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義務段新課標已經實施半年多,一線老師在教學與評價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對于道德與法治這門學科,老師們高度重視,因為思政課承擔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任務。在“大中小”思政一體化與課程思政上,思政課都是無法替代的重要角色,可謂“靈魂”學科。究竟道德與法治改了些啥?今后評價方向是怎樣的?不久前,陜西省教育科學研究院專家對新課標做了解讀,這門課怎樣上更好?一線老師也分享了一些好的做法。

20221205210547518-2-dde80.jpg

專家:道德與法治絕不是將道德內容和法律內容合拼在一起

首先,來說說道德與法治都變了些啥?

陜西省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學政治教研員夏波老師指出,新頒布的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將原來的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和思想品德三個課程標準融合為一本,并以“道德與法治”作為課程名稱。

“對此課程,很多人不理解,以為只是簡單的更換課程名稱,增加法律內容,誤以為新課程就是將道德內容和法律內容合拼一起。其實,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開設,是落實全面依法治國必須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的要求,以形成全社會信仰法律、全體公民遵守道德的社會風尚。所以,在教學中,我們不能將二者割裂開來單獨去闡釋,應該將道德教育與法治教育有機融合在一起,讓道德支撐法治、讓法治促進道德,使道德教育與法治教育相輔相成,形成教育合力?!?/p>

夏波說,作為義務教育階段的思政課,道德與法治課程主要圍繞“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革命傳統教育”“國情教育”等內容展開,旨在培養學生的政治認同、道德修養、法治觀念、健全人格、責任意識素養,為培養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打下堅實的思想根基。所以,課程具有政治性、思想性和綜合性、實踐性。其中,政治性是本次新課標的新提法,明確了道德與法治課程在義務教育階段課程體系中的特殊地位,這一性質,需要教師牢牢把握住幾個方面:一是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二是全面落實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三是加強黨對思政課的領導,把思政課建設擺在學校工作的重要位置。

陜西省教育科學研究院小學道德與法治教研員邵亞茹老師認為,新課標堅持核心素養導向,加強各學段課程的一體化設計。

其主要變化與突破體現為:從政治認同、道德修養、法治觀念、健全人格和責任意識五個方面,凝練了道德與法治課程要培養的學生核心素養,明確了素養導向的課程目標,并依據核心素養對課程內容進行結構化、一體化設計,增加學業質量標準,素養導向的教學建議,基于核心素養的評價與考試命題等。

小學老師:注重結合實際生活,新學習方式將大放異彩

在一線教師西安市雁塔區燎原小學道德與法治老師孫靜看來,新課標為老師指明了方向:學生課內課外相結合,以素養目標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的學習將成為常態;教材學習中的角色轉換和角色共鳴也將成為常規;新課標所倡導的幾種新的學習方式將大放異彩,促進知行合一;學生在收集、整理學習資料中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20221205210547547-79-3bbe2.jpg

她強調說,特別是新課標所倡導的幾種新學習方式令人眼前一亮,包括:1.在案例式學習中,學會探究討論,提高價值辨析能力;2. 在議題式、體驗式項目學習中,學會參與體驗,促進感悟建構;3.模擬活動的學習方式將更多地呈現在小學道德教育的主題活動中;4. 學科融合的學習方式,通過不同學科同一主題學習,相互滲透,實現核心價值觀引領下的綜合性學習;5. 實踐性學習方式。

孫靜以四年級教材下冊《感謝他們的勞動》一課為例做了說明,這節課主旨為感謝勞動者的辛勤付出,必須是真情表達,要結合教材內容和生活素材創設真情境。

“為此,我們設計了三個體驗活動。體驗一:學生扮演配菜廚師,兩分鐘計時剝洋蔥;體驗二:學生扮演炒菜廚師,一手持鍋,一手拿鏟做翻炒動作,計時三分鐘;體驗三:計時分揀、投送快遞,有的學生扮演快遞員,有的學生扮演買家和賣家……學生先從賣者處拿走快遞分類擺放,然后再把快遞按要求送到買者手中。體驗活動,學生參與積極性高,剝洋蔥時他們留下了眼淚,持鍋翻炒時他們多次放下又拿起,時間到了快遞還沒有分揀完就已累得氣喘吁吁……這時的感悟是真情的流露,老師也趁熱打鐵,播放普通勞動者工作場景、模范勞動者的先進事跡,觸動學生心靈,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孫靜說這樣的課程達到了預期效果。

中學老師:應從“解題”到“解決問題”,從“做題”到“做人做事”

西安高新第一中學初中校區教研室主任張宏亮老師認為,踐行新課標,道法老師要做到從“解題”到“解決問題”,從“做題”到“做人做事”。

20221205210547573-50-72e29.jpg

他進一步闡述道:“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學要從關注學生‘學到什么’向關注學生經過學習過程后‘能做什么’轉變,從培養學生‘解題’向‘解決問題’轉變,從‘做題’向‘做人、做事’轉變。教學評價內容也將從重點關注學生認知能力(知識的覆蓋面、知識掌握的程度、知識掌握的準確性),擴展到關注學生認知能力、學習能力、活動參與、政治素養、道德品行、法治觀念、學以致用等方面?!?/p>

張宏亮指出,新課標要求教學堅持教師價值引導和學生主體建構相統一,老師要根據初中學生處于青春期,獨立思考能力和判斷能力進一步增強、可塑性強的特點,選擇設置貼近學生生活、直面學生困惑的議題,創設學生的個人生活、及其與自然、家庭、他人、社會、國家、世界交往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在自主、合作的實踐探究和體驗活動中,在與社會環境的互動中建構知識、積極思考、主動探究,學以致用。在這一過程中,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涵養必備品格,提升關鍵能力,在感悟生活中認識社會,學會做事,學會做人。同時,培養學生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科思維方法,如批判性思維、創新思維。

張宏亮深有感觸地說:“我的體會是新課標要求教學將說理教育與啟發引導有機結合,既不能搞填鴨式的‘硬灌輸’,也不能在政治方向和價值導向上‘放任自流’,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創設情境,設置辨析點,激勵學生進行辨析?!?/p>

關于課堂教學,夏波強調說,本次課標修訂,特別注重案例教學、探索議題式、體驗式、項目式等多種教學方法,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轉變教學方式,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益,教師應通過校本研修等方式,積極探索這幾種教學方法的實施路徑,真正讓課堂煥發活力,讓課堂成為學生的舞臺。

家長平時要引導孩子從低頭記背知識點改為抬頭看社會

今后,道德與法治將做怎樣的評價?

孫靜認為,老師要充分發揮教學評價如課堂評價、作業評價、期末評價)和學業評價的過程化監測。作業評價可以根據課程內容設置“作業超市”,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以及興趣選擇完成語音、視頻、書面作業等形式的作業,也可以邀請家長進行綜合性評價。期末,老師可根據一學期以來學生的課堂表現、作業完成、學生自評、教學內容,結合當前時事政事的小答辯等綜合性地給予學生評價。例如,低段可以結合小學生日常行為養成,中段可以結合班級、家庭事務等提升主人翁責任意識,高段可以結合法律法規、愛國情感的培養進行學業監測與綜合素質評價。

夏波認為,今后,道德與法治紙筆測試將依據課標中的學業質量標準,注重考查學生運用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注重試題的綜合性、開放性、應用型、探究性試題的比例?!凹议L平時要引導孩子從低頭記背知識點改為抬頭看社會,有意識地利用周末和節假日帶著孩子走出校園,走進社會,通過觀察、了解、參與、實踐等活動,引導孩子認識社會生活,服務社會?!?/p>

來源:華商報記者 耿艷紅 

責任編輯:胡晉瑜