽壓力又是自覺專業成長的促進因子。

從教師實際參賽的需求出發,采取多種形式,著力提高教師在思想政治、理論知識、專業水平、教育教學與科研能力、教學感染力等方面的綜合素質,使培訓教師做好賽前準備,以賽促教。如在教學能手比賽的賽前培訓中,以專題微講座的形式就教學能手比賽相關內容“如何體現課程思政、進行課后反思”等,進行主題明確的微講座培訓。以示范課教學活動的形式邀請已經取得省市級教學能手稱號的教師進行示范教學,其他教師觀摩,課后研討學習。通過匯報課研討的方式組織參賽教師進行匯報課研討活動,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通過實戰模擬的形式,組織參賽選手進行實戰模擬。

實戰化校本賽事。實戰化校本賽事即校本賽事一切向省市級、國家級的標準靠齊,嚴格模擬整個賽事流程,讓參賽教師能得到“身臨其境”的體驗。因此,賽事前期的準備一定要認真對待,嚴格執行標準。如在教學能手比賽中,應嚴格按照流程,邀請第三方評委,科學公正地進行評判;在技能大賽中,應嚴格按照省市級比賽規格,讓全員學生全程參加。

“走出去、請進來”,加強賽后的聯合教研。以賽促教,無論是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還是課程教學質量,所有比賽最終的落腳點實際是促進日常的教育教學,通過比賽切實促進教師日常教育教學的研究,“走出去、請進來”的賽后聯合教研是必不可少的環節。

“走出去”在于發揮學校的區域影響力,形成一定的品牌效應,如在省級技能大賽中榮獲過一等獎的教師也被多次邀請擔任市區級賽事的評委。

“請進來”則是打破故步自封,積極對外交流學習。“請”的可以是專家,進行高屋建瓴式的全局指導,如在校級教學能力賽前培訓中可以邀請教學能力比賽指導專家蒞臨指導;“請”的也可以是兄弟院校的一線教師,例如校級教學能手賽前培訓按照參賽學科,邀請市級所屬的其他職業學校教師擔任評委,進行聯合教研活動。

作者單位:陜西省榆林市職業教育中心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