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寶雞市國家級成果推廣應用示范區建設工作穩步推進,“作業革命”教學實踐也總結出了不少好經驗和好做法,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績。

針對寶雞市當前“作業革命”成果推廣應用實際,如何科學運用國家級優秀成果,助力寶雞市“作業革命”教改工作上臺階上水平,確屬當務之急。目前實驗校和教師在學習和推廣應用工作中必須進一步提高認識,廓清核心概念,把握成果主旨,建立系統思維,運用科學方法,精準施策實踐,防止成果應用出現形式化和淺表化。具體來講,當務之急是要把握好以下五個關鍵點,深化寶雞市“作業革命”推進工作。

一   厘清三個基本概念

在推廣應用國家級成果,推進寶雞市“作業革命”課改工作過程中,實驗校和教師一定要厘清三個基本概念,即作業、作業系統和作業關系模型。這是開展好“作業革命”推進工作的必要前提。

作業是指教師根據一定的目的布置給學生,由學生利用非教學時間完成的學習任務。這個概念強調了兩個關鍵要素,即布置主體和完成時空。布置主體僅限于學校教師。完成時空指一切非教學時間,如放學回家、課后服務時間等,很顯然課堂練習是不包括在作業范疇內的。我們只有對作業的范疇有了清晰的把握,才會在后續作業實施中做到精準施策,合理實施,不至于理不清頭緒,課內課外眉毛胡子一把抓。

實際上,作業不僅僅是布置和完成那么簡單的事,它包括作業設計、作業布置(作業完成)、作業批改、統計分析和講評輔導。作業設計和統計分析,正是許多教師的軟肋。在認真落實以上五個環節的前提下,作業的效果還要從學生學習負擔、興趣、成績三個方面來考量,并且作業實施還受到學校、師生、家長、督導等因素的影響。由此可見,作業的設計與實施是一個系統,作業各環節各因素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教師需要系統思考、認真研究和科學實施,決不能掉以輕心,盲目率性而為。

20221206091348773-43-f4cdd.jpg

以上關系模型圖是課題組通過實證數據得出的,教師的作業設計能力直接決定作業質量的高低,同時教師作業設計能力、作業設計質量與學校作業管理實施水平息息相關。可見,提高教師作業設計能力是解決整個作業問題的關鍵前提。

二   掌握一種分析方法

文本分析法為廣大教師研究作業的真實問題提供了技術支撐。提升作業設計的質量首先應該從運用科學正確的調研方法和工具、掌握客觀真實的第一手學生作業資料、發現作業設計中存在的真實問題開始。在發現作業設計存在的一系列真實問題的基礎上,再根據作業存在的現實關鍵問題,選擇并建構合適的作業理論基礎,研究如何根據作業理論基礎設計有針對性的策略,從而提升作業設計質量。

那么文本分析法究竟是怎樣的一種方法呢?它是介于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之間的一類分析方法,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設計一定的研究工具,對真實的文字、圖形、符號等相關記錄保存下來的原始資料進行客觀、系統和定量的統計分析,進而進行相關的說明、分析與解釋。用文本分析法分析作業設計的情況,包括育人理念、作業目標、科學性、選擇性、多樣性、作業難度、作業時間和作業結構等方面。作業文本分析的結果并不是孤立的數據分析,作業文本分析還可以結合問卷調研的結果進行匹配分析,尋找出現作業現狀背后的原因,同時進行不同學科之間的比較研究。

運用文本分析記錄,作業相關問題的闡述就會由“經驗式的漫談”上升到“科學的研究”層面,這也正是我們開展“作業革命”實踐研究應該秉持的科學態度和方法,也是未來學校分析校本作業體系的重要方法。如果我們每所學校、每位教師能熟練運用文本分析法來分析日常作業,進而合理規避作業設計中的不合理現象,就能實現作業設計的精準化、科學化。

三   正確處理兩對關系

在教學和作業設計的過程中,要注意處理好兩對關系:一要處理好課堂教學目標和作業目標的關系。二要處理好單元作業和課時作業的關系。

作業目標和教學目標具有一致性和差異性。作業目標與教學目標不是簡單的從屬關系,而是相互促進和補充的關系。作業目標來自課堂教學目標,作業目標可以和課堂教學目標完全一致,也可以彌補或調整課堂教學目標。

單元作業和課時作業之間的關系有兩種,一種是單元作業是課時作業的累加。這要求不同課時之間的作業要有一定的相關性、邏輯性和遞進性。另一種是體現整個單元整體要求的綜合性作業。這類單元作業不是課時作業的累加,而是綜合運用單元核心知識和方法等完成的作業,如整理結構圖和完成項目任務等,講究綜合性和結構化。只有處理好以上兩對關系,我們在設計作業時才能做到綱舉目張,收放自如。

四   關注單元作業設計

何謂單元作業設計?是以單元為基本單位,依據單元作業目標,選擇重組、改編完善或者自主開發等多種形式形成作業的過程。這里的單元一般是指同一主題下相對獨立且自成體系的學習內容,這個主題可以是一個概念、一個關鍵能力、一個真實問題或一個綜合性的項目任務等。單元的主要形式有三種:自然單元、重組單元和自然單元、重組單元的組合。

這里的單元不僅僅是局限于常規教材的自然單元,還是結合學習主題、真實問題及項目任務需要重組的單元。這是立足學生核心素養,重新架構作業體系,倒逼教師組織主題式、探究式、項目化學習的過程,也是推動教師專業能力和素養提升的“加速器”。

需要注意的是在單元作業設計中,教師要把握作業功能定位、單元作業目標、作業科學性、難度、時間、類型、差異性和結構等八個關鍵要素。作業設計的八個要素要同時思考,每個要素同等重要,且每個要素均有其特定的目標和量化要求。教師只有對各個要素及其要求作宏觀把握和精心研究,才能保證單元作業的設計質量。

五   建立宏觀系統思維

從作業自身來說,作業本身是一個系統,有其自身的運行邏輯和規律。從橫向看,作業是整個教育體系中的一部分和一個領域,受教學、評價和課程等因素的影響。從作業系統模型分析,教師作業設計能力、作業設計質量和學校作業管理息息相關。往細了說,單元作業設計強調系統規劃、注重整體結構和綜合應用,單元作業目標和課時作業目標密不可分,單元作業和課時作業累加遞增,互為補充。因此,必須以整個教學觀統籌作業問題,以系統觀指導作業局部研究。我們應該用結構化的改革思路、系統化的思維方式,把“作業革命”和“高效課堂”統整融合,在提質增效上做文章。把“作業革命”和“雙減”政策有機融合,借“成果之力”科學減負。把“作業革命”和“五項管理”“課后服務”“三個課堂”相融合,走有寶雞地域特色的教改之路。同時,要把作業納入教育管理體系、教研體系和培訓體系,用研、培、督、評來促進“作業革命”的深化,確保成果落地開花。

作者單位:陜西省寶雞市教育教學研究室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