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為本,我們這樣教語文
作者:黨紅梅
發布時間:2022-12-06 09:14:21 來源:陜西教育綜合
語文課程要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勵學生自主閱讀、自由表達,充分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和進取精神,關注學生個體差異,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但是,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因教師在教育理念、教學素養等方面存在一定誤區,加之符合新課程理念要求的語文教育實踐尚在構建中,致使小學語文教學存在如“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僵化”“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缺失”“聽、說、讀、寫脫節”“語文課程實施缺乏活力”等問題。這些問題影響了小學生語文學習的過程體驗與核心素養發展。
教育部基礎教育質量監測中心發布的《2019年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語文學習質量監測結果報告》顯示,全國受測的四年級小學生語文學業水平中“待提高”的占18.3%,“中等”的占26.7%,有52%的小學生語文學習自信心較低。
為了積極探索新時代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方法,郝家巷小學成立了課題研究小組,以構建生本視角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標準為抓手,發揮評價的導向、激勵作用,以課堂教學評價的改革促進語文課堂教學的改進,有效提升了學生語文學習的能力,改善了教師語文教學的能力,提升了語文課程實施的質量。
樹立生本理念,明確小學語文課程的育人價值。語文課程致力于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語文教學一方面要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傳統,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引領作用,另一方面要尊重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堅持“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生本教學理念,秉持生本視角審視語文課程教學,明確生本理念指導下的小學語文課程教學改革的追求:加強語文課程內容與學生成長的聯系,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語文實踐活動,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認識自我、認識社會、認識自然,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引導學生豐富語言積累,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初步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提高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在語言文字學習和運用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增強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的自覺意識,通過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語文實踐,積累言語經驗,初步掌握語文運用的方法,有效地提高語文能力。
開展研究探索,重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標準?!?022年版課標”要求,“課堂教學評價是過程性評價的主渠道,教師要樹立‘教—學—評’一體化的意識,科學選擇評價方式,合理使用評價工具,妥善運用評價語言,注重鼓勵學生,激發學習積極性”。這為構建“以生為本”的課堂教學評價提供了根本遵循。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我國課堂教學評價標準與指標的設計呈現出以下變化:一是由“只從教師行為出發,用教的效果來評價課堂教學效果”到“同時關注教師行為和學生行為”,如劉志軍、曾美露都認為在課堂教學評價中把評價對象界定為教師“教的活動”和學生“學的活動”比較恰當。二是課堂教學評價標準的設計從固定地向開放的、彈性的體系發展,學者們指出,大多數評價指標體系用統一的標準對所有的課堂教學進行評價,忽視了課堂教學的個性、動態生成性和開放性,評價結果的分數化、等級化為教師教學行為的改進所提供的信息是有限的、低效的,因而提出的是一種“開放性的課堂教學評價量表”,即只有少數幾個評價指標或題目,要求評價者在作出評價結論的同時描述被評者的行為特征,并說明判斷所依據的理論或價值取向。三是課堂教學評價標準的價值取向由關注知識性目標的達成、教師的教學技巧、教學內容的深度和難度到以學生發展為本,確立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目標。
郝家巷小學在學習借鑒相關研究成果、調查研究校情的基礎上,以“生本視角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標準研究”和“生本視角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標準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影響研究”為重點,綜合運用課堂觀察法、問卷調查法、案例研究法、專家調查法等方法,從問卷調查和案例分析中梳理出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結合文獻資料,以生本視角為核心,制定了符合校情、有利于課堂教學成效提升的評價標準(表1)。
堅持標準導向,形成語文課堂教學新樣態。形成評價標準之后,我們將評價標準應用于實際教學和教研中,通過實踐檢驗,不斷完善課堂評價標準,提高其科學性和有效性。在課堂評價標準的引領下,學校語文教師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特點和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不斷優化語文教學實踐。在識字教學方面,教師將學生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結合生活經驗,引導學生主動識字,做到“識用結合”。為提高識字效率,在識字教學中運用多種識字教學方法和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識字熱情。在寫字教學方面,注重指導學生的書寫技能,每節語文課安排至少5分鐘的寫字訓練,由教師指導學生寫字。同時,要求學生在日常書寫中增強練字意識,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在閱讀教學方面,加強閱讀指導,引導學生鉆研文本,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得出感悟和思考。在習作教學方面,要貼近學生實際,強調學生作文的個性特點。語文教師應以“閱讀者”而不是“評判者”的身份去閱讀學生的作品,并從中解讀學生身邊的故事、捕捉學生真實的情感、體會學生的人生體驗,激發學生通過寫作表達自己思想與情感的欲望。
但是,在實踐中仍有一些問題亟待解決,如培育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增強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的自覺意識,讓學生在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等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言語經驗等。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應從以下方面入手:第一,構建基于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課程觀。在生本教育理念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以學生為主體,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動手操作能力以及學習能力,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與針對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認識到尊重學生的重要性,學會用平等的態度與學生對話,教師不僅要成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也要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參與者。第二,探索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教學模式。生本教育理念強調教師要將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情況、生活經歷作為教學設計的原點,創設學習情境,探索多元的教學方法,設計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課堂教學流程,以問題為導向,搭設臺階,引導學生有效解決問題,使發現、探究和合作等教學活動更切實、更高效,將傳統的傳授式課堂教學轉化為發現式、探究式、合作式甚至開放式等多種教學方式并存的現代課堂教學模式。第三,形成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的課堂評價。教師應通過兒童化語言、標準通俗化的課堂教學評價方式,實現在教學評價過程中愛護學生、欣賞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
教師要將發展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文化修養、促進學生自身精神成長作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重點,不斷強化學科育人功能,真正使語文課堂教學成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重要載體。
作者單位:陜西省西安市蓮湖區郝家巷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